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事办关于落实减负增效行动自查报告
一、完成情况:
1.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对确实需村(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有关工作和经费一并交给社区,保障社区事务责、权、利统一。
2.推进村(社区)“一站式“服务。街道发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整合政务中心以及行政审批中心下放事项,实行政放权,重心下移,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将街道政务中心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放在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工作相对分离,把居委会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去,更好地做好服务居民的本职工作。
3.精简村(社区)各类考核评比。对村(社区)的各类考核,实行年度目标综合考核,由街道统一组织实施,年底一次进行。街道对社区各类考核评比的清理,考核项目和评比项目都较之前大幅减少。
4.规范村(社区)挂牌和台账。街道指导认真抓好村(社区)挂牌规范和台账清理工作,规范精简各类台账和材料报表,逐步建立了统一的社区工作台账,整合相近业务,各村(社区)工作台帐较之前大幅减少。
5.规范印章管理使用。对村(居)委会印章管理进行了规范,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有明确规定,村(社区)能如实掌握情况且确需提供证明的,方可使用印章。
二、存在问题:
1.工作经费保障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较低,造成工作人员对做好社会管理、服务居民的积极性不高,在服务民生、计划生育等工作不断增多,工作负荷增大等因素下,社区整日疲于应付,造成服务工作滞后,影响了基本职能的正常运行。
2.组织网络关系不顺,服务效能偏低。社区服务功能不齐全,专业服务机构缺少,社区社会组织资源没有优化开发出来,服务内容、方式目前还处在较低层次。
3.村(社区)工作管理理念落后。社区办公场所大部分机关化,社区工作人员把社区管理行政化。村(社区)办公场所用于办公开会,领导检查,将村(社区)服务用房的综合功能分散,没有向居民开放,为居民服务的意识,只等居民群众上门办事,大多数社区干部没有把走家串户联络居民感情,发动群众开展各项活动作为自己主要的工作内容。
三、下一步打算:
1.创新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对社区的各项考核评比、台账资料等要精简。让村(社区)居委会有时间去做社区服务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搭建各种类型的互动平台,让居民互相认识和交流,增加社区的凝聚力。
2.强化功能,提升村(社区)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改善村(社区)服务条件,重点加强对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社区信息化建设。采取多功能多用途的办法,完善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开展村(社区)服务等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服务设施的综合效益。
3.大力培育专业性、公益性本土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使其成为村(社区)减负的好帮手。
4.强化资金投入,探索村(社区)运行保障新机制。按照“财政拨付、费随事转、社会资助”的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无可争辩,建立稳定的建设投入机制,完善村(社区)建设的财务和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