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

admin 2022-01-25 11:18:12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在《雪国》中,川端康成紧随“物哀”这种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他作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以敏锐的感觉、高超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1

“不知为什么,岛村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许是日本文学笔下时刻笼罩着淡淡的悲哀,我总不敢轻易去触碰。读罢川端康成的《雪国》,无力感似有似无地涌上心头,竟感到了莫名的惆怅。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故事便从川端笔下这片茫茫雪域开始。

岛村,坐食祖产的有妇之夫,对西方舞蹈感兴趣,然而却只是凭借西方舞蹈的书箱和图片去任意想像。他不是欣赏舞蹈家栩栩如生的肉体舞蹈艺术,而是欣赏他自己空想的舞蹈幻影。驹子,雪国的艺妓,为了给师傅患病的儿子行男等医药费成为艺妓。她是一个连脚趾弯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女子,她希望能够上城市去,与其它山沟沟里的艺妓不同,她几乎每天都写日记,把读过的小说做了十册多的读书笔记。小说描写了岛村三次到雪国来找驹子,在第二次来的途中被一双美丽的眼睛吸引。“她的眼睛同灯光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余晖里飞舞的夜光虫,娇艳而美丽。”这是一个叫叶子的姑娘,她的声音悲戚而优美,仿佛是某座雪山的加声,小说平谈如水,却纤弱氤氲着淡淡的悲哀。最后以叶子在一场大火中丧生而结尾。

川端康成的文笔极其细腻,意识流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相互交织,所有情节,语言都如雪国的皑皑白雪,纯净而无丝毫杂质。平淡却能给予心灵沉重一击。

小说始终围绕着“虚无”与“徒劳”。

在岛村看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却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驹子在他眼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驹子记读书笔记是徒劳的;对城市的幻想是徒劳的。“看上去她那种对城市事物的憧憬,现在已隐藏在淳朴的绝望之中,变成天真的梦想。他强烈感觉到,她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爱上不可能的他是一种徒劳,她为了将死的行男筹医药费是徒劳……

生命本来就是徒劳的,所以岛村在看到叶子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极度的悲痛。“待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呼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叶子是虚无的美丽,是精神纯洁美丽的化身,她的死亡映证了生命的虚无。生死无常,人生无常,无生就无死,无死就无生。人生无所谓生和死,死并不是生的终结,无并不是有的肯定。生和死,有和无只不过是生命存在的两种形式,只有敢于肯定死,才能拥有生,才能在生的时候不为死的影子所困扰,才会在列的时候不会因贪生而却步。死是幸福的重点,人死后就回归到虚无,同自然万物一样,达到万物一如。这是川端康成通过《雪国》想表达的,与中国古代老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有时候我们将生死看得太重,在这世界上,我们谁也没有办法活着离开。那又何必自寻烦恼,为生死所困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倒不如坦然去面对生老病死,像赶赴上盛宴般去迎接自己的宿命。

生命会回归虚无,但我并不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徒劳。

哪怕到最后我们什么也带不走,但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我们可以探究生命无穷的意义,因为岛村觉得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他一直深陷在一种混沌的泥潭中,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活着,就有活着的使命,有更多未知等待发现,许多问题等待思考。我不愿意因为结局而放弃享受生命的过程,哪怕是为了一朵春天早开的花,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我都有正取幸福的理由。就如同雪国不会一年四季都大雪飞扬,它总会等到了春天的到来。这也正如我们每天都做的,期待第二天的朝阳,为更好的明天奋斗。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那里还是一片白雪琉璃的世界,迷迷蒙蒙地罩上一层柔和的乳白色,整个世界纯白洁净地似有似无。里面有物的悲哀,人的悲哀,人的徒劳,生命的虚无,岛村的哀伤,驹子的三弦梦……

“没有剧场墙壁,没有听众,也没有都市的尘埃,琴声就会透过冬日澄澈的晨空,畅道无阻地响彻远方积雪的群山。

在那里,雪山将给生命,最冗长的回音。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2

《雪国》这个名字真美。有一次看见一个公众号推送的摄影集,特地展现行人在车窗上的幻影。用川端康成的话来说就是“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想,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我承认我被这种超凡脱俗的美震惊了,然后我就拜读了这本各种溢美之词加身的《雪国》。

