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质量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一)
吕华剑
《质量免费》提出的\"零缺陷\"和\"一次做好\"的观点,极大地冲击着我的思维和观念。回顾以往的管理经历,我们对于质量和绩效的标准从来都是低标准、高要求,美其名曰体现激励性。\"完美主义者\"往往被视为贬义的代名词,\"零缺陷\"怎么可能?
随着对《质量免费》的深入研读,仿佛跨进了另一个世界。质量就是符合标准,\"零缺陷\"是工作的标准和要求,这些简单又清晰的定义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一次做好\"、怎么才能\"一次做好\".古语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管理的衰退效应也告诉我们,我们必须高标准,才能取得好效果,不能给自己一个完成任务的保险系数而将工作标准降低。
当我们认识到了\"一次做好\"的重要性,有了\"零缺陷\"的意识后,怎样将理念变成行动,让它落地,体现在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产品质量上呢?所谓知易行难。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公司高层管理者,重点在方向和路径的把握上,作为单位和部门的各级管理者,则要侧重在\"术\"的层面上,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方法,与自己单位和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要学习并掌握《质量免费》的\"14个步骤的做法\",像教练一样,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辅导自己的团队和员工,实施质量改进,逐步做到\"一次做好\",实现\"零缺陷\"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组织、策划、考核、纠偏、激励和控制,这是一个细致活,需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脚踏实地去做,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确保把事情做对。这既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做好\"成效的体现。
\"一次做好\",让我们从\"道\"的理念层面深入到\"术\"的方法上。
质量免费读后感(二)
质量在我心中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了零缺陷之父----菲利普?克劳士比的《质量免费》一书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质量有了重新的认识,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零缺陷并非那么遥不可及。
如今我们面临的市场,是竞争与利润同步的市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核心的就是优良的产品质量。质量是产品的基础,没有质量何谈发展,竞争。对于东汽来说,面对发电市场的饱和,订单的减少等困难,我们唯有靠质量来取得客户的信任。也唯有提升质量管理来推进东汽的进一步发展。
在《质量免费》一书中克劳士比为我们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即\"零缺陷\".所谓\"零缺陷\"就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如果企业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那么会节省很多由于\"纠正错误\"而浪费的时间和成本。我们很多人对质量下的定义就是\"好\",但是真正让他说出来到底好在哪里的时候,他又说不出来。其实,对\"质量\"的最好定义是\"符合要求\",就像生产螺丝钉一样,我们要求生产出的所有螺丝钉都应该满足要求而不仅仅是10000颗中有9999颗是好的而另一颗则是不符合要求的。\"零缺陷\"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和救火;工作的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如今质量提升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在东汽各个单位开展,质量已经上升到东汽发展的战略高度。任何一个改变都会经历艰苦的过程。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我们东汽的全员参与,改善以往我们的陋习,最终达到\"零缺陷\".我作为一名数控机床的操作工,我们的任务就是从我们手中所加工出的零件都能满足设计要求,装配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加工规范去执行,大胆的发现问题。杜绝差不多就好的旧观念,真正贯彻\"零缺陷\"的理念。
在质量管理中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克劳士比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觉察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人认为产品的缺陷大多数是基层的生产工人的责任,但克劳士比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种劣质的成因来自于管理者设定的标准。如果一开始管理者提供的标准是正确的、是对的,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应该是符合要求的。他确立了\"质量管理\"的五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确定期。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我们不能像一棵墙头草一样,没有自己的想法。
质量就是一个准则,质量就是一种信任,质量就是一个责任,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生产过程的累积,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才能打造一流的产品。质量在每个人的心中,它是每个人的责任,代表着诚信。质量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付诸行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质量\"心\",将产品的质量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东汽更美好的明天!
