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十年一梦读后感(共7篇)

admin 2021-05-08 08:47:4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第1篇:十一梦读后感

读《十年一梦》后有感

金融行业是个不容易进更不容易出的奇怪行业,它会让人特别极端,赚钱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天才,亏损的时候你又会感到自己是个傻瓜,刚入行的时候的我,没有单子在手的时候很无聊,有单子的时候更着急,总想要是能够看透明日的行情该多好,但却永远看不透,一旦成为交易员就注定一生不平淡。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心也跟着作者体会了他这十年的心路历程,每一章的内容都写得那么诚恳深刻,随便拿一章出来找出作者的体会都会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如果从事这一行业的看完这本书,很难不会联想到杰西里费默的《股票作手回忆录》,它是被评价为股票市场的圣经。作者在交易迷惑时也把他当做精神的导师。自己愚见他的一生像是一个西方天才孩子的经历故事,而作者更像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生,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学习的决心最终成才的故事。

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代接触外汇市场,因为它不用让我经历太多教训就让我明白:顺势,轻仓,止损这个交易原则有多么的重要。因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制定一个详细,严格的交易思路才是长久在市场中生存的武器。

历史从来不会重演,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当看到第五章苦闷的求索时,319的趋势图就像现在的黄金货币对和磅日货币对,不管是基本面和技术面都是支持黄金上涨,磅日下跌。自英国宣布退欧一个月倒计时,半个月的时间,黄金足足涨了1000点左右,磅日跌了1500点以上。我却和作者写的一样,喜欢在市场忙进忙出,一上涨就很买入,一有下跌征兆就做空,看似思维敏捷,头脑机灵,实际上却完全是一个大傻瓜做法,禁不住市场短期大幅波动的诱惑,幻想抓住市场大大小小的变化,什么机会都不肯放过,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当看到作者也有这种体会时,我的心释怀了很多,我只不过犯了前人所犯过得错误。如果不经历这一段,我也不会看不清短线交易的弊端,做中长线又是那么的可行。

明明知道,也很难做到。当看到第九章重仓交易的危害时,作者也一直想把中长线交易作为理想的交易模式,而且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成功,但这种交易策略却很难贯彻到交易活动中,因为在平时的交易会禁不住市场短线的诱惑,无法克制自我贪婪的欲望,每天做着短线交易,并没有坚持中长线交易的原则。而且如果前期交易损失又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也会使信心不足,恐惧,害怕,焦虑等消极因素都会动摇交易理念,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有人说,学好交易技术和知识,一两年可能就够了,但是投机者要培养出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在修养上达到高瞻远曙,超凡脱俗,即使花上十年功夫,也不算多。

时间一直在往前走,我们却要不断地重新开始,当看第13章智斗天津红小豆时,一开始作者总搞不清市场的节奏,后来不断地观察研究,终于制定了自己的交易策略,在30分钟盘面画了一个55期均线,在均线上方做多,均线下方做空,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之所以会对这一段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像极了最近的黄金走势,行情走得很剧烈,只要在30分钟添加一个布林2加3,通过中轨M20 的斜率来做单,就会很好的把握行情。

性格决定命运,自己有做外汇交易一年多的时间,也见了很多的投资者来了又走,是否是因为交易的时间短,没有经验造成的呢?作者在19章生命的本质的非理性之谜给我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是太情绪化了,劳特雷克是一位优柔寡断的人,情绪起伏不定,观点东游西击,这样的个性不适合从事外汇交易,如果想在这行立足,就必须战胜这些性格上的弱点。

最后一章里费默之死,让作者对非理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可能是一时的国王,但你永远都无法打败市场,就像毛主席说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吧。

总之,作为一个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复杂的全球金融市场,这里永远不存在一个能够被大多数人轻易掌握轻易盈利的简单方法,否则这个0和市场如何平衡呢?

