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育开题报告
题目:小学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背景
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西安市大部分地区,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然而,通过调查,就碑林区而言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了一些不均衡的现象,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学成效有所差异。多数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远远达不到《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所设定的要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开课不规范,课时不足,一册课本未上完,接着上下一册,对师生所作的考核或评价形式很少等。此外,由于现行初一和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有很多重复的地方,且学生升入初中后,中学老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往往又从a、b、c开始作零起点的教学,结果部分学生开始产生厌倦心理,丧失学习兴趣。而中学老师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面对提早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感到无从着手。
造成上述现象的几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上的缺乏衔接或衔接不当乃是此问题的瓶颈所在。因此,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使各个学习阶段顺畅自然的过渡,合理有效的衔接,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2)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以游戏,表演,唱歌为主,甚至有的老师采用简笔画教学,效果也不错。英语课堂气氛活跃。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学生要开始学会把每个独立的单词联系在一起,放在特定的情境中来体会单词和语篇之间的关系。从简单的词汇认知达到文章的理解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2、英语教学方式的问题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教师教学主要以活动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活动。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教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初中英语教学开始强调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复习,同时教材容量开始增大,词汇量也在增大,课文加长,难度加深。我通过调查我校初一某班新生后发现,四成以上的学生反映中学英语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很多,学生参与活动和练习面也非常广泛; 三成的学生反映英语学习的最大的困难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太快,大量的语言知识的输入难以适应。 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具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3、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及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严重。初一英语教师对学生具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多少。如果初中英语完全从字母和音标教学开始,一味“炒冷饭”,有可能会造成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排斥、不重视的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小学生初进中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习惯行为问题也很多。主要是:书写不规范,作业粗心马虎,拼写错误多,记单词难,语法概念模糊,用汉语方式代替英语等等。我通过调查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发现,课前很少预习课文对话的学生占60%以上,甚至更多。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到了初中对较多的课堂笔记就会产生不适应。此外,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很大。90%的小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把英语对话或课文翻译成中文有必要。80%以上初一新生不能独立按国际音标注音读出生词。有相当部分初中生几乎不会使用英语词典。
4、英语学习的认识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的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但据实际调查,小学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面也不是很广泛,有些班级来回就是平时喜欢发言的几位同学,有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得到充分练习。此外,小学英语教学过重的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的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过重的强调初中的知识再现,而忽视了小学时期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解决初一英语教学过程衔接问题,使老师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通过研究,使学生顺利度过转型期,较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使教师学会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并及时调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建立我校初一年级英语学科教研的新主题;尽快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英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题的这一研究成果必将对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意义。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以表明我国在英语教学上所持态度和为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制定的新策略。教学目标的衔接使得各段课堂教学方法在选择上有了一定的依据。不同学段受等级标准影响应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课改实施,小学教师要从关注和研究中学课堂教学,为小升初过度期间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同样如此,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恰恰还是在于因人施教,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起责任。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合我校实践情况. 我们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衔接, 学习方法、技能、习惯衔接,学习兴趣及情感衔接等方面探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符合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也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与我校目前的教改措施相一致,因此,此课题得到各方面领导和广大教师的支持。我们的设想是:从研究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入手,强化起始年级的教学,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1)研究的目标
从《英语课程标准》现阶段的要求来看,小学和中学英语的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把小学英语的趣味性和中学英语的知识性融为一体,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能从小学英语的学习自然地过渡延伸到初中英语的学习。同时,这也是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防止两极分化,从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性特点,积极发挥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和主导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树立科学的发展创新教育教学观、自主合作学习观、教学质量价值观,通过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模式的研究,努力培育最理想、和谐的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施行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教学,指导学生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觉悟、发展创新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能力。
(2)研究的内容
1调查中小学英语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2找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冲突之处
3进行实践尝试,以我校今年七年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对我校中小学英语教学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对策
① 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衔接 (从老师教的方面)
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而初中阶段的教学相对较重视语言知识和语法的准确性、严密性和扎实程度。为此,小学三、四、五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游戏、表演为主,要创造性的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学习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教学密度、教学要求等方面,应适当地向初一起始阶段靠拢。如定期安排听写、书面测试、值日生报告(daily report)等 ,在保证小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下,可增加语言材料和信息的输入;让小学生在“说唱玩演”的过程中,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英语学习。另一方面,让中学教师学习小学教师的长处,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加入趣味活动,按学生的心理发展及认知规律进行交叉部分内容的教学,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真实、自然的情景,使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至于感到学习枯燥乏味,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巩固和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掌握词汇是每个外语学习者必然要过的第一关。“英语词汇教学的第一诀窍就是向学生展示英语词汇的系统性、联系性,使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在各方面变化和转化的规律,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面对初学者,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单词识记方法,启发并鼓励学生通过构词法、同类词汇扩展、近/反意词、同音词、编记忆口诀(如序数词的构成)等方法来掌握词汇,以减轻学生识记负担,并增强记忆效果。
② 学生学习习惯、方法、技能和学习兴趣的衔接(从学生学的方面)
希望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应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他们如何预习、听课、温习、作业、复习、考试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或指导,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背书即可训练记忆力,增强语感,也可训练口语,提高听力,轻松掌握语法等。小学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把课后复习当天课堂笔记作为作业之一,同时在下节课前让学生自己先小结一下复习内容。同时,在高年级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言语交流的习惯。通过前置性学习研究策略,来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和能力。从而为小学生步入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如此。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表演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③ 教学评价的衔接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现在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它的形式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等。而中学英语评价以终结性评价占主导地位。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但如果单纯使用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导致师生整天搞“题海战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聋哑英语”“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形成性评价恰好弥补了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和不足。它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练习、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作出持续性评价,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并能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情感态度。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在把这两种评价方式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但是,小学英语教学在这方面还较为欠缺,课堂与平时的考核结合不够,终结性评价较少,实效作用较低,学生一般并不是很重视。因此,我认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而不是择其一用之,如果是这样,势必会带来相互之间的脱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衔接。
(3)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
通过观察分析、问卷调查等途径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家长对该课题所持态度及了解程度。
2、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认真学习分析,更新教育观念。
3、行动研究法:
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4、经验总结法:
结合其他英语老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
(4)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2月至XX年9月)
1、制定课题实验计划,拟定可行的施行方案。
2、认真研读《英语课程标准》,举行课题报告会并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3、探索英语教学衔接的教学模式,调查六年级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对词汇课、听说课、读写课课型进行实验,并开展听课、评课和调研活动。
4、对部分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找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5、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技能进行研讨,找出解决的对策并实施。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9月至XX年3月)
1、总结探索前阶段的实验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确定实验课型,写出调查报告,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及阶段性研究论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3月至XX年7月)
1开展课题公开实验课。
2认真总结、交流教学实验经验。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际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
3展示科研成果,总结论文汇编。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五 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从实际情况出发,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初一英语教学过程衔接问题,使老师从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通过研究,使学生顺利度过转型期,较快适应中学英语学习;使教师学会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并及时进行跟踪调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时建立我校初一年级英语学科教研的新主题;尽快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新课程的价值趋向是人的发展,英语课堂要随时随地注重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为最终目标,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阶段成果
(1)有关英语教学衔接的管理、教研、教学文章。
(2)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最终成果
(1)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2)有助于中小学英语教学顺利衔接的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