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看完第一书记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下面就和大家分享。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1
地处黔中腹地的安顺,曾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6个建制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紫云自治县曾列入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共有贫困村569个,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安顺人的愿望。过去五年,安顺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扛起责任,落实“六个精准”,打好“四场硬仗”。精准扶贫、尽锐出战,市县党政领导包保所有贫困村,精准选派380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建成高速公路285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44公里,村村通水泥路3906公里,30户以上村民组通组硬化公路2684公里。_年全市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二。安六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实施骨干水源、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农村37.6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让农户用电质量提高,30户以上村民组4G信号全覆盖。
产业扶贫步步高,全市一盘棋。采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政府推动、部门联动、金融助动、企业主动、社会互动“五动”工作机制,推进蔬菜、茶叶等10大主导产业发展。涌现了西秀辣椒、平坝高标准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小黄姜”、关岭“关岭牛+板贵花椒”、紫云“红芯红薯+林下经济”、安顺经开区食用菌等“一县一业”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带动形成贫困户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现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产业扶贫辐射带动49万人脱贫增收。
易地扶贫搬迁斩断“穷根”,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55.29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84个,8.21万人搬进新家。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后续扶持体系不断完善,长期以来困扰贫困群众的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教育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硬仗获得全胜。围绕“治贫治愚、扶智扶志”,落实“七长”责任制和“控辍保学”工作制度,贫困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健康扶贫,安顺市医疗资源更加丰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服务能力更加增强、村医队伍更加壮大,开展30种大病集中救治,有效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三重医疗保障”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住房保障得以解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整治透风漏雨、人畜混居房屋,关岭被国务院办公厅表彰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方”。
脱贫攻坚行动中,安顺市以睿智和勇气,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新模式,先后涌现“兵支书”模式、“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大坝模式”、易地扶贫搬迁“三难”的“彩虹模式”、“三定三化”“菜单式”扶贫模式、“五子登科”助力关岭牛“牛起来”模式、“一村一公司”的普定模式、“两转一包”的平坝模式,一个个典型经验,串成脱贫攻坚的经验典型。
智慧引领,成果显著。五年来,安顺市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啃下一个个“硬骨头”,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2
我省持续巩固“三保障一安全”成果,建立月初提示、月末研判、每季调度机制,组织开展进村入户拉网式大排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以务实举措跟踪帮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今年以来,全省春季学期资助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58.8万人、7.3亿元,雨露计划春季学期补助9万人、1.4亿元;124.31万人次享受“351”“180”待遇,综合医疗保障累计报销比94.13%;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062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农村饮水安全实行动态监管,确保不出问题。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聚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等4类低收入人口,探索建立“农户主动申报、系统主动预警、基层主动核实”发现机制,健全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确保帮扶对象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及时帮扶。截至11月底,全省农村低保对象177.1万人、特困人口33.57万人,人均低保水平和供养水平分别为424元/月、895元/月。
着力抓好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一周一提醒、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触线即约谈”,点位落到具体市县、具体项目,每周提醒工作进度、数据错误,每月开展工作调度、印发进度通报,对连续三月进度倒数的市县进行约谈。今年全省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6亿元,比_年增长2.14%,实现稳中有增。截至11月底,全省共安排项目17275个、开工率100%,完成资金支出154.3亿元、支出进度93.2%;共摸底清查20_-_年累计投入形成资产的项目资金总规模1007亿元,扶贫项目资产在全国3次通报中均为零错误、零疑点问题。
全力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制定出台实施意见,重点抓好产业、就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安置区及周边配套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37个,8.5万易地搬迁群众中有4.27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3