第2篇:一梦三十年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梦三十年

作者:谷文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06期

河北唐山,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无论如何也算不上陌生。由于唐山身为财政大市等等原因,我在一年间多次来往于京唐之间。

但到柳树镇,还是第一次。到这个镇子之前我和唐山市财政局一位老兄一直在路上讨论为什么发过来的地方介绍上是一个“柳树○”镇,两人思索考证得出来的结果,这个字并非打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当地百姓很难写出,故此以“○”代替。

身在唐山却多年没去过柳树的老兄感叹,如果人性化做到这个地步,这个地方绝对不可小觑。

所有的投入都是民生

魏树海是个经常笑着的人。与通常严肃认真的财政人不同,魏树海几乎随时都是在笑着的。但就是这个慈祥的中年男人,身为一镇财政人,长达三十年。也是这个人,在河北率先提出了“村财镇管”的理念,并予以实施。

说到此项尝试,起缘于一起上访事件,并触及了一串对村级财务如何监管的思考,引发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监管创新。那是2005年初春,一个村的十几个老百姓,一大早冒着寒风,聚集在镇政府门前集体上访。原来这个村已连续五年没有做账,累积下了五大包白条和收据。一张5万元工程款“白条”,竟然在村主任口袋里装了一年多!群众怨声载道,声称如果镇里不出面根治这一糊涂账,就去区政府讨个说法。

“你说乡财县管,这个我们都知道。那村财谁管?县管?太松散,也太多。那就我们来管吧。”魏树海笑称,“为父母官嘛。你不做事,村民肯定找你。”

但再小的官儿,也总是个官。平头百姓惧官,怎么办?“笑嘛。多笑笑总没错的。”魏树海在柳树镇财政所三十年,练就的“特技”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对百姓和气相待。“谁都有闹心的事儿,他找你来,你也一脸严肃,他就先张不开嘴了。我们财政是为人民服务的。现在咱们都说民生财政,那么什么是民生财政?我们认为,在基层财政,所有的投入都是民生投入,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给老百姓最好的,最舒适的环境,做好账,做透明账,我这个地方官,”他哈哈笑着,“心安。”

三十年的梦想

印象中的乡镇财政所,总是一副破败的模样。但站在柳树镇财政所的门口,几乎整个颠覆了我对乡镇财政所的印象。二层小楼,窗明几净。魏树海一直说,乡镇财政所,缺的是规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很少见到一个乡镇财政所有着不逊于县级财政局的办公环境,就像我很少见到一个乡镇财政所的档案室使用的是银行级别的三滑道档案柜,我也很少见到一个乡镇土地招标居然有完备的招标系统和全套的电子屏蔽设备。“高考用这个都可以。”魏树海晃晃手里的电子屏蔽器。“这很多都是我们曾经的梦想,或者还是现在很多乡镇财政所长的梦想。我在这里三十年,这里既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我梦想实现的地方。”李说。所谓梦想,可能就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那些现实。“我已经五十岁了,我不可能再在这里工作三十年。我希望我所在的这个地方,是我想要的那个地方。我更希望我所在的这个财政所,让百姓真心的说一句,这是为我们办事儿的地方。”

