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中国文化课》读后感

admin 2021-03-01 14:18:09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中国文化课》读后感

在过年期间看了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还看了他的视频,感觉颇好。接下来就聊聊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是余秋雨大师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等于将庞大的中国文化去繁存简,脉络清晰,春风化雨般的讲给青少年,实在是“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入门图谱”。对我而言,它也在我多年学习中国文化后,帮助了我理清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

为什么这本书是中国文化课的入门书呢?或者说它是适合理清文化历史的科普书呢?

一是它的三个课题:了解这些难题,记住这些名字,熟读这些作品。第一方面是解释文化难题,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是很深入的,对很多文化现象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比如说:大唐何以出现文化的制高点,因为前面有魏晋风度做铺垫,出现了诸如陶渊明,阮籍这样个性化特征明显的人格形象;

后有北魏孝文帝实行彻底“与汉通婚”,让中国文化里有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大气魄,不但如此,还积极地与全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了文化的多样性化,多民族性,中国由此进入世界性文化,即“中国由此进入大唐”。这样的文化难题课堂里没学过,书上没见过,能把它解释的透彻实在很不容易,但看懂了以后又觉得确实如此。

记住这些名字里,作者讲了中国文脉上的人物的故事,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将他们串联起来就是闪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比如说讲的老子,老子的生平不是很熟悉,但老子留下了一篇著作《逍遥游》,却是除了《圣经》以外在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余秋雨为老子正名,让中国青少年了解老子的文化地位,也更让人们思考老子的《道德经》里朴素的哲学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指导意义。

熟读这些作品中,比如说《离骚》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却对这位诗人的作品《离骚》不甚理解,余秋雨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就是用自己的文学素养,将它翻译成了文笔优美的诗化散文,读起来不仅不艰涩难懂,还保留了原著的音韵美,诗意美。

读完这三部书的感受就是,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棵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的大树,那么它形态不一的年轮就说明它深深地受到所处历史时代的影响,在这个影响下,每个时期都结出了滋味不同的甘果,余秋雨大师已经把其中最值得品尝的果子采撷下来给我们,我们只要细细品尝就能体会其中滋味。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运用呢?余秋雨大师已经给出了我们建议,比如对于送别诗,可以参照“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它好就好在能只写景就可抒情,首创不写离别之时,而特写离别之后,当我们代入自己的经历之后就能体会到那种友人远去还不忍离开的深深的离别之情。再比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畅快是如何写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平白如话却如何成为国人对明月故乡的集体联想?每首诗都可能描绘了我们见过的场景,有过的情感,但诗人是却走到了现实的彼岸,用高超的手法表达出来,这值得我们去体味学习。自己去解读较难,可参考的解读诗词的书籍却有很多,比如《叶嘉莹讲古诗词》,《蒙曼:唐诗之美》。

那么古文呢?古人说“文如其人”历史上多少光辉的形象:屈原,陶渊明,韩愈,苏轼等等让人们敬仰,那么了解他们的文章也就了解了他们的伟大思想。比如我最喜欢的《赤壁赋》,余秋雨大师翻译的很好,看了翻译后,我知道了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解释了永恒的问题,因为当你从不变的角度看,我们和万物在一起,那万物与我们都可以永恒,精神生命是永恒的,否定了人们对变的沮丧。而且还解释了什么是富有,我们已经拥有最好的东西了就是山间的清风和江上的明月,拥有自然界的一切,其实非常富有,我们不要在平常的事态中去计较,否定了我们对拥有的误读。

在以后翻译古文时可以学习余秋雨大师翻译的现代散文中优美的文笔。比如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我只见草木凋零,我只怕美人迟暮。何不趁着盛年远离污浊,何不改一改眼下的法度。我们可以从中去记忆一些优美且贴切的句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这三本书看完,或是余秋雨的中国文化课的课程看完,你的收获一是:你能在浩繁的唐诗中找到几十首优秀的你喜欢的去背诵记忆甚至看看诗评,那么我想对于你以后的诗歌鉴赏题都会有帮助。二是:对于古文,尤其是《道德经》《离骚》《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能背诵原文,并最好也可以背诵余秋雨版的译文,那么在作文及演讲中加以引用想必也是增色不少。三是:比较适合成年人的一点,古来的文人大多经历坎坷,如杜甫,李清照,苏轼,世人对她们那么冷酷,吝啬,荒凉,而他们对人世却那么热情,那么慷慨,那么达观,而且写出爱人,爱国,爱自然的壮美诗篇,假如我们能在失意之时从他们的经历中得到鼓舞,或是学习他们的洒脱,或是也能学习他们拿起笔去留下点什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无愧生在华夏家了。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课之中国龙的故事

Magical Chinese Dragon 对外汉语课程教学对象:此课件适用于中等汉语水平国外汉语学习者。

教学对象:此课件适用于中等汉语水平国外汉语学习者。

教学内容:龙的起源,龙字演变,龙的成语故事,有关龙的歌曲欣赏和游戏等。

教学建议:1.教师身着带有龙形图案的服装。

教师身着带有龙形图案的服装 2.准备剪刀、彩纸若干用于教学剪纸游戏环节。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进行整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素材进行整 再用于实际教学过程。

神奇的中国龙

Magical Chinese Dragon 主要内容:Dragon 和 龙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的特征 龙的历史 龙字演变 成语故事 歌曲欣赏

中国龙的特征:

能腾云驾雾 头上有角

遍身鳞甲 尖利的爪 身体庞大 中国龙和外国龙的区别

龙是十二生肖中人们喜欢的动物 龙是十二生肖中人们喜欢的动物 十二生肖

中国龙的特征 Features of Loong 蛇身 猪头 鹿角 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

Loong is the totem of Chinese nation, originated in ancient time.The image of loong comes from snake.中国龙起源

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 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后来华夏族又联合了 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 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龙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 原始农业时期,没有灌溉工程,必须依赖雨水,更怕河水泛滥,于是便渴望有一种控制水的能力。但 在当时,他们实在难以具有这种能力,便将希望寄托在所创造的龙的这种神话形象上。1987年在河南濮阳发掘了一 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 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 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 的最早的龙,人称“中华第 一龙”

中国龙的历史: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龙是皇权的象征,单词:龙椅 龙床 龙颜大怒 龙床 龙的歌曲:龙的传人

龙的成语:龙飞凤舞 叶公好龙 龙蟠虎踞 望子成龙 龙争虎斗 龙吟虎啸 画龙点睛 飞龙乘云

中国文化读后感(共8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范文

中国人读后感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读后感中国兔子德国草读后感_450字

中国文脉读后感(共16篇)

标签:读后感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