(文/重型一分厂 张龙)
质量免费读后感(三)
今年年初,有幸读到了克劳士比《质量免费》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描写的尽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美国工厂中的质量情况,但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是何其相似!原来美国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这无形中也增强了我们搞好质量的信心。看来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进程中,在一个企业迈向国际一流的过程中,都必须过质量这道坎。在他的书中,没有质量管理体系中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而是朴素和接地气的语言,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人才说得出来的大实话,甚至有些话对管理者来说很刺耳但却是事实,语言人人懂,道理人人明,很多观点切中时弊,与读者形成共鸣。读完此书,仍感不过瘾而延伸阅读,它解决了我的很多疑惑,也有很多感触和体会。
1、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等的综合体现,但首先是价值观和质量政策的体现,观念不改变,就不会有行为上的大改变。克劳士比作为质量大师,其对质量的贡献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跳出质量看质量,从一个曾经的医生的视角提出了与\"往日旧习\"不一样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新质量观。人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会在心中建立一个零缺陷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会自觉地去搞清楚要求,就会自觉想方设法地去策划和预防,产品就会一次做好。
2、克劳士比关于\"开车\"的比喻明晰了我对于质量管理(QM)、质量检验(QC)、质量保证(QA)的认识和解答了我对三者间关系的疑惑。他指出:质量保证体系就像汽车的操作保养手册,是一组程序和规定的集合,别指望有了它,车就会自然开得好,获得了质量认证质量就会自动变好;质量检验就像汽车仪表盘,帮助我们看到汽车目前的速度温度油量等状况而已,也与车开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而质量管理则是操作的哲学。车开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QC或QA,而是取决于那些隐藏在轮子之后的个人哲学,即关键在司机,看司机遵章守纪的意识、驾车技能和个性,是否超速闯红灯、是否出交通事故与仪表盘和手册没有关系!我们的质量管理活动就是不断教育训练司机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安全行使不出事故(NCR),让坐车的顾客满意。
3、克劳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观念非常强调预防,也是其四个核心观念之一。当员工有了一次做好的质量观念以后,如何建立质量预防体系就成了能否一次做好的关键。质量预防涉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也是产品研发制造交付的全过程,也是如何才能\"一次做好\"的根本保证。也许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人在口头上或者在头脑中都会认可一次做好的观念,但未必会认可质量预防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举一个例子:ITP(检验试验计划)是一个好东西,是明确技术要求、验收要求,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大家可能都会认为编制ITP是质量部门的事情。
4、克劳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观念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是\"质量是由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质量损失)来衡量的\",这就涉及质量成本问题。现在应该对质量成本的组成,包括平时我们没有太重视的返修成本,如何进行及时归集和核算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而找到消减质量成本的重点所在。根据克劳士比的估算,一个企业的质量成本可能最高会到销售额的15-20%!这对于处于微利甚至亏损情况的我们是不是也算一个潜在的好消息呢?
5、新的质量观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习惯做法。\"质量的衡量标准是‘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质量损失),而不是各种妥协的指标\",这也是一次做好质量观的四大核心思想之一。每年年初,我们都要下达很多质量指标,如成品抽查合格率、质量等级品率、转子装配合格率、汽轮机总装合格率等30余个指标,但真正有用的可能不多。我很赞同,直接用质量损失来衡量既简单又准确,包括对质量的考核也是如此。今后我们的质量指标是否可以大大减少?观念的改变将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一起改变。
(组织部 龚学清)
第2篇:质量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
4.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 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 这部分的理解同第4点。
质量不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管理者首先要重视质量,但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第一次就把问题做好的质量意识,努力为下游创造合格的产品。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意识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具体的行动,态度决定一切。而培养态度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自己为自己的质量事故买单,而且是加倍的买单。驾驶飞机的驾驶员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会异常认真负责,因为出现事故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没有补救措施,所以必然会100%的认真对待。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思路就是不要想到还有检验,测试,Review等环节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或者报存反正有后续检验环节可以帮助我发现问题,我没有必要一次把问题做好的心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思维盲区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后续的Review或测试是为你的思维盲区服务的,而不是为你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服务的。所以如果在这点意识上都存在偏差,那后续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就是空话。 通过强制的约束或各种检验规则来控制质量是质量的低级阶段。管理者或质量部门的重点不是出多少检查规则,而是如何让大家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质量意识的问题。当大家都形成了某种质量意识后,最终形成组织的质量文化,在企业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零缺陷的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质量管理被视为一种主观性的工作,难以加以定义和衡量。这是因为质量管理一直被简化为成果导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有计划的过程。有预才有立,有目标才会有衡量的标准,因此首先应该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管理目标,质量问题不是遗留到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去发现的,质量的改进和控制蕴含在每一个过程阶段中。越早的发现质量问题,防治缺陷泄露,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质量。
