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分管人社副市长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admin 2024-10-15 20:05:58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要锚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把牢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谋划和推进改革,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更好凝聚人心。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凝聚起磅礴力量。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紧扣时代主题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使得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群众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保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近年来,**民生领域改革持续加力,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教育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抗震安居房遍布天山南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是由于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大踏步迈进。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令行禁止。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坚定贯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生建设全过程。

二、坚持人民立场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政治立场

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既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又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阐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同时又坚持人民有所呼、民生有所应,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人民大众立场,统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诉求和人民利益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视平衡社会利益;发展越是向前,越要体现到人民生活改善上。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紧扣人民群众需求,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政治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把民生工作做细做实。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对民生问题的现实诉求,把群众的事情放到心坎上。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直面群众痛点和难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切实解决人民诉求。

三、坚持唯物辩证法,科学把握发展与民生之间的辩证关系

经济社会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民生改善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民生连着发展,发展要促进民生。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持续改善民生的过程,就是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中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着力点。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好做大“蛋糕”,同时也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分好“蛋糕”。这样,实现发展和民生有效对接、良性循环,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保障更可持续。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强调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和积极作为,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集中精力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进民生建设持续发展。同时,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民生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既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发展实际水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防止保障和改善民生超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又要防止保障和改善民生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四、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民生领域中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要瞄准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难点问题、深层次问题。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更好凝聚人心。要切实解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追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广泛促进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南疆现代文明发展,缩小南北疆发展差距,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成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要多渠道全方位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要着力解决就业问题,建立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乡医疗水平,降低就医成本,让各族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