然而,读完《雪国》后的整个观感就是累觉不爱!没错,你没有看错,就是累觉不爱。我真的完全没有体会到书的扉页宣传的“《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那么我的真实体会就是零碎的故事,故意拼凑的文字,无论是写景还是写人、写事,真的完全没有代入感和连贯感。反正这样高深的美,完全没有引起我的共鸣,真的不如那个摄影集对细微之处的捕捉来的震撼人心。难道我有病?于是我搜索了《雪国》的书评,大多的评价都是“我不知道《雪国》想要表达什么”,甚至有人说“终于知道为什么有人为了川端康成去学日语了”。偶尔零星的几个看客分析了驹子和叶子的象征部分,大书特书的描写了徒劳之美、虚幻之美、纯洁之美、爱情之美。不过我不否认驹子的确是我喜欢的角色,她纯洁、神秘、有感染力,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驹子和叶子,同时也有一千个《雪国》。我明白谁是美的,但是却不是真的感同身受。就像我知道答案,却不知如何解答。如果本书本身是讲徒劳之美,我读《雪国》是否又是另一种徒劳呢?

不知是我不懂日本的美,还是不懂这翻译的美,能感受《边城》之美,却不能为《雪国》之美感同身受,这大概就是文化的差距。5年之后,再读《雪国》,一定会有其他的观感。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3

《雪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是一部富有诗意的作品,风景如画的北国景色与主人公的内心融为一体,《雪国》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平缓而抒情的,但《雪国》里有一个地方给我的冲击力特别的强,也是我认为整部中篇小说的高潮,便是叶子在一场大火中逝去生命,驹子那悲痛欲绝的神情,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叶子的死亡预示着一种幻想的美好人性的破灭,川端康成笔下的叶子是一位善良又洁身自好的`女性,其实叶子和驹子在小说里面临着一场相同的生活处境,但叶子从始至终也没有沦为艺妓,显然作者把叶子和驹子进行了对比,驹子是“实”的`,那么叶子便是“虚”的,面对那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叶子又怎能独善其身,洁身自好呢?这只不过是作者对比驹子产生的美丽幻想罢了,因此川端康成对叶子的描写其实并不多,用了一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存在,但又不能过多的了解,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虚无飘渺的感觉。

驹子是《雪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驹子从一位社会底层的乡村女子,最终为了给毫无感情的未婚夫治病完完全全的沦为了一名艺妓,驹子以其说是为未婚夫沦为艺妓,还不如说是生活的压力,把她一步步的逼上了这条路,如果像叶子那样生活,可能只能是提前的死亡。驹子渴望“正正经经”的生活,渴望美好而真正的爱情,希望找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她对岛村是有一种期待的,而这种期待在驹子身上表现的越来越强烈,但驹子的这种愿望破灭时,最终便是驹子人性的毁灭,驹子的刻苦学习,勤奋练习三弦,读小说等等努力,都是徒劳无获的,不能让她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岛村虽然对驹子的遭遇有着同情心,但早有妻子的岛村无法实现驹子的愿望,虽然驹子在我印象中,日本是一个漫天飘着雪花的国度。在冬天,每一座房子的屋顶,每一座山上,每一片田地里,都应该有厚厚的雪,因为冬天的日本应该是属于白色的。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4

这是一本就时间来说很早的一个作品,我查了百度后知道这是作者第一部中篇小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雪国,第二部——湖。

雪国故事很简单,如果我来总结的话,就是已有家事妻儿的主人公岛村,为了一名艺伎往返雪国(一个积雪很厚的小村)三次的故事。虽说是故事,但小说里面叙事篇幅不多,一般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表叙的。所以有时我读着读着有点分不清哪句话是谁说的,于是我会再看一次对话才能分清。雪国除了叙事和对话不得不提一下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我想这应该也是它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重要的原因吧。景物描写很唯美,也很形像。美景与人心虽不会有太强的对比,但是总让人觉和人心的不纯净给这个雪国增添了无法忽视的杂质。虽说人物也没有什么恶意,虽说在那个年代找艺伎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总觉得雪是那么的白不希望任何脏东西污染它。写到这里我都觉得自己有点矫情了。本书写的很美,用的词总能把事物表达的那么漂亮。也许是工作多年的原故,心绪都变得急燥了,我自认为自己没有完全欣赏到这本小说的美。看来,销售方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应该是稍稍平静的。如果你是一个急脾气的人,那我还真不建议你看这本书。

