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为服务好这个“中心”,去年以来,xx市直机关选派了xx名第一书记到xx县xx个村驻村帮扶、助推乡村振兴。针对“第一书记”如何更好地服务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深入部分市直机关、乡镇、重点村、班子软弱涣散村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发力,从驻村“第一书记”的角度,他们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而驻村帮扶,引领村级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做乡村振兴的“引路人”是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的基本职责。
乡村要振兴,基础设施必须先“振兴”。很多“第一书记”为村里修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据统计,驻村一年半,他们共硬化道路xx公里,修排水沟xx公里,新增治安监控设备xx处,安装太阳能路灯xx盏,修建蓄水坑塘xx处,打机井xx眼,新修建生产桥xx处,清淤沟渠xx米,修建文化广场xx处,维修和新换变压器xx台,新栽绿化苗木xx万多棵,共投资xx余万元。乡村要振兴,关键还要有项目。有的“第一书记”引来了乡村振兴的新项目,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利用村内闲散地开挖坑塘引进了xx养殖项目;xx单位机关驻村“第一书记”为xx村引来了xx梨和xx桃种植项目,增加了村民和集体收入;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为村内引来xx种植项目;xx机关驻村“第一书记”为本村xx养殖项目开拓了市场,增加了收入等。
(二)“村两委”的“参谋长”
乡村振兴,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机关驻村“第一书记”不占“村两委”班子职位,不参与换届选举和人事关系,“第一书记”作为“村两委”关系的协商者和村级决策的“参谋长”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为农村和谐稳定注入了新鲜血液,大力提升了村级治理水平。
在乡村振兴中,“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合理分工,发挥了各自优势。“第一书记”是从机关选派的优秀干部,有文化知识、有政策水平、有资源优势,村支书大多是本村成长起来的,人熟、地熟、情况熟。“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做好沟通、协调和督促,努力建言献策、引导发展方向、把好廉洁关口。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成为村“两委”成员矛盾的“调解员”,解决了“村两委”出现的一些不和谐问题,避免了“村两委”互相推政、村委会揽政、村党支部揽权等情况。xx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多次组织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举办法制培训班,调解土地纠纷,为村“两委”出谋划策等。
(三)基层党建的“组织员”
习近平总书记将组织振兴列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起主体作用。“第一书记”所在村大都存在着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松散,干群关系紧张等状况,而“第一书记”拥有在机关工作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资源优势,有良好的党性和较高的政治觉悟。他们依靠上级党委对“软弱涣散村”进行了重点整顿和帮扶,持续抓好落后村党组织转化升级,既坚持正面教育、突出思想整顿,又进行必要的组织整顿。
xx市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全程参与每月的村级主题党日,有的亲自主持,有的讲党课,还有的“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和群众代表到xx革命传统教育基地、xx抗日战争纪念馆和xx纪念馆等接受红色教育。机关“第一书记”驻村后,12个“软弱涣散村”全部顺利选举出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推动了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理论政策的“宣传员”
xx市直第一书记选派办公室制定了管理制度,编写了《xx市惠民政策汇编》,确保了“第一书记”真正吃住在村,使他们在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信访维稳、美丽乡村、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方面成为了理论政策的“宣传员”,人民民意的倾听者和传递者。
各位“第一书记”借助每月的村级主题党日、座谈走访等时机当好国家政策的翻译官,大力宣讲党的新理论新政策。通过走访,逐户发放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宣传页xx多份,使宏观政策利于理解,便于落实。有的“第一书记”通过乡村宣传栏、文化墙、宣传标语、大喇叭、手机短信等传统方式,把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解读到位,将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宣传到位。有的“第一书记”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村民解读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知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有的“第一书记”通过农村网络远程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QQ群等现代传播工具,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通过不断宣传,层层展开,辐射村民,确保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工作全覆盖、零遗漏、效果好。
(五)困难群体的“守护者”
党的十九大明确乡村振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主线。“第一书记”驻村必须牢记服务宗旨,必须始终坚持“既来之,则安之”的良好心态,始终带着温度、带着感情开展群众工作。
入村后,“第一书记”首先要进行走访调查,其中残疾人、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是走访重点。积极帮扶困难群体,使“第一书记”第一时间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得到群众的真正认同、真心拥护。他们成为村民们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第一个赶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人。xx单位和xx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开车送残疾人到xx医院评残,xx单位和xx单位机关驻村“第一书记”组织义工联盟进村定期帮扶,xx单位驻村“第一书记”为xx户及时申请危房改造等。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Xx市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驻村帮扶成效明显,但经过深入调研,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部分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对自身定位不准,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部分“第一书记”一心两用,未能把心真正扎在村里,与原单位工作未完全脱钩,不够专心,力不从心。有的“第一书记”存在过客思想,认为派驻工作是暂时的,日常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存在镀金思想,将驻村工作作为手段,只关注风光体面的任务,不愿意踏踏实实做好群众工作。
