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1
很久以前就看过《安妮日记》的简介,以为是一部批判法西斯主义,反应二战时德军占领区人民的艰苦生活。
这次认真地看了一遍,只是觉得真实,不像是以往电影的浮夸,就像一个小妹妹。翻过一页页书,一个女孩子就在眼前长大,心思越来越细腻,就是一个散发光彩的姑娘,但在黝黑的背景下,却渐渐暗淡下去了。
“总有一天,可怕的战争会结束,到那时,我们又会变成人,而不只是犹太人。”但战争里不会有人能够逃避,犹太人是不幸的,但就算是那些善良的荷兰人,他们的生活也是异常艰辛。战争之下,不会有胜利者,无论是最终取得胜利的盟军,还是挑起战争的法西斯,所有人都失去了太多太多。
由于看的是B版的《安妮日记》,是最全的一版,不单单是反应当时法西斯的残暴,还有安妮很多内心的独白,一个女孩的成长。整个人物就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安妮给自己的日记取名“吉蒂”,她把这个日记当作她真正的倾听者,而非以前交往的朋友。她把内心的秘密都告诉了吉蒂,而把自己隐藏在幼稚的外表下。
在成长中,她想把内心的好安妮展现给大家,但是安妮固化在大家心中的淘气的坏安妮形象不易改变。在日记里,可以看出安妮思想的改变,人只有在面对自己和记录自己时才可能反省,日记中安妮在长大,而记日记的过程也是她成长的过程。
在日记里,有许多对人生的思考,考虑时局,思索未来。“我希望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说起这战争的苦难,几个钟头也写不完,但我越写,自己只会越痛苦。我们只有等,尽量平静地等,等这一切结束。犹太人和_一样在等,整个世界都在等,而且很多人是在等死。”若能在晚上看看窗外的景象也会使内心宁静,“大自然使我觉得谦卑”。 每日生活在恐惧中,但是“把密室变成一个’忧室’又有什么意义呢?”,安妮带着勇气面对任何打击,她写下《密室简介与指南》,这是密室里的快乐,也是对未来的希望。
在现在看来,安妮与迪塞尔的争执:一个桌子两个下午的使用权也许十分好笑,但是当每个人的空间都十分有限时,却也是事实,被人说成“坏小孩”,无奈的泪娃娃。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大家都已经似乎忘记了微笑。
高尚?礼让?这些品质也许只有在增量社会才会有出路吧。
一个“我”站在身边看着“我”做事,不断地评价,没完没了的反思。就像在监狱中,无聊,找事做,就像是《肖申克的救赎》中一样找事做。许多的函授课程,外文书籍,家务,当然还有带来希望的收音机。作为战争中躲藏起来的幸运儿,他们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广播里传来“D日“的消息,我也为安妮感到高兴,虽然在看完《艾森豪威尔:一个士兵的一生》后得知“D日”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而非结束。
在吉蒂看来,这个朋友的一点点变化还是很有趣的。从一个生活富裕的小女孩到困窘的心思复杂的女生。每一份烦恼,成长的烦呐,种种妥协,与父母关系的恶化,和姐姐关系的紧张,对彼得的简单的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安妮就是一个叛逆的女生,吉蒂见证了这个青春期女生的心理变化,成长着,更加独立。
走过童年,走向青春的感伤,回忆往昔,成熟的心智。独处使人反思,思考内心的成长,然后便是成长。安妮在死亡和恐惧面前寻找内心的慰藉,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只是在她的眼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这个本该有着绚丽未来的姑娘在炮火硝烟中失去了光泽……
“现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气与幸福,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2
“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寂静的夜晚,读完《安妮日记》的最后一个字,耳边萦绕的是安妮清脆而坚定的声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是安妮依然想“活下去”。事实上,她做到了。虽然她在15岁的花季被迫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借助她的《安妮日记》,她永远地活着,永远亮丽,如初绽的花。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用生命完成的杰作。1942年6月,德军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盖世太保的搜捕,父亲带着一家人躲进了办公室的密室。密室里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好说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一切似乎都那么黯淡无光。
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天地里,安妮经历了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她用天生的好文笔向我们展示了她那段最难忘的生活。从13岁到16岁,几乎每一篇日记,更多的不是战争带给她的沉重,而是她对待战争的乐观。“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这是多么坚强的安妮,多么乐观的安妮,是坚强和乐观支撑着安妮度过了艰难的密室生活,是坚强和乐观成就了《安妮日记》。
是的,“生活予我以痛,我以微笑吻之。”只有乐观才可以让一个遭遇不幸的人,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别样的精彩。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3
在混乱中,有一个声音保留了下来——安妮。她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切事情。
犹太人为国做了许多好事,却被一句谎话变成了“千古罪犯”。而命运却像开玩笑似的,把安妮诞生在犹太人族里。安妮原本平淡的生活毁灭了。但是安妮爸爸好心的同事帮他们安了家,于是安妮一家和范达恩一家“逃”到了“秘密后屋”躲避德国 军队的追击,经历了许多事情。在这些事中,安妮和双胞胎姐姐玛格特的感情好了起来,且被嘲笑不懂事的安妮越来越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得多。并且喜欢上了知心人彼得。
他们8人生活了25个月左右。他们早上不能有动静,包括洗澡上则所;连晚上都不能开灯。
但好运不长,安妮和其他7人因有人告密而被抓。1944年10月,安妮,玛格特和范达恩太太被送往贝尔森集中营。而被留下来的弗兰克太太绝食死了。最后,俄军救了弗兰克先生,使他活了下来,但玛格特和安妮——两位花季少女先后死于疾病。那时的安妮还不到16岁。
安妮是多有个性的一个人啊!被祖国抛弃了,却仍然爱着荷兰,爱着祖国的语言;就算到了秘密后屋,也把看书当成一种娱乐,一种放松身心的游戏;当别人再三嘲笑她的不足时,她只是忍气吞声,尽量改正;她还把自己的感情和事情毫不留情的,毫无虚假的写在了笔记本上。
