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admin 2021-11-29 08:57:43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只身驰聘国际乐坛五十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傅雷家书》侧重于表现傅聪的父亲傅雷与傅聪的母亲朱梅馥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关心。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夫妇关心的不仅仅是儿子所取得的成绩,而更多的是对儿子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对儿子性格的培养。当傅聪因音乐会而影响他的学习与休息时,父亲傅雷会让儿子注意身体,加强学习,少受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的影响;当傅聪因儿时的初恋而困扰时,傅雷会给儿子寄一些精神食粮,让他在书中忘掉烦恼;当傅聪将录好的片子寄给父母时,傅雷会听一遍又一遍,记录下优点和缺点,寄信给儿子;当傅聪成家生子时,傅雷夫妇满心欢喜,只可惜见不到儿媳弥拉和孙子凌霄,只能通过照片认识他们。

读《傅雷家书》,不像在读一本本家书,而是脑海中出现一个个场景,每个场景好像都在生活中发生过。

我小学时也练钢琴,爸爸虽然不懂音乐,但他每天会催我练琴;爸爸单位离书店很近,他经常去那里读书,然后给我推荐。当我努力学习时,他会很开心;当我自暴自弃时,他会生气,但又要我坚持。

傅雷的母亲朱梅馥和其他人的母亲一样比较关心孩子的吃穿。《傅雷家书》中母亲给儿子的信不多,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中国母亲的慈爱。

我的妈妈也一样,每天辛勤工作,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服,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她虽然很累,但为了孩子都心甘情愿。

《傅雷家书》向我们诠释的就是中国父亲对孩子的严爱与母亲对孩子的慈爱,我们一定要像傅聪一样做一个孝顺、上进的人。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2

其实,说起傅雷,就不得不提的是他的儿子傅聪。由于从小对于古典音乐的热爱,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傅聪,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他弹奏钢琴时他的那副黑色的半指手套。他是一个老者,音乐家,钢琴家,也是艺术家。

作为中国人,他是首次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重获奖的中国人,曾经有人对他说过,为什么你不是波兰人。

而在《傅雷家书》中,我却认识了另一个傅聪,那是一个韶华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是被父亲要求“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的青年。1955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在其中一封家书中写道:“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 他是把儿子看做谈论艺术的对手,也锻炼儿子的思想和文本,并随时给儿子做一面“镜子”。

“先为人,次艺术家”这是傅雷先生在和傅聪谈到艺德的时候,不止一次提到的问题。在傅雷的家书中,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如果再教导儿子如何做人,而不是如何做艺术家。以德为先,德艺双修,从《傅雷家书》中,这体现在父亲给儿子的点点滴滴。《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书信是维持人与人之间一个重要的沟通桥梁,而在科技日与发达的今天,这个习惯似乎在慢慢被人淡忘甚至摒弃。但看完《傅雷家书》以后,我非常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给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长辈来写一份家书,也许寥寥几句,也许几句家常。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3

俗话说的好:“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读完了《傅雷家书》本书后,我充分感受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信中的傅雷流露出对儿子的深情,同时也不乏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信中的父子,似乎已成了朋友。他们谈论着艺术,生活,学习,做人修养等。一封封的书信,一次次的爱,作为父亲的傅雷用父爱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以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会了他如何在这世上生存。

其实,傅雷只是这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而已,同时他也是这千千万万的父母的代表之一。他拥有着这世上最普通,最平常的爱,同时这也是这世上最伟大,最圣洁的爱,但其实我们的父母也和傅雷一样拥有着如此伟大的父母爱。

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孕育了我们,而父亲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母亲就像避风港,外面再风大雨大,母亲也会为我们遮风挡雨。父亲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把我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你不要说你没有感受到父母带给你的爱,其实爱就在我们身边,它们等着你去发现它们。

从我们儿时的呀呀学语,到姗姗学步,到现在,父爱母爱就包围着我们。当我们生病时,母亲在旁细心照顾我们,父亲为我们担心。当我们尝遍喜怒哀乐时,父母可能比我们所尝的却比我们多得更多。虽然有时候父母会责骂我们的不是,甚至会动手打我们,但请记住,父母打骂我们时,其实心里比我们更痛。也请记住,父母永远都是为我们好,永远都是爱我们的。

父母之爱,应没齿难忘。我们应当知恩图报,做一位孝顺的儿女。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4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之后,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向诸葛亮借智慧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发奋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明白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家书》中,很多的内容都是谈艺术的,而这种艺术,不仅仅限于谈音乐,其中还有一些信件涉及了书画、文学作品,在傅聪演奏的过程中,傅雷经常劝诫儿子,应该把自己的弹奏感悟形成文字,和自己进行交流,一方面是为了让傅聪对自己的音乐演奏有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关于国外艺术的思想,除了用于提升自己之外,他更希望把这些思想传达给中国的有志青年,让他们在艺术之路上能够获得指导。

特别让我惊讶的是,傅雷对中国文化的“化”的认识,他认为傅聪之所以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有新的感悟,是因为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他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也体现了他的见解,在他们的眼中,艺术不是术业有专攻,而是古今、中外的融会贯通。

关于傅聪的弹奏的姿势,傅雷注意到这一细节,并用演出来进行比较,并在信中多次提到,在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的循循善诱的教导,良好的沟通,和让儿子善于自省、不被鲜花掌声冲昏头脑,坚持艺术探索的精神。