(二)部分机关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
面对复杂的农村环境,部分机关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发展村级产业思路还不够清晰,个别第一书记对农村工作还不熟悉,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有的第一书记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存在被动应付思想,各“第一书记”工作不平衡不充分,工作成效差距较大。
(三)部分机关驻村“第一书记”对乡村振兴及“三农”政策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
有的“第一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下“三农”政策的新变化不熟悉,对村民询问的土地、医疗、社保、教育等最新政策不了解,这导致部分村干部和群众对“第一书记”抱有不信任的想法,不配合其工作。有的村民认为他们干不久,瞎折腾;有的则期望过高,超出了“第一书记”的自身能力和水平。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三、“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的启示
驻村后,“第一书记”依托自身专业优势、依靠项目支持、依据最新政策,发动更多资源聚焦乡村振兴,用智慧拓展了农村发展模式,用辛勤夯实了基层基础,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xx市直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和总结梳理,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第一书记”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
“第一书记”工作与广大基层群众联系更加紧密,如果政治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强,到基层高高在上,身在基层不懂基层,势必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要教育引导机关下派“第一书记”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消防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同时,采取定期组织“第一书记”赴红色教育基地、观看党性教育宣传片等形式,开展“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党性教育,时刻警醒每一名“第一书记”牢记宗旨、不辱使命。
(二)“第一书记”科学灵活运用政策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
每一名“第一书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努力把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真挚情怀,转化为提高干事水平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乡村发展的过硬本领。当前,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民生部门,掌握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基层群众却对这些政策要么停留在“听说过,不知道怎么办?”,要么就根本不知道,致使上级一系列政策与基层群众失之交臂。所以,“第一书记”学深学透支农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当好政策“宣传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就显得至关重要。一名高素质的“第一书记”不仅仅能够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理论视野,而且还能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治理,提高治理水平,增加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三)建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来自各机关单位的“第一书记”与原单位脱钩,吃住在村,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既不利于加强管理,更不利于促进工作。建立“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并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成为“第一书记”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抱团取暖,形成合力。他们建立定期例会制度,每名“第一书记”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支部内共同研究、共同讨论,既交流了工作,又积累了经验,达到了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合力攻坚上,发挥党支部组织优势,并加强与上级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力促各项工作在基层都能见到实效。同时,各“第一书记”派驻单位都能给予“第一书记”党支部一定后勤保障,确保临时支部正常运转。
(四)对“第一书记”所驻村的跟踪管理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机关驻村“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抓班子强队伍,完成乡村振兴既定任务,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但我们更要对这些村加强跟踪管理。调研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个别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有的班子虽然稳定团结,但思想保守,有的班子还存在“拄着拐棍过日子”“吃老本”的倾向,“第一书记”这个“拐棍”没了,眼前“一抹黑”了,所以继续加大跟踪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深入农村的广阔天地,机关驻村“第一书记”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机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核心任务得到延伸拓展。相信,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一批一批奔向农村的机关“第一书记”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将展现机关党员干部更亮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