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镇围绕“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党群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枢纽型”工作导向,积极构建党群服务圈与社区生活圈融合发展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党员群众、助力基层治理,切实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目前,已建成由1个镇党群服务中心、24家居村党群服务站(中心)和2个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组成的党群服务网格,形成一套“1+X”服务标准体系,今年以来,月均党群活动700余场,月均服务2万余人次。
一、集约化功能聚“心”,实现阵地建设“完整度”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孵化和服务功能,以社区党员教育需求为依托,探索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菜单;以社区党校为载体,整合优化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强化培训阵地、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等关键环节,深挖辖区内来自不同岗位的优秀代表,组建社区党校10人讲师团队伍,结合主题教育等内容打造特色党课宣讲,累计开展30场,涉及党员群众2400余人次,持续为党员教育培训赋能增效。
二是强化集成使用。优化现有功能划分,按照接待办事区、会议培训区、咨询议事区、文体卫健区、休闲社交区等五大基本功能区块进行空间布局,把有限场地更多用于满足高频服务需求。比如,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放置“一网通办”自助终端,实现24小时不打烊;在公共大厅引入x健源康复医院、x香树湾护理院等义诊资源;新入驻x派出所综合窗口可实现身份证受理、本市户口迁移、外省市户口迁户审批等业务。
三是强化数据应用。通过科学化、智能化、直观化的方式,对党群服务中心各场馆的运维基本情况、活动开展情况、人流量情况等进行实时的态势感知分析,以智慧驱动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匹配,有效提升运维能级。
二、枢纽型阵地聚“力”,提升资源汇集“凝聚度”
一是深度挖掘便民资源。融合三灶社区“百姓客厅”、社建办“宝宝屋”、妇联“儿童友好中心”等凝聚共建合力,举办“童心圆”系列活动、“六一”专场活动等各类活动30余场。通过未成年人保护站提供心理疏导、困境帮扶、危机干预等服务,设置站内私密区域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探索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党群服务项目,重点培育“方阿姨”党群服务点和“金相邻”党群服务点,开展学习交流、协商议事、文艺活动、健康锻炼等党群服务,发挥密切联系群众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
二是有机整合社会资源。向31家区域化党建单位征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汇聚党群服务、教育服务、金融电信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会实践服务及专业知识指导七大类服务。与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党建联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交流+实践”培养机制,积极打造“资源有效对接、成果及时共享、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推动区市场监管局x所党支部、x村党总支、x野生动物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部党总支、x英内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x园区党支部五家单位共同签订党建共建协议,打造五方联建“群英荟”,着眼属地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共同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推动区域党建高质量发展。
三是下沉延伸服务资源。以增强开放性、贴近性、便利性为指向,采取前置规划、配套预留、联建共享等多种途径统筹落实党群新阵地建设,推动惠民便民资源向周边小区延伸下沉。比如,完善社区食堂,推出价廉物美的菜品,满足周边上班族、老年人等群体的就餐需求;开展笔墨书香室沙龙交流活动,服务覆盖2000余人次,并举办多场书画展等活动,营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党群服务网格,结合“1+X”服务标准体系,即1套统一标准的基础服务和X项符合实际需求的拓展服务,开展便民服务、协商议事、党员教育活动等,把党群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百姓身边。
三、开放式阵地聚“势”,增强服务水平“显示度”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基层治理。以解决基层治理中实际问题为导向,镇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宣行书记工作室”,为基层治理工作“主力军”搭建共建共治、协商议事、培训研讨的平台,不断为社区治理工作赋能。以“老”带“新”的方式“一对二”结对带教44名学员,开展“四季沙龙”“书记讲堂”“他山之石”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群众、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代表、律师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实施精准靶向发力,不断扩大发挥党建工作活力能效。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推出项目清单。切实满足周边居民和亲子家庭的多样化活动需求,将群众的“需求清单”转换为“项目清单”,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比如,在延时服务时间段内推出“宣乐·兴趣班”系列课程,内容涵盖声乐类、书法绘画类、体育类等,三期共招募1500余名学员。
三是坚持效果导向,探索业务融合。以深化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入融合,持续激活党建创新动能。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依托镇域内7个“红色加油站”,为外卖配送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休闲休息等多功能便民服务,聘任18名快递小哥担任“兼职网格员”,通过发挥“熟门熟路”优势和“红色探头”作用,有序参与到社区工作中;举办新兴领域大型纳凉晚会,提升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政治引领和关心关怀,并积极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双向奔赴”的基层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