湖,怎么说呢!主人公好似不是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形容呢?什么又是所谓正常的人呢?我也无法划出个框框来具体分别。他给我的印象是总是很喜欢跟踪一些漂亮、年轻的女性。但又没有犯什么具体的错误。最后还把萤火虫送给了那个漂亮的少女,因为她想拿去给病中的男朋友看。故事圈子很小,这个少女是一个她曾经跟踪过的一个成熟女性的弟弟好朋友的女朋友。而那个成熟的女性把自己的青春卖给了一个老人。而这个老人又是主人公当老师时跟踪的女学生高中时的学校理事。他在当老师之前也曾与一个艺伎来往。小说中没有细说艺伎的身世,但是我总想把她和雪国联系在一起。湖,是主人公老家的一个湖,也是他的父亲丧生的地方。那是在他小的时候,他听说父亲是被别人谋杀的,所以那时他对自己说长大一定会替父亲报仇。可是长大后这件报仇的事也慢慢的淡化了。对于湖这一部分,我叙述的很乱,也许我读的不够认真,因为我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重点在哪里。但是看的同时感觉还是满真实的,尤其是看到主人公有时的思想是半真实半虚幻的样子。因为我有时回忆也会这样。不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幻想。但这只针对我回忆小时候和梦境的时候。刚百度了一下,《湖》是川端晚年的作品。再仔细回忆一下,湖里的话好多都有很深的含意,会不会正像作者写作时的状态一样呢?已看穿了一切。比如“一切都有一瞬间被宽容的感觉”“见证青春消逝”……想不起来了!这样的字眼很多。我想这本小说再看一次一定会温故而知新的。

中篇小说《雪国》读后感5

在开往雪国的列车上,岛村听到叶子那悲美的声音,观察到叶子悉心地照拂行男的样子,被映在火车车窗上的叶子,深深吸引了。

岛村此行是为了看望驹子。

驹子是一名艺伎,很洁净,脏衣篓里是叠好的脏衣服。她还会谈三弦琴,家里摆放着二十多本杵家弥七的三弦琴谱,会在雪国的冬天,对着白茫茫的远山,弹奏出清冽的乐曲。

驹子很爱岛村。为了跟岛村见面,驹子每天要换一套新衣服。驹子营业中,偷空就跑到岛村的房间里聊天。驹子岛村提醒驹子,倘若被坏了名声,将不能继续在雪国营生了。驹子不在乎。她说,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营业。

岛村想跟驹子做朋友,灵魂伴侣,不想有身体上的亲密关系。岛村在雪国疗养时,想找艺伎解闷儿,央求驹子帮忙挑选。驹子不情愿地帮忙了。岛村心里想要的是驹子,发乎情止乎礼,把驹子当成了红颜知己。他深深地同情驹子,照顾驹子生意,止于此。

岛村喜欢叶子。他总喜欢向驹子打听叶子的事儿。目光总是不自觉地落到叶子身上。心神总是被叶子凄美的声音吸引。

行男死后,叶子不知去哪儿,迷茫之际,找到岛村,希望岛村将她带到东京去。岛村拒绝了叶子。甚至认为叶子这一举动简直是疯掉了。岛村怜爱叶子,由同情生出了爱恋,没有升华到责任,止于精神爱恋。

叶子被大火烧死后,像秋天的落叶一样,从二楼坠落的时间里,岛村直勾勾地盯着叶子僵直的身体,浑身痉挛,感到深深的悲痛,悲哀,还有一丝丝侥幸心,希望坠落的不是叶子,是自己看错了。

叶子死后,岛村离开了雪国,并永远不再来了。

驹子和叶子留在了岛村心里。好像小时候看过的风景,凄美的,虚无的,洁净的风景,离开后,成了记忆。每次忆起时,淡淡的凄凉,却不想再见。

岛村回到了妻子身边。岛村爱的是他的细君(妻子的通称)。他一个人在雪国游玩儿的时候,想的是下次可以带妻子一起过来,跟驹子学学三弦琴,聊聊天儿,解解闷儿。岛村在来雪国前,妻子叮嘱他,正是飞蛾产卵的季节,别把衣服挂在衣柜或墙上,会落上飞蛾。岛村每年去一次雪国,给单调的生活加点儿调味料。同时,他希望能带妻子一起去,希望妻子也能快乐。

平淡夫妻间的相濡以沫,没有激情,没想过未来要去向哪儿,俩人都希望给对方一个幸福的当下。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