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的概念,任务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分为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五个阶段。在确定期有三个内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管理层对质量的高度重视,质量已经提升到公司的战略要求;第二是质量问题还在没有成为问题的时候已经被我们提前的发现和预防了;第三方面就是意识问题,质量改进已经成为的持续的,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
进度紧张,员工技能缺乏,培训效果不好,业务复杂,我们可以找到太多的出现质量问题的藉口。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到人主动的去承认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引起了质量问题。如果成员都认为质量问题跟自己无关,那谁对质量问题买单?与其先花时间去制定相关的质量规则,还不如首先统一团队成员的认知,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是团队成员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对此进行承诺,并承担自己引发的质量成本。
第3篇:质量读后感
--- 数而将工作标准降低。
当我们认识到了”一次做好”的重要性,有了”零缺陷”的意识后,怎样将理念变成行动,让它落地,体现在每个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产品质量上呢?所谓知易行难。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公司高层管理者,重点在方向和路径的把握上,作为单位和部门的各级管理者,则要侧重在”术”的层面上,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方法,与自己单位和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要学习并掌握《质量免费》的”14个步骤的做法”,像教练一样,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辅导自己的团队和员工,实施质量改进,逐步做到”一次做好”,实现”零缺陷”目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组织、策划、考核、纠偏、激励和控制,这是一个细致活,需要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脚踏实地去做,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确保把事情做对。这既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做好”成效的体现。
”一次做好”,让我们从”道”的理念层
2 --- 费的时间和成本。我们很多人对质量下的定义就是”好”,但是真正让他说出来到底好在哪里的时候,他又说不出来。其实,对”质量”的最好定义是”符合要求”,就像生产螺丝钉一样,我们要求生产出的所有螺丝钉都应该满足要求而不仅仅是10000颗中有9999颗是好的而另一颗则是不符合要求的。”零缺陷”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质量的定义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和救火;工作的标准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如今质量提升主题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在东汽各个单位开展,质量已经上升到东汽发展的战略高度。任何一个改变都会经历艰苦的过程。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需要我们东汽的全员参与,改善以往我们的陋习,最终达到”零缺陷”.我作为一名数控机床的操作工,我们的任务就是从我们手中所加工出的零件都能满足设计要求,装配要求,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加工规范去
4 --- 的责任,代表着诚信。质量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付诸行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质量”心”,将产品的质量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优质的产品和优质的质量托起东汽更美好的明天!
质量免费读后感
今年年初,有幸读到了克劳士比《质量免费》这本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书中描写的尽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美国工厂中的质量情况,但和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是何其相似!原来美国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这无形中也增强了我们搞好质量的信心。看来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进程中,在一个企业迈向国际一流的过程中,都必须过质量这道坎。在他的书中,没有质量管理体系中高大上的专业术语和词汇,而是朴素和接地气的语言,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人才说得出来的大实话,甚至有些话对管理者来说很刺耳但却是事实,语言人人懂,
6 --- 合,别指望有了它,车就会自然开得好,获得了质量认证质量就会自动变好;质量检验就像汽车仪表盘,帮助我们看到汽车目前的速度温度油量等状况而已,也与车开得好不好没有关系;而质量管理则是操作的哲学。车开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QC或QA,而是取决于那些隐藏在轮子之后的个人哲学,即关键在司机,看司机遵章守纪的意识、驾车技能和个性,是否超速闯红灯、是否出交通事故与仪表盘和手册没有关系!我们的质量管理活动就是不断教育训练司机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保证安全行使不出事故,让坐车的顾客满意。
3、克劳士比”一次做好”的零缺陷观念非常强调预防,也是其四个核心观念之一。当员工有了一次做好的质量观念以后,如何建立质量预防体系就成了能否一次做好的关键。质量预防涉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也是产品研发制造交付的全过程,也是如何才能”一次做好”的根本保证。也许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8 --- 也是一次做好质量观的四大核心思想之一。每年年初,我们都要下达很多质量指标,如成品抽查合格率、质量等级品率、转子装配合格率、汽轮机总装合格率等30余个指标,但真正有用的可能不多。我很赞同,直接用质量损失来衡量既简单又准确,包括对质量的考核也是如此。今后我们的质量指标是否可以大大减少?观念的改变将带来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也需要一起改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0
第4篇:质量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
篇1:读《质量免费》有感
读《质量免费》有感
克劳士比的著作为我们阐述了质量的定义,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产品就是人品。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企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都对产品质量进行着严格的监控。
