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刘胡兰》心得体会
大一班老师 何晓燕
近期,细细品读了红色经典《刘胡兰》,感受颇深,心灵再次受到洗礼。刘胡兰,1932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0岁参加儿童团,13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敌人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评价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我也是靠着一种信念,在幼教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这种信念,就是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热爱,它支撑着我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我虽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去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但我却能够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我教过的每一个孩子。
然而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旧思想的交汇、碰撞,道德的淡薄,无一不困扰着人们,作为教师在面临着收入与付出的不平等,也面临着价值观、梦想观、人生观的困扰迷惑。社会的发展和人性本身的弱点使得许多幼儿教师在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落差、以及心理上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压力。以往,我也曾为微薄的收入而苦恼、懊悔、迷茫过,但当我想起刘胡兰、江姐、小萝卜头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大无畏的革命牺牲奉献精神时;看到仍然有数不尽的同行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烛,用自我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时,我感动、羞愧了。先烈们用生命、同行们用自我的行动激励着我,让我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生活中许多微小中藏有博大,短暂中孕育永恒。
放眼望去,成千上万的小学、中学、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一丝不苟、默默耕耘着,他们用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奉献在幼教这片沃土上,耕耘出最成功的天地,得到最热情的收获,辐射出最靓丽的光芒,用实际行动回应着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初心。正像雨果曾说过的那样: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今后,我将和所有的幼儿教师携起手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认真执教,共同撑起幼教这片蓝天。
2021年3月15日
刘胡兰故事读后感(共17篇)
刘胡兰故事演讲稿(共3篇)
红色故事心得体会范文
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共5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