第3篇:十年一梦诗歌

十年的光阴

十年的梦幻

2004,一场美好梦幻的开始,成形

也为了那个梦

去努力

2014,十年后,才有勇气去面对

那个根本就不现实的梦

或者说,也可以说是和什么委员的话

不鼓励农村孩子读大学

一样的思维

什么思维呢

谁在青春的时候,没有梦想

真正实现梦想的又有几个人

我之所以在梦碎以后

否定梦想实现的可能性

说那个梦根本不现实

既是一种无奈

毕竟梦真的没有实现

也是一种胆怯

谁让自己不够了解这个社会和人性

所以才没有实现梦想

也没有实现什么价值

只是在十年后

选择了,平淡的生活

我说那是,稳稳的幸福

这就真的类似于那个逻辑

因为不知道究竟如何改变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国家也做了多种鼓励和尝试

可是成功的只是极少个例

以前不是说,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富么

呵呵

似乎而今的现象

有些偏离了吧

曾经呢

我也希望自己能做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也希望自己能去对一些人有一点点影响

后来才发现

这个社会,现实得让人无语

追求权和钱的社会

我们还能说什么

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没有钱的,农村人

算了吧

还是身边也不要想,什么也不要说了

踏踏实实的上上班

安安稳稳的过下半辈子吧

城市里的房价那么贵

根本不是我可以承受的

所以啊

就老老实实的在城中村

暗度余生吧

想想还真是奇怪

上世纪90年代,虽说

物质生活不富裕

可那个时期的我,真心的快乐幸福

2004年以后的我

总觉得自己心里的压力好大,好大

经历了,父亲的去世

经历了,感情的痛创

经历了,奥运宝宝的逝去

经历了,重生的艰难

十年啊

2014,我似乎没有什么压力了

如果有,那就是未来未知带给我的

说不清楚的感觉

只是一种对未知的不确定而已

这个不确定,不能算作压力

只能是隐忧吧

30多岁的80后们

不知道是不是都已经而立

结婚生子还是孑然一身

事业有成还是仍在追寻

有房有车还是一无所有

不论我们在哪里

在经历着什么

生活依然一天一天的继续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

穷人,富人

而今的我

没有了亢奋的梦想

只想习惯这份平淡

稳稳的走,适应这

稳稳的幸福

对于女人而言

尤其是经历过波折的女人

平淡,安稳

就是归宿

十年一梦

梦醒后,收拾心情

踏实的向前

加油……自己

加油

第4篇:红楼一梦——《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一梦

——《红楼梦》读后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人之历代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也正因为此塑造出了古今第一奇书《红楼梦》。《红楼》以其独到的文笔刻画出何谓情感的绝响。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整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初读红楼,是在少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知道随着书中令人怜爱的林妹妹而落泪,空叹世事无常,折煞了一对璧人儿。

此时再读红楼,已是步入社会,遍历人世百态,对书的体味更加深刻:

红楼,作为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读罢此书,我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他们那种精神上、肉体上的迷离情感,都含蕴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情感中的悲剧角色。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疏离和冷淡。转身走开,徒留下的却是自己那苍凉、惨痛,甚至是可悲、可怜的脚印。也许爱情的悲剧存在于每个时代。痴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轰轰烈烈和遗憾惋惜都成为了历史潮流中的一点飞灰。樯橹灰飞湮灭般的痴缠恩怨都在历史的前进中被我们叹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和悲剧,歌功颂德和情感悲剧都是历史中不可少的一个点缀体。〈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复杂、高深、抽象的文学巨作。书中的痴男怨女都在爱情光芒的笼罩下演绎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剧,只是情感悲剧的方式会过去,可是情感与悲剧却不会流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剧与体验。转眼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悲剧历史可以观看,也许在发生,也许已经发生,只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的看到红尘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

纵使黛玉和宝玉生存在了一起,但是也许他们过不了历史考验的每一天,在不同的历史角度观看也有着不同的结局。注定在一起的情感也许是在给予机会给他偿还,缘分就是这么微妙不可言,无论前生前世是谁欠了谁,今生今世是谁来报答谁,情感的冲击和铭刻都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红楼》一书。文中语言的精细、优美、哀怨,让我们不但体验了书中人物的凄凉与哀伤,也让我们体验到了文中描绘景色的华丽唯美和书中字里行间的古典美。或许也正是这些奇妙的文字,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芳百世。

第5篇:五级学生十一色吹梦人读后感

五年级学生《十一色吹梦人》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特别好看的课外书,这本书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其中,有一篇我认为好的故事。

常言说,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但是,人们却执着的活着,因为这个世界还有爱。好心眼的巨人就很有爱。下面,让我为大家简单的讲一下这个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的名叫——《好心眼儿的吹梦人》,是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著作的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把“人豆子”当作食物的巨人国,四面八方到处是吃人的巨人,这些赫赫有名的嘎吱嘎吱嚼骨头的巨人,每天晚上都要嚼上两个肥肥胖胖的“人豆子”当晚饭,他们吃饭的声音会把你的耳朵震聋……在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巨人国里,竟然还有一个好心眼儿的巨人。他不吃人,只吃难吃的大鼻子瓜,但他却给孩子们捕捉和吹出了五颜六色的梦,并带着小主人公—索菲,一起完成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历险,帮助人类抓捕了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好心眼儿的巨人对人类的作用,就像寒夜中的灯火一样温暖、明亮,犹如雪中送炭一样。

读了这篇小故事,让我感觉到这个巨人的爱心,也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爱的种类也很多,它们都是人生寒夜里最温暖的灯火。有了这温暖的灯火,世界从此不再孤寂冷漠,人

们可以手拉手互相依靠的活着,分享人生的快乐。

第6篇:十一假期读后感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优秀是教出来的》读后感

谈起读这本书

我首先得感谢我班级的这位家长

偶然在放学接孩子时

家长跟我说:"老师

这本书我买回来了很久了

也没时间读

也读不懂

送给你吧!你有时间看看吧!"就这样

在国庆假期中

我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看了起来

却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一口气将它读完了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点见解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优秀是教出来的