“我希望即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安妮已完成了她的心愿。我认为《安妮日记》会流传下去。而安妮也会留在我们心中。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4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安妮日记》,《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期的真实事件。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安妮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安妮在密室里的生活,尽管密室的生活是如此的枯燥无味,但在她的笔下却显得生动有趣。在日记中,安妮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13岁的她,却表现得如此成熟,与她相比之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中。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可以上学,我们可以与自己的同伴一起玩,我们可以无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可以……
但是,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总是常常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总是嫌这嫌那的,有许多的不满,有许多的要求。但在安妮的一篇日记中,她这样写道——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只要这一切还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相比之下,我就觉得很惭愧。
以前,我总是对自己的父母大呼小叫的。一点都不懂的尊重他们,总认为他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现在,当我看了《安妮日记》后,我觉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珍惜现在,珍惜和平,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5
那是一段并不美好的日子,刚过完13岁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随家人躲藏在父亲公司的顶楼上。为了不惊动别人,安妮做什么事都是小心翼翼的,连上厕所和用水的时间都被控制,还常常担惊受怕。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妮拿起笔记录顶楼内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渐由一个任性的女孩变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丧,但从不绝望,我把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险,它仅仅是趣味生活的美丽开端。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记里写道。
安妮是一个乐观的女孩,字里行间都透漏出她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她将温暖带给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当人们都在黑暗中挣扎、绝望时,她正等待着黎明并鼓励别人,温暖别人。
安妮想当一名记者,但这个简单的愿望被当时的黑暗笼罩和淹没,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远望而无法触碰。但她依然怀着希望,用乐观的眼神观望现在,畅想未来。
日记本该是少年少女记录日常,平凡而快乐的“流水账”,而随时受着死亡威胁的安妮却留下了一本不一样的日记!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纳粹集中营里,冰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了她人生的句点。战争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战争来临,我只能敬佩和缅怀这位女孩,同时珍惜现在的时光。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幸免遇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也许,在法西斯的疯狂怒吼中,还有许多孩子在微笑着说:“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当时的情景,也无法可想,但日记里自始至终渗透出的一份温暖却让我无法忘记。战争能摧毁一切,但它无法摧毁人的心灵,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记》,它寄托了一个少女的美好愿望,记录她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感动和启迪着我和更多人。
愿安妮能将这温暖永远留在人世。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6
近段时间,我在看由法国佛兰克写的《安妮日记》。
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的前两年写的,可以说吉蒂(安妮给这本日记起的名字)是她在密室生活的两年中唯一的情感来源,她在日记中吐露了她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更带着她对德国侵略军的憎恨,所以这本书不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内心独白,也是对德军占领下的犹太人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读完这本书后,使我收获颇丰,不仅学会了怎样写日记,而且有认识了一些书中的朋友,学会了一些知识。
我以后要好好学习,因为从书中我好像又看到了以前很懦弱的中国,被日本,美国等地方逼着签丧权辱国协议,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让出去,可现在不同了,我们中国正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一天会把其他国家抢走我们的东西都讨回来。
从此以后,让我们向着梦想前进,努力学习,长大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7
读完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所著的《安妮日记》后,感触颇深。
黑夜里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躲避犹太人所住的房间:“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二十五个月,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晚上睡觉会被炮声惊醒,被警察的敲门声给吵醒,还会被小偷杂乱的脚步声吓醒……每天连上完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
安妮虽然也害怕这种恐怖的生活,但她从不曾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么坚强,尽管挫折一次次向她进攻,但她毫不退缩。犹太人——最聪明的民族,常常让人嫉妒,所以安妮——这阳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从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
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强、勇敢、快乐地生活!
《安妮日记》学生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