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追求。在新时代,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进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把我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意蕴和时代价值
作为革命老区、英雄之城,这一片土地有着丰富的党史军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基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系。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意蕴/
由于所处时代、文化水平、人生阅历、年龄特征等不同,不同群体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态度不尽相同。只有深刻领悟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意蕴,持续汲取政治营养和历史智慧,才能有效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意蕴包括坚决服从革命大局的政治自觉、始终根植人民群众的初心坚守及长期秉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
坚决服从革命大局的政治自觉。胸怀大局,才能把准方向、行稳致远。大局之中,不仅有正确的前进方向,还蕴藏着不竭的动力。周恩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何时候都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始终对党绝对忠诚,把维护和巩固党内团结、维护和巩固党的政治大局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新四军迎难而上、逆向而生,将军部迁移至黄花塘,使华中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充分体现了服从全国革命大局的政治自觉。大局意识让中国共产党人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强大的合力。
始终根植人民群众的初心坚守。人民立场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前提条件,人民群众是共产党人的工作根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四军各部队在1944年新年期间,以“拥政爱民公约”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为依据,检查对待政府人员和群众的态度和作风,并就检查出来的问题,通过座谈、联欢、拜年、帮助民众生产劳动、帮助地方卫生文化工作、慰问军烈属等形式,向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公开道歉,赔偿损失。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才能够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植根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斗志。
长期秉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大生产运动期间,新四军三师要求普遍种菜、种麻,每连应有3—5亩的菜地;新四军四师规定后方机关、部队、学校及区乡武装,每个劳动力每年种粮一亩,种菜一分。革命根据地工业基础薄弱、条件简陋,没有机器,没有厂房,没有技术,“茅屋兵工厂”厂长吴运铎在生产研制武器弹药过程中,全身上下100多处伤痕,左手4根手指被炸掉,右腿残疾,左眼几乎失明,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才会激发出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红色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意志、情感、信念、品格,本身蕴含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先进性在思想引领层面、文化传承层面、经济转化层面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思想引领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红色资源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前,特别需要凝聚红色资源的蓬勃伟力。红色资源的思想引领价值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开发利用、深入挖掘、传承弘扬,将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日常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育人体系,引领时代新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坚决服从革命大局的政治自觉、始终根植人民群众的初心坚守以及长期秉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价值。红色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弘扬极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将红色基因深植于文化血脉,必将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定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曾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重要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群众自豪、外界认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早日再现古城繁华、重塑名城荣耀,需要不断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初心。**提出加快建设思想引领力强、舆论传播力强、文明感召力强、文化供给力强、文旅竞争力强的文化强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供有力思想文化保障,也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传承深拓。
经济转化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动力源,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媒介,可以塑造新业态。**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呈现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特点。全市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4处,其中第一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35处;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3583件/套,其中第一批江苏革命文物名录1065件/套;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当前,红色文化渗透于产业经济的各个角落,红色影视、红色旅游、红色收藏、红色出版、红色餐饮等形成了一股红色经济的热潮。激发红色资源的“乘数效应”,依托革命遗址、红色故居,深化红色旅游与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可以催生民宿、农家乐、特色农产品等关联产业,对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二、肯定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信心决心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充分运用周恩来、“**旅行团”、黄花塘、刘老庄连等红色资源,积极作为,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编纂红色文献。从**红色文献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历史资料”“周恩来资料”“英雄人物故事”三大类。“历史资料”主要是**各个地区的革命斗争史料和党史资料。例如,1991年李先臣主编的《**人民武装斗争史》,2016年**市党史工办编写的《实录**土地革命战争史》,2019年沈炳义、徐文俊主编的《涟水革命斗争史》。“周恩来资料”记录了周总理与**的故事和学者们对他的相关研究。例如,1991年王日华主编的《周恩来故乡**》,2018年杨亚军主编的《周恩来研究·第6辑》。“英雄人物故事”主要记录了一些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例如,1953年吴运铎创作的《把一切献给党》,2002年许日迎、鲁世平主编的《热血忠魂》,2015年**市民政局、**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写的《血色丰碑》,等等。
创作红色精品。于兆文的《大胡庄·1941》获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张小平的红色题材长篇小说《湖西烟云》再现了抗战时期“高宝湖西”(今金湖县境内)人民英勇支援抗战的生动场景。电影《童年周恩来》在团中央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文化精品征集推荐活动”中获评电影类优秀作品。报告文学《**旅行团》获第五届“江苏报告文学奖”,原创舞剧《我的刘老庄》获紫金文化艺术节“剧目奖”。儿童剧《**旅行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首演当日在20多个网络平台直播,全网观看总人次达327万,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两次聚焦报道演出情况。
建强红色场馆。形成了一批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旅行团历史纪念馆、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人民兵工展示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苏皖边区政府纪念馆、车桥战役烈士陵园等优质的党性教育基地。**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人民兵工展示馆已接待过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五指导组、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参观团队,累计接待党员干部群众超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2.3万人次,该馆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刘老庄、黄花塘片区研学教育为抓手,建成恩来干部学院黄花塘分院和刘老庄实境教育基地。
发展红色旅游。刘老庄村、太山村分别创建全国、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刘老庄村、黄花塘村、横沟村、福寿村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依托华强方特最前沿的技术支持,将**方特东方欲晓建成江苏旅游示范性红色文旅科技项目。建设全国首个“水工”主题创新复合型科技文旅综合体——中国水工科技馆。打磨儿童剧《**旅行团》等精品剧目,建立精品剧场,丰富红色旅游供给。引导红色餐饮主题化、本土化,利用革命老区特色农副产品原材料,推动淮扬菜小吃化,推出忆苦思甜红色主题团餐、**早茶等特色餐饮品牌。