质量不是一种衡量产品优劣的标准。普通、很好、非常、优越等词,并不能用来形容“质量”。“质量”,意味着符合要求。而且,“质量”不仅仅是员工或者质量检测部门单方面的,它是双方必须共同担负的责任。克劳士比也在书中提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的概念——任务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分为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五个阶段。在确定期有三个内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管理层对质量的高度重视,质量已经提升到公司的战略要求;第二是质量问题还在没有成为问题的时候已经被我们提前的发现和预防了;第三方面就是意识问题,质量改进已经成为的持续的,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
工人若是按照管理层的态度来工作,管理层也能按要求采取改正行动、鼓励防止缺陷、教导质量改进的职责,那么,生产出的产品就必定是高品质的,必定受到
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所以企业的前途也是十分广阔的。 因此质量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信用。我们必须要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并履行好职责,充分发挥能力,承担起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为企业创造更佳的业绩。
陈海英 篇2:《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读后感
《质量免费》的大名早在入职的时候就听说过,一直想看,但一直未能付诸行动,这本书号称引发了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该书前两章,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给出质量的定义,并批判质量管理的五个错误观念
1.认为质量意味着好、奢侈、光亮,或者份量
质量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价值,所以我们会说“好质量”、“坏质量”,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词是“生活质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仅仅停留在对生活的憧憬和漫无边际的意淫中,而根本没有去界定这些事情。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成“符合要求”,这一定义使得很多原本很难定义把握的事情,变得具象化。比如生活质量,就必须拿出诸如收入、健康、污染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没有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问题,也就是有没有符合要求的问题。克劳士比的定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质量世界的门,整本书围绕着这个定义,从而有了新的深度和意义。
2.认为质量是无形的,因此也是无法衡量的
正因为克劳士比把质量定义为“符合要求”,因此质量变得可以衡量,质量成本就是它的衡量工具。质量成本包括预防、评估和故障等。
3.认为有一种经济质量的存在
4.质量的一切问题都是由工人,特别是制造工人引起的
质量问题,管理者要负全责。企业是一个复杂系统,质量问题也是系统问题,工人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因此设计、制造、物流、后勤保障及管理部门都必须对质量负责。前几天工作中,我负责部分文档的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疏漏,结果文档中出了几个细节错误,结果我不得不向manager解释,然后又要通知文档撰写人员修改,文档撰写人员的manager觉得已经release的文档不应该修改,于是又电话给我manager确认,我们又为了保证文档的正确性,只好组织大家更大范围内对文档进行review,o shit,本来简单的问题,结果牵涉到很大面积,花了很多时间,还影响心情。虽然这个例子在这里不是非常合适,但至少说明,这本书虽然主要是研究制造型企业,但对IT企业仍然适用。
5.认为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质量部门
这部分的理解同第4点。
质量不是质量部门的事情,也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管理者首先要重视质量,但项目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一种第一次就把问题做好的质量意识,努力为下游创造合格的产品。首先要有质量意识,意识决定了做事情的态度,而态度决定了具体的行动,态度决定一切。而培养态度的最简单方式就是自己为自己的质量事故买单,而且是加倍的买单。驾驶飞机的驾驶员每次执行飞行任务都会异常认真负责,因为出现事故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没有补救措施,所以必然会100%的认真对待。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思路就是不要想到还有检验,测试,Review等环节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或者报存反正有后续检验环节可以帮助我发现问题,我没有必要一次把问题做好的心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思维盲区或考虑不周的地方,后续的Review或测试是为你的思维盲区服务的,而不是为你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服务的。所以如果在这点意识上都存在偏差,那后续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就是空话。
通过强制的约束或各种检验规则来控制质量是质量的低级阶段。管理者或质量部门的重点不是出多少检查规则,而是如何让大家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质量意识的问题。当大家都形成了某种质量意识后,最终形成组织的质量文化,在企业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零缺陷的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
质量管理被视为一种主观性的工作,难以加以定义和衡量。这是因为质量管理一直被简化为成果导向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有计划的过程。有预才有立,有目标才会有衡量的标准,因此首先应该有明确的质量管理计划和管理目标,质量问题不是遗留到产品生产出来后再去发现的,质量的改进和控制蕴含在每一个过程阶段中。越早的发现质量问题,防治缺陷泄露,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质量。
克劳士比提出了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的概念,任务质量管理的成熟度分为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五个阶段。在确定期有三个内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是管理层对质量的高度重视,质量已经提升到公司的战略要求;第二是质量问题还在没有成为问题的时候已经被我们提前的发现和预防了;第三方面就是意识问题,质量改进已经成为的持续的,日常必不可少的工作。
进度紧张,员工技能缺乏,培训效果不好,业务复杂,我们可以找到太多的出现质量问题的藉口。但是我们却很难找到人主动的去承认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引起了质量问题。如果成员都认为质量问题跟自己无关,那谁对质量问题买单?与其先花时间去制定相关的质量规则,还不如首先统一团队成员的认知,树立质量意识。质量是团队成员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必须对此进行承诺,并承担自己引发的质量成本。