为了儿子的艺术发展,他更是将有利于儿子发展的艺术作品丹纳的《艺术哲学》的内容抄下来,寄给儿子,也将一些有利于儿子艺术发展的评论一并告诉儿子,让儿子改进。为了敦促他的进步,他更是力劝儿子能够学习法文的书写,多阅读艺术作品,来解决演奏实践和演奏理论的矛盾。不仅如此,就连对作品的评论的表达,傅雷在信中就要求儿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艺术的不同境界,而不是单纯的用“太好了”之类的词语。

傅雷更是希望儿子在音乐中能有一颗赤子之心,能够忍受孤独,能在心灵上与伟大的艺术家进行交流,更能够面对艺术上的失败和挫折,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理。

在写信的过程中,由于傅聪的字写的过大,有时会写满整个信封,有时会写到邮票上,关于这个细节,傅雷也不止一次地告诉傅聪,让他改正,在傅雷的眼中,艺术和生活是一样的,必须关注细节。

傅雷也将自己的理财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傅聪,让傅聪学会生活,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也多次劝告儿子,应该多亲近自然,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他还多次告诉儿子,要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说话时不能过于直接,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自己获得成功之时,更需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6

利用暑假难得一憩的时间,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非常幸运的是,首先读了这本书,趁着还有一种想写东西的冲动,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第一次接触《傅雷家书》,是在两年前人教版的语文书上,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选入了课本,因为脱离了书信的整体内容,对于两封家书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唯一能打动我的是一种震撼,因为在我的眼中,家书更多的是互诉想念,聊工作生活的境况,而这两封家书,简直是带有文学作品的气息,谈论的关于艺术和感情的问题,真的不像一对父子之间的交谈。

当我看前面的序文时,一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在2007年,傅聪到中国来演出,由于在成都机场,不慎摔了一跤,把右侧的两根肋骨摔断了,只为了一个承诺,一种信誉,一种对艺术的执著,他并没有放弃到香港的演出,而是在国内医院特制了护甲,带着剧痛,坚持了演奏。

许多人士并不知情,因此有些评论家说“岁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迹”,面对这样的评论,他并没有争辩什么,在他的眼中,更有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的旷达,这种人格上的魅力,深深地感动了我,试问当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呢?而我也深知,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功,更是其父亲傅雷对他的培养:首先要学做人,再当一名艺术家,最后才是一个音乐家。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7

整本书弥漫着一股浓烈的思子之情,这是我这个长期与父母待在一起的人所不能感受的。读傅雷的信就好像听一个父亲在唠叨,这个父亲把一切都安排得很详细,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该这样,你不该这样。

傅雷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很出色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但从他的涓涓话语中,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还有那么一点像唠叨的妇女。但他的唠叨却不同于一般人的水平,涉及到了许许多多方面。

这些点点滴滴的唠叨汇成了如潺潺清溪般的《傅雷家书》,也培养出了出色的钢琴诗人傅聪。父亲在我们的眼中或许就是一个严肃而又高大的形象,但在傅聪的眼中一定不是这样,傅雷既像傅聪的朋友,又像傅聪的老师,有时傅雷还会向傅聪倾诉自己的烦恼。他们的关系早已超出了父子而已。傅雷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道:“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写信的,总觉得落了写些什么,收信的也总盼着信早点到。写信的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而我们早已抛弃了这种文艺的办法。浓浓的亲情也被日益发达的网络给冲淡了。

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爱,将我们串联。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8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的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在观看了傅雷家书后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显真情,苦父用爱暖子心。———题记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一句句经典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贯穿整本《傅雷家书》,让人深深体会到其中饱含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是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

他,傅雷,用不舍表明对孩子的愧疚,五三年正月父子之间的激烈争论,使他良心上的责备消释不了。直到儿子离家远行——留学于亚欧大陆另一边的波兰时,“胸口抽痛,胃里难过”的痛苦滋味他才尝尽。他用那一封一封不舍的书信来抒发自己对儿子无限的愧疚之情。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他,傅雷,用自身艺术造诣将孩子的道路铺向未知的前方。他常在信中大量篇幅谈美术,读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谈艺术修养。不管是留学波兰或是获国际大奖,还是赴各地演出,他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他,傅雷,用做人的道理浇灌孩子懵懂的心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谦,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既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又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在生活中,虽然也有像他那样饱含父爱的父亲,但给予孩子的却是溺爱。他们将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当作温室的花朵呵护着,却不思教育其做人之理。我们期盼像傅雷一样的父亲。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楼适夷这样评价《傅雷家书》。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他,傅雷,用苦心孤诣的父爱填满了儿子的心灵,指引了儿子的人生。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我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职责。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明白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可是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1

谁都说它是关于教育,父子情的着作,果然名不虚传。傅雷,傅聪虽身隔万里,但父亲却通过儿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儿子,写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对儿子学业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儿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话充满着父爱,蕴涵着真理。《傅雷家书》用词十分朴素,平平的语言何以使人读出这么多东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感受着父辈的爱,也付出自己的爱,对傅雷的家书自然有同感。我的经历有一段与傅聪更为相似。我的抽屉里也珍藏着几封家书,不同的是那是我遵照老师吩咐写的作文,给爸爸的一封信。打开信纸,你会看到刚入三年级的我拼音加字胡乱一气的的书信。在这些家书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没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师表扬一句,我也在信中写明六要素,但即使我那时再小,也懂得报喜不报忧,也知道不让出门在外的爸爸替我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家书不会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我对父母的保证,有时,父母不理解我,我也会写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这样就没事了。《傅雷家书》不知何时会再次光顾我的书桌,但两代人间的感情永远那么深厚,永远是享用不尽的财富。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并会一直珍惜这美好的亲情。

初中《傅雷家书》读后感11篇
标签:读后感大全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