拓展红色教育。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全力打造全国周恩来精神弘扬高地、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长三角地区红色文化体验高地。推动周恩来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分别创成国家一级、二级博物馆的同时,还基于周恩来纪念馆等3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访伟人故里,寻红色记忆”等9条**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7条青年学习社线路。设置“周恩来精神+”特色精品课程,《一群小好汉——**旅行团故事图片展》《一群小好汉——**旅行团故事汇编》等红色读本进校园,实现全市所有中小学全覆盖。创成2959个省市级“周恩来班”、8694个县区级“周恩来班”。
三、聚力攻坚,切实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迈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这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也对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提出了新要求,需立足现阶段**文化传承实际,探索实践路径,在多元协同中引领红色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要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红色文化资源是艰苦奋斗历程中凝结形成的内核因素,应当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基点,摆在核心位置,贯穿和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相结合,利用新思想、新理论开展跨学科、创新性的研究,着重加深对周恩来、“**旅行团”、刘老庄连、吴运铎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当代价值的挖掘,不断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数字化和电子化手段加强对红色遗址、革命文物、典藏古籍等红色物质遗存资源的保护与修复,采取实体展馆与线上虚拟展馆相结合的方式,开发VR情景模拟技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正确发挥网络在引导思想和塑造价值观方面的正向作用,充分利用学习强国、QQ、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备受年轻人喜爱的自媒体平台,通过视频、图片、动画、文字等方式传播红色文化,推出一批红色文化乡土教材、红色音乐舞台剧、红色民谣歌曲、红色动画电影。举办文化论坛、讲座演讲、征文比赛、歌曲演唱、“我当红色解说员”“红色文化进校园”等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如**市委党史工办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是校地合作的创新之举,让红色基因、红色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融入学校的思政教育。
二要坚持协调发展,推动全面繁荣。协调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还是检验发展的尺度。赓续和传播红色文化,需要用全面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统筹的方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形成科学、平衡、合理的结构。一方面,找准红色文化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无论是**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形成**独特的城市精神”,还是**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建设全国知名党性教育新高地”,抑或2024**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切实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和底蕴深厚的本土特色文化,加快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都表明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应当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另一方面,构建红色文化事业发展的协调互动机制。建立红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展修缮保护、价值挖掘、传承弘扬等领域深层次合作协作,加强区域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协同发展。在遵循部门主管和属地管理等基本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要履行好规划和保护、建设和利用红色资源的职责;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包括组织、宣传、党史、党校、档案馆、纪念馆、文旅、教育等,履行监督、协助等职责。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提升质量效益。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集约运用各种红色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牢树保护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在大力开发、普及、运用红色资源的同时,强化传承、保护的意识。坚持抢救性和预防性保护并重,对所有红色资源分类分批实施整理开发、抢救修复、重点修建,确保“有地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加强对红色文献资料的梳理、整合和研究,做好红色文献资料的查找、收集、编辑等工作。注重保护红色物质遗存的同时,加强保护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红色”是**的精神底色,“绿色”是**的自然底色,红色引客、绿色留客,红色养神、绿色养身。将革命馆园修缮、遗址遗迹保护、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战略等进行全面整合,科学规划和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教育研学基地、红色旅游系列产品,使无形的红色文化和庄严肃穆的革命遗址、秀美的山川风景、丰富的户外拓展相辅相成。紧扣红色、运河、西游、美食等文化特质,设计推出“恩来故里”培训教育游等特色主题线路。
四要坚持开放发展,注重合作共建。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兼容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结合本地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发展中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想要讲好**红色文化赓续传播的故事,就要以包容的气度、宽阔的胸襟,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能量交换,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从市内看,文化赓续传播应当与市县(区)党校、恩来干部学院、驻淮高校、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等结合起来。建立“党史专家+离退休干部+事件亲历者+革命后代”师资库,通过上讲台、进课堂、“与革命后代面对面”等形式,与学员零距离交流。**拥有市、县(区)两级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党史学会等研究机构,以及一批致力于红色资源收集和红色文化研究的党史专家、革命后代等有志人士,在撰文写书、组织出刊、宣传讲解等方面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如**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印的《**抗战英烈群雕》专辑,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青少年阅读学习,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通过举办“海棠讲堂”,邀请红色后人讲党史。从省内看,2020年,28家新四军纪念场馆在盐城成立江苏省新四军纪念场馆联盟。建议通过开展重大课题系统研究、整合文物资源、举办联合展览等途径加强合作,实现红色文化产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从省外看,主动对接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红色高地,学习它们在红色文化赓续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更高水平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更大力度地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打造“周恩来杰出楷模风范弘扬高地”“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红色文化体验高地”目标,全面建设国家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要坚持共享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突出的是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成果有“获得感”,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自然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成果。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主体,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主体,红色精神传承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了人民。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红色文化产品与服务纳入生产和消费的快车道,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打造多层次、多样式的文化精品,实现党的“声音”与基层群众的“呼声”同频共振。在赓续红色血脉中紧密联系人民,在服务人民中坚守红色初心,深化民众文化认同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红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依靠人民。激发人民参与热情,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把蕴含在人民群众中的红色文化价值挖掘出来。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收集、运用、展现中去,让更多的**人民成为红色文化事业的创造者,红色文化精神的参与者,红色文化产品的享受者,从而使**红色文化的赓续传播产生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
同志们,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新局面,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