一个教师会对学生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在我看完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的书后有了更深的感受 作者罗恩.克拉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人

1995年起执教

2001年赢得年度迪斯尼美国优秀教师奖

他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55个细节 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他告诉我们学校无小事

事事皆教育

这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让我感到:优秀是教出来的 教育的成败最主要的就是是否重视细节

因为作者抓住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 在对孩子严格施教同时

又用爱心和热忱赢得他们的爱戴和尊敬

在序言中作者说:"我感到很幸运

因为我能为孩子们工作

能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

从而把这55条规矩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他们是我儿时成长经历的一种延伸

同时加进了我对生活的体会

以及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认为有必要添加的内容 "确实

从"在电影院看电影时要保持安静"、"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的时候

要全神贯注"、"不许盯着正在受批评的同学看"、"打喷嚏时要捂住嘴巴"......凡此种种 无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

而又是最可贵的素质和修养

这些内容完全来自于作者对教育细节的思考

行文平实、自然

举例翔实、真切

同时又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教育见解

这本书是不可不读、不可多得的好书

是作为教师的我工作上的好帮手

也是我生活中的指南针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

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

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

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

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

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

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

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

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

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

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

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

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

家长当然非常气愤

当即表态

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

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有的顽皮的孩子总是捣蛋

当和家长沟通的时候

按理要如实反映

但经过多次的尝试证明

效果甚微

有时还影响了与家长的融洽相处争取家长的支持和

可每个人都是爱面子的

家长也不例外

家长在与教师沟通的时候既希望听到孩子的真实情况又害怕因孩子不够乖而听到不理想的评价

作为教师

如果每次都向家长数落孩子的不是、告状

那家长就把和教师的交流看成是一种负担

学生的心里也会"恨"老师

试想没有互相信任又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呢?又怎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师呢?因此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显得犹为重要

在班主任工作的很多时候

我们往往会不屑一顾于事物的细节

过分关注结果

忽视过程的感染

总寄希望于一次活动能影响改变一个人

认为把重点活动、主题活动开展好了就可以了

对日常行为的养成容易漠视

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形成了不重细节小事的坏习惯

进而影响了其今后的成长

"木桶理论"是老生常谈

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

但我们往往不把它放到个人素质的养成上去

正如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

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班级的管理何尝不是如此

处理好每一件小事教育到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素质提高一小步整个班级的素质提高一大步

回想我的日常工作

幡然醒悟

规定穿校服

总有学生"浑水摸鱼"

我有没有把它当一件大事来抓?上课前的起立问好

总有学生有口无心

我有没有把它当一件大事来抓?交作业的时候

总有学生不记得用双手递交

我有没有把它当一件大事来抓?整齐的课桌

学生一坐下却变得歪歪斜斜

我又有没有把它当一件大事来抓?......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

班主任工作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关于学生的小事

从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抓起

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成就"大"人生

我在这里寻找到了答案

其实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

却不是以上两点

而是这位年轻的美国老师

是那样地喜欢当老师

他说自己原本就没打算当老师

但机缘巧合

或者用他自己的话叫做"神灵显现"

因为小孩子的一句问话:"你是我们的新老师吗?"

而走上了教育工作者的道路

这本身就说明了克拉克是个充满爱心的人

而当他做老师之后

他便发现

无论什么工作都不可能再引起他的兴趣了

这是一种怎样的投入?可能

首先应该实实在在地说

是"投入"二字

这种投入

可以让克拉克老师每天一回家就开始做小饼干直到深夜

只为了第二天奖励学生(细节15 "不能主动索要奖品")

为学生做这样的奖品

他乐此不疲

但是

一旦当学生主动索要奖品时

他的奖励便到此终止

坚决拒绝

"我努力让他们知道

尽力做好每件事不是为了奖品

而是为了他们自己

"我们所要做的

是"帮助孩子们最终学会肯定自我奋斗的价值

"是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他的爱

必须是智慧的爱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

教书亦然

书中提到很多方法

看似简单

但如果教学者无法站在客观、公平的角度

时时反省自己、调整自己

并且抱持着孩子都会犯错的心态来面对教学之路

那再简单可行的方法也会寸步难行

有意义的教学工作也只会变成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工作了

我欣赏作者的积极、有活力

相信这样的老师是有魅力有影响力的

孩子在这样的教学观念下

可以不断地慢慢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教出高分不是目标

而如何教出积极、乐观、勇于认错、勇于尝试、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是我努力的方向

希望自己也能在不断的反省和调整之下

更从容的面对孩子的问题

??

