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学史崇德”的明确要求。学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推崇德行,以党史照亮前行之路、洗涤心灵之尘、激发奋进之力。百年党史,培育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党史,不仅要缅怀革命前辈们的感人事迹与高尚道德,更要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增强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振投身发展的精气神。今天,围绕“学史崇德”这一主题,我想与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大家作一交流。
一、怎样理解“学史崇德”?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对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中国共产党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与共产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使“德”的内容更加丰富。“学史崇德”中的“崇德”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分别是是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为民造福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
第一,什么是大德?“德”在汉语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第二,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民本思想,强调为公就是大道、为民即是公德。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毫无疑问,造福于民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也是共产党人必须崇尚的基本公德。
第三,什么是私德?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网络上有句流行语:私德若是“光着脚”,公德注定“无法跑”。这一语道破了“私德不立,公德难守,大德难彰”的内在关联。共产党人的私德包含很多内容,但有三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从自身修炼的方面讲,就是要严于修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慎独慎微;从外在监督的方面讲,就是要习惯于在监督约束条件下工作与生活;从管好身边人的方面讲,就是要严格家教家风,做良好家风建设的表率。
二、为何要“学史崇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国家,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党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坚守住共产党人的“德”,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好推向前进。
(一)学史崇德有利于抵御精神懈怠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井冈山时期,国民党军队反复进攻和严密封锁,使军民面临的处境极为困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多次反“进剿”、反“会剿”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论断,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党员干部中容易出现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会出现淡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重要传家宝的危险和可能。因此,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二)学史崇德有利于抵御能力不足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提升干部政治能力。从古田会议毛泽东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到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都充分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抵御政治能力不足的危险,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严明的政治纪律,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三)学史崇德有利于抵御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是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是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四)学史崇德有利于抵御消极腐败的危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早在1926年8月,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发出通告指出,对腐化分子混入党内的现象必须高度警惕,“应该很坚决的洗清这些不良分子,和这些不良倾向奋斗,才能坚固我们的营垒,才能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严肃查处了刘青山、张子善腐化堕落案件,教育了广大干部,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共产党人执法如山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旗帜是鲜明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性成果日益显现,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好转,群众对党风政风满意度稳步提升,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加稳固。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道德建设的智慧。
三、如何做到““学史崇德”?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强调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用“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指明领导干部讲政德重修养的极端重要性;用“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阐述道德原则中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的辩证关系;用“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告诫领导干部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那么,如何做到“学史崇德”呢?
(一)要把树信仰、讲忠诚作为第一准则。我们党历经艰难险阻和各种风险考验,最终带领人民取得胜利,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与远大的使命追求。从革命时期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视死如归,到建设时期的“愿以身许国壮河山”的爱国爱党;从改革开放时期的“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的无私情怀,到新时代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奉献和牺牲诠释信仰力量,用青春和生命书写绝对忠诚。学史崇德,应当学习革命前辈们对党忠诚、矢志不移的高尚品德,一方面,要强化政治意,对党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经得起风浪考验”。全系统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首先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为党工作,第一职责是干好本职工作,始终做到忠诚于党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另一方面,要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敢讲,党性原则不敢讲,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这就是政治上不合格,就没有做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资格。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眼睛雪亮、立场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动摇或背离理想信念,在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上,要勇于担当,敢于亮剑,表明立场,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要把强宗旨、勇担当作为根本追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人民自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组织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学史崇德,应当学习革命前辈们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高尚品德,一是想问题、做事情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要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解决,绝对不能敷衍应付,久拖不决,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二是要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劳动就业等都是群众最关心、关注的工作,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此,我们要采取得力措施,强化责任,敢于担当,把这些工作做实做细做扎实,切实做出成效。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也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求真,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决策、推动工作要符合客观实际,讲真话,报真情,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务实,就是要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求真务实是一种科学态度,一种政治品格,一种优良作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党之所求、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三)要把重自律、严纪律作为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建党之初、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为拥有9100多万党员、执政70多年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纪律严明是关键。从井冈山“洗党”、延安整风、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从坚决反对亲属搞特权的谭震林,到深藏功名默默奉献,拥有职权却从不谋私的“时代楷模”张富清;从淡泊名利的陈云,到争当炎陵黄桃推销员的“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慎独慎微、淡泊名利。学史崇德,应当学习革命前辈们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道德,始终坚持法纪红线不可逾、道德底线不可触,保持进京赶考的清醒与自我革命的斗志,做全面从严治党的忠实拥护者。一要常怀自律之心。“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自律是党性觉悟和政治本色,是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也是获得真正自由的前提和保证。无数事实证明,忽视纪律,过度放纵,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对待党纪国法,党员领导干部要懂得“害怕”。要怕组织拉清单,怕群众戳脊梁骨,怕自己身陷囹圄,怕家人无颜面,怕后世留骂名。二要常弃非分之想。人都有趋利性,都向往更加富足的生活,这无可厚非。但既然选择了为官从政,就要知足常乐,不能有超出自己本分的想法和要求。“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非分之想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如果不常加祛除,听之任之,势必会给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会葬送个人的前程。三要常净社交之圈。古语讲:“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实践证明,以利益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友谊”是不牢固的,所谓的“感情”也不会长久。一旦真正遇到问题或者失去了权力,“友谊的小船”便说翻就翻。党员干部应该坚守正确的义利观、交友观,择友而交,从善如流,构建清爽的朋友圈,在事业的奋进中增进友谊,在正常的交往中收获感情。
同志们,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好党章和党内法规,立起讲政德、立政德的高标准;要常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觉意识,向先进模范人物看齐,经常为自己“剪枝打杈”,始终保持政治的清醒和思想道德的纯洁;要勇于投身于社会变革之中,勇于在实际工作、艰苦环境中锻造摔打、强身健体,不断丰富自我、提高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心存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成为新时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标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