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放得下 接得住 管得好”基层治理“增”效思想汇报_思想汇报

admin 2021-10-22 17:38:37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明确要求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相应职权配备,为夯实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乡镇(街道)是我国行政系统的末梢,是最基层的政府,治理状况直接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推进基层治理,重要一点就是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让基层在“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中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激发更多治理活力与动力。

  科学规范定责,确保权力“放得下”,增强基层治理运转效率。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承接着大量上级职能部门的行政和管理事务,但有时在基层治理具体工作中,层层责任已经压实,但相配套的管理权限、民生服务有时却未能同步,容易陷入“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低效治理困境,使得基层干部处理事务时因为没有相应的手段而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因此,向基层“放权赋能”时,各地方党委政府要科学规范设定治理和服务权限,坚持“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瞄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依法明确基层审批管理服务执法权限和责任,把“端菜式”赋权变为“点菜式”赋权,提高向基层赋权的针对性、精准性,让“放权”真正“放得下”,才能推进基层治理运转高效、事半功倍。

  资源力量倾斜,确保基层“接得住”,增拓基层治理服务能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令通达的“神经末梢”,大量的行政事务都要通过乡镇(街道)来落实。但在“放权赋能”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事项下放时未充分征求地方意见,未充分考虑基层承接能力,基层人员不充足、经费不到位,导致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状。 总书记指出,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因此,向基层“放权赋能”时,各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配套建设,通过强化培训、下沉人力、倾斜财力等途径,强化基层力量,提高服务能力,使承接单位的能力与权力相匹配,才能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更好提高基层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监督监管到位,确保责任“管得好”,增广基层治理有序稳定。“放权赋能”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一场持久战,要使治理长久有效,离不开后续的监督监管。一些地方在“放权赋能”中搞形式主义,为放而放,一放了之,对后续不管不问,导致权力下放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放权不是放任,更不能一放了之。因此,向基层“放权赋能”时,各地方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后续监管,要按照“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谁承接、谁监管”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责任清单”,明确权力主体的职责界限,建立从上到下的监督机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督促有关部门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同时通过监督,不断总结,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提高基层自建能力,才能迎来基层认同,赢得群众点赞。

  “放权赋能”非一日之功,一日也不能停歇。各地方党委政府要严格贯彻落实好《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真正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让“放权赋能”真正“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激发更多基层治理“活力”,更好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标签:思想汇报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