??

??

??

第7篇:十年一觉影视梦

十年一觉影视梦

作者:张欢

十年前,我没想过会是今天这个局面。

02年,大学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自信,不敢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南方闯一闯。我选择了留在武汉一个民办的中专,当一个电子技术的专业教师。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我对这个专业一点都不感兴趣,根本就没有用心学过。毕业了教这个,只是为了生存。 大学期间,从开始演双簧,到大一第一次糊里糊涂做导演,居然凭着《雷雨》的片段,得了全校话剧比赛的第一名。再到后来组建剧团,自编自导大型话剧。直到毕业之前,两次跑去重庆,从头参加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的本科招生考试。话剧,表演一直是我生活的全部。甚至有一次差一点点就因为四门考试不及格,导致留级。但是,专业院校没有收纳我。 一下子从云端,一屁股跌到泥巴地里。我不得不老老实实的重拾自己并不喜欢,也不熟悉的电子技术专业,然后再把自己学来的知识教给学生。好在学校要求不高,又毕竟有过一些基础,而且我能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百分之百的教给学生。所以基本上没有误人子弟。在那个中专呆了快一年半,几乎忘了自己的梦想。

但是当我攒够钱,有了第一台自己的电脑的时候。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我要辞职。因为有了电脑,再买些书,我就能自学影视方面的课程了。那是2003年的11月。没有告诉父母,我就抱着自己可怜的一点家当,回了老家。

在老家,一呆就是半年,顶着和父母闹翻,前途有一片渺茫的巨大压力。基本操作会了的几个做影视后期的软件。然后就去找工作。当然是碰了一鼻子灰。差点绝望了。也是运气好,一次应聘的时候,一个阿姨介绍我去了一个教电视节目制作的学校。当时这个学校正好缺人,于是我留下来,做了一名影视实验室的机房管理员,临时工。负责给学生准备教学用的设备,然后就是学校的有线电视台。电视台的任务,就是每个星期二,要出一个小时左右的自办节目,在学校的电视网络里边播出。

起初,只会给学生讲软件操作,等到把学校图书室里边所有的专业书籍都看了一遍之后,我就能熟练的驾驭所有的电视制作的环节了。其实最有成就感的是我对学校电视台的管理。我们实行项目化,团队化,制度化管理。七十多个学生的有线电视台,当时的规模比得上一个小的地区电视台了。我能让它在我袖手旁观的情况下,正常运转。这样,我就有时间拍点短片了。

拿着短片,我找到了为武汉电视台一个栏目免费做策划,编导的工作。等到2007年9月份我离开那个中专学校,去一所大学做外聘专业教师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年轻编剧了,拿的稿酬是当时武汉地区同类型节目里边最高的。

虽然都是做临时工,但是至少还有个固定的工作单位。从那时开始,住城中村,当自由职业者的生活正式开场了。

从开始教一门编剧的课,到后来教后期的课程,再到后来教导演的课程,从开始教一个学校,到后来同时教几个,现在算起来,正好是五年。五年当中,专业上面也一直在不停地转型。一开始,跟别人合作做片子,只是被人当做一个编剧来使用,到后来有朋友找我演戏,再到后来有人找我剪辑,再到后来我自己成立公司,做独立短片的导演,制片人。

回头看看这十年,虽然受了很多苦,吃了很多亏,但是也学会了社会生存的本领,也交了很多良师益友。虽然曲曲折折,各种煎熬,但是至少还在坚持理想的路上,没有跑偏。搬到昙华林,拍摄《昙华林》这个现实主义的爱情故事,应该说是我这十年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电影电视剧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虚无的梦,而是一个很具体的,很实在,可以看的见的的“梦”。

下一个十年,要把拍电影长片的梦实现。

我有一个梦想 读后感

梦神读后感

梦珂读后感

梦想读后感

初一红楼梦读后感范文

标签:读后感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