质量控制和跟踪是贯穿于整个项目或产品生命周期的,而不是产品生产出来后仅仅通过检验或测试去控制质量。通过跟踪控制,通过相关的状态图表或控制图,管理者可以时刻了解到项目的健康状况,了解质量问题出现的偏差是否超出了预期的质量目标,但偏差超过了上下限后管理者需要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去解决问题。 篇3:质量免费_读后感
《质量免费》 读后感
书的开头就说到“质量是免费的”“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颗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所谓质量,就是说事物或事情符合要求,它应该有确定的规范加以说明,以便使人们清楚地知道是否达到要求。如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达到了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具有质量,就不会因为返工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对于企业或大公司来说,无疑是降低了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就是事情做错之后牵涉的费用,包括废料、重修品、多次售后服务、检查测试以及其他类似活动),本书中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而且还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如果一开始方向就错了,则投入的资源越多浪费也就越多,损失就越大。所以说,质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质量还是利润的贡献者。
在一些企业中,质量这一名词可能还没有真正被理解,质量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引起领导层及决策层的重视。或许,没有人反对质量,但是质量并不被认为是产业的要素之一。但是,事实上,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好所造成的预防、评估以及故障等方面的费用,会轻而易举地花掉全部营业额的15%—20%。而一家具备良好质量管理方案的公司在质量上花费的费用只占营业额的2.5%,这
2.5%的费用是用来预防和监督必要的活动,以维持公司一贯的卓越的标准。很显然,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各方面都是最重要的催化剂,甚至于是成败的关键。
我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他们需要一种对质量的认知。各级管理者应该共同认识到质量是过程的重要部分,跟其他任何重要部分一样。同时,管理者们不能认定质量的问题是发生在工人身上,或者问题的责任都在质量部门的质量管理人员上,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可能,真正的问题的根源是每个流程都存在的,从总经理到员工,都有可能造成问题的出现,质量的保证需要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人员切实有效地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无论那一部分,哪一个细节发生了错误,都会影响整理的质量。
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管理者们要做的是从所发现的缺陷中找到产生这种问题的真正原因。对于失败,人们总会找一些理由,然而他们所找的往往不会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必须温和地引导人们走向他们已经知道是对的东西,否则他们是不会合作的。如果管理者们还是停留在找出问题的责任在于谁,那么你是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因为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该为这些问题负责,只有当人
们不再害怕、顾忌被指责为是问题的罪魁祸首时,大家便能协同努力去解决问题。
公司改进质量的努力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及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不是制定多少检测规则,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质量意识。当大家都形成某种质量意识之后,最终就会形成这个组织、这个企业的质量文化,一个企业想要达到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大道而无为,形成一种零缺陷的企业文化。当然,这需要有详细的设计和考虑,然后按照计划来实施,并且要实施一段很长的时间。
管理者们需要一种参与到其中的态度。在碰到质量问题的时候,管理层需要立刻亲自参与,并且态度积极,让大家明白管理层对于质量的态度。这样,员工在其影响下才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努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确保质量是每日必须的,而且也是上级期待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近来,那么我们的品质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品质的目的在于预防,在于提升效益,减少因没有作对事情而造成的浪费,因此只有把品质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服务企业,提升资本的效益和运作. 质量管理是一种有系统的方法,目的是确保所有组织的活动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管理层的要务,便是创造出使缺陷预防成为可能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方法,通过这些态度和方法防止问题的发生,达到零缺陷的质量管理。零缺陷是以一种没有人会误解的方式来声明管理层的标准,如果想仅仅靠着办几场晚会,挂几面镜子让员工相信你已经有所改变,那是不可能的。你必须真正地相信零缺陷就是你所要的,你要让他们认为你相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尽你的所能去做,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 然而,要做到对企业的质量完全有效的零缺陷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克劳士比在书中也说自己曾想放弃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坚持下来,他把工作定位为为最高管理者指导质量部分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看了我有一些触动,但是具体怎么去做还是比较难。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企业,也不仅仅是工作,我们在对待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确保它的质量,每一个人都要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决心。因为,现如今的社会中,质量已经是一种优势,它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壁垒,同样,对于个人,它也是个人追求卓越要跨国的障碍,质量是我们所有人的 追求。
读完克劳士比的作品后,我感受到我不仅是学到了有关于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增长了理论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对于学习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没有主动去汲取知识的意识,这是以后的学习中要改变和努力的地方。
高质量读后感
质量管理读后感
质量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免费试卷
免费流量活动方案
阅读力量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