我省大力实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行动,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全省脱贫地区共投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财政资金71.8亿元,产业项目覆盖脱贫户比例为72.82%,户均项目1.62个。实施光伏提升工程,全省光伏帮扶电站装机规模242.3万千瓦,累计发电收入100.79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超50亿元。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十大乡村旅游示范区、百佳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千家乡村旅游精品点”建设。实施金融帮扶提升工程,持续推动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发放36.9亿元,惠及5.1万户,累计发放447.93亿元;全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培训班在我省定远县召开。实施消费帮扶提升工程,创新实施预算单位政府采购、省属高校“面向采购”等项目,全省累计认定消费帮扶重点产品18514个,累计销售349.54亿元,合肥地铁“消费帮扶专列”入选全国消费帮扶典型案例。
大力实施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提升行动,完善劳务协作、点对点输送等机制,促进群众稳定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全省脱贫劳动力返岗复工185.62万人,同比增长3.8%;902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3.11万人,其中脱贫人口1.08万人,占34.7%。
大力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省农村居民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2.6%,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省完成农村改厕37.6万户、占全年任务9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省已建、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已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612个、重点示范村544个。
大力实施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农村道路提质工程,全省农村公路已完工4489公里,提前完成3000公里年度目标。实施“数字皖农”建设工程,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网、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农业,目前乡镇5G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
大力实施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提升行动,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科技特派员制度,今年招聘特岗教师3665名、完成优师计划326名。深入推进“百医驻村、千医下乡、万医轮训”,选派1500多名医务人员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安排近3000名乡镇卫生院医生进修深造,培训村医3.8万多名。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4
x年春天,时任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的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宁夏深入贫困地区考察调研6天,建议将西海固不宜生存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银川河套平原待开发荒漠地(永宁县境内),建设新家园,并亲自为移民村命名:“闽宁村”。
“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闽宁村第一批移民谢兴昌清楚记得新村奠基时习近平坚定的话语。
24年来,一批批移民从西海固陆续搬迁到永宁县李俊镇闽宁村,从当初8000人的村庄,发展成现在常住居民6.6万多人的闽宁镇,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余元。昔日的干沙滩变成了繁荣富裕的金沙滩。
“干沙滩变为金沙滩,作为移民我是受益者,作为法官我是服务者。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永宁县人民法院闽宁人民法庭员额法官王俊1997年就来到闽宁村从事综合治理和审判工作。
“当时什么也没有,我们自带铺盖和床,也没有办公桌椅。工作以扶贫开发为主,帮助农民搞生产建设的同时开展法律宣传、咨询,一年也就十几件案子。但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案件数量逐年增多,案件类型也多样化了,法庭的作用越来越大。”王俊介绍道。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在闽宁镇垦良田于荒漠、变荒原为绿洲的进程中,闽宁法庭也从一无所有换上了新颜新貌:20_年,永宁法院在闽宁镇设立生态移民诉讼服务工作站;20x年7月,永宁法院成立闽宁生态移民巡回法庭;20_年7月,闽宁人民法庭挂牌成立;_年10月,闽宁法庭正式搬迁至新建成的标准化法庭,年受理案件达460多件,是挂牌成立时的10倍。
20x年至_年,闽宁法庭共办理案件2365件,依法妥善化解了移民土地流转、企业不履行租赁协议、损害移民群众利益等案件,有效维护了移民群众合法权益。
第一书记个人优秀观后感及感悟2022年最新5
“没有总书记的关心,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人民的好法官,哪有今天的杨岭村。”宁夏泾源县杨岭村村民马克俊这样说。
杨岭村地处六盘山腹地,三面环山、出行困难,土地贫瘠、十处九旱。
为了让村民尽快摆脱贫困,国家对杨岭村实施了各项优惠政策,各种惠农、助农贷款纷至沓来。但一些村民将国家惠农、助农贷款资金使用后不按期偿还,更有甚者举家外出逃债、躲债,导致杨岭村整村基本处于失信的状态。仅_年,杨岭村产生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达67件。
“村民们需要贷款发展产业,但法治观念还很落后,这才造成了整村失信问题。”泾源县人民法院院长尹鹏直指失信要害,“就案办案解决不了杨岭村的问题,要通过公开办案,给村民们上一堂法治教育课。”
_年3月,泾源法院对信用联社与赫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进行强制执行,对被执行人赫某采取拘留措施,对公然阻碍法院执行的马某以妨害公务罪判处拘役4个月。这次公开执行,打开了杨岭村的基层治理新局面。同年年底,杨岭村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为154户村民贷款1145万元,贷款覆盖率达68.7%,为村民发展产业解决了资金问题。
“家家户户贷款,还款的人却很少,我们入户去做村民工作,经常吃闭门羹。”杨岭村村主任赫殿全感慨道,“法院公开审理、公开执行,让诚信根植人心,使得整村的民风都有了极大的转变。”
20x年底,杨岭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减少到了11件。_年底,杨岭村再没有发生一起拖欠借款纠纷。信守合同、学法用法守法,成为当地新风尚。
_年5月中旬,泾源县农村商业银行在杨岭村举行支持富民产业暨整村授信签约仪式,杨岭村实现了从整村失信到整村授信的华丽变身。
“要确保群众脱贫路上有法律相随,有法治相伴。法院干警要结合乡村治理,深入农村,以案说法。”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沙闻麟在调研考察宁夏63个基层人民法庭时一再强调。
近3年来,固原市作为宁夏脱贫攻坚主战场,全市两级法院共出台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的文件16项,审结涉农案件1664件,诉前化解涉农纠纷近2万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司法救助426万元,帮助5178户32641人实现了脱贫。
近5年来,宁夏各级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分批选派170人到320个村担任第一书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多方筹措资金为帮扶村镇修路、通水、建学校、促产业,为脱贫攻坚贡献法院力量。
2022年第一书记个人观后感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