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当前,粮食安全日益凸显,农民在丰产年景更加期盼增收,消费者需求由吃饱转向吃好,粮食的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水稻作为**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必要抓住主粮升级的重大机遇,发挥**稻米产业的特殊优势,打造市场优势,统筹处理好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种粮收益的关系。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召开全省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形势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动我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大米》(GB/T1354-2018),优质米的标准要求稻米外观与食味并重,健康安全与无添加并行。高端大米是在优质大米的基础上,定位高质高价,以稻米品质(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功能性品质等)为依托,通过实行强有力的差异化策略,满足人们对大米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市场高价值的优质大米。
(一)**大米品质精绝。**虽然不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但地理标志稻米登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既有贡米,也有丹寨锌硒米、比德大米、锦屏大米等优质米,还包括**红米、**红谷等特色大米。截至2023年底,仅从获国家质检总局审批通过的139个国家地理标志稻米的产品分布来看,**登记产品数量居全国第三(12个),仅次于黑龙江(21个)、湖北(17个)。此外,目前**已有五个企业品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好粮油”产品。
(二)生态气候资源天赐。**具有小物候小产区的特殊种植环境优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山地气候立体温润,水稻灌浆期温暖无热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合成累积。生态条件优异,水清土净污染少,利于绿色有机生态化生产。土壤类型多样,有些地块土壤硒钙钾锌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如经紫色土水耕熟化而成的马血泥、河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油砂地等,适耕性好、自然肥力较高,利于种植特色优质稻米。不仅如此,**省水稻常年播种面积虽然仅有1000万亩左右,但是稻种丰富品质高差异大,种质资源在5000份以上,总量仅次于广东、云南、广西,位列全国第四,为**不同稻区研发多类型优质稻米提供了深厚的育种基础。在小物候小产区的天时地利下,**有些稻米核心产区面积不大产量不大,但资源独特场地顶级,有些相同稻种,在**适宜区域种植出的品质要高于其他地方,可以说,**优质大米特色鲜明、口感甘甜、米香清新,营养丰富、食味俱佳,全省有60多个县区都产好米精米。
(三)大米升级趋势持续。近年来,在全国人均大米口粮消费量下降的同时,大米消费分化升级。《2021年天猫大米消费白皮书》指出,当前大米的线上消费出现了新鲜升级、轻食升级、营养升级、品质升级、功能升级五大趋势。根据北京博晓通科技公司发布的《2023年中国大米行业蓝皮书》数据:2011—2023年高端大米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0%,平均售价23.56元/公斤。高端化发展成为优质米行业和水稻产区竞争的重点,**茅贡米业、竹香米业、侗乡米业等本土龙头企业先后进入了这个热门赛道。**省优质米与地标米正在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现在已有10—20万亩级别地标米2个,1—5万亩级别地标米11个。多个稻米的核心产区产品正逐步实现高质高价。
二、正视问题,进一步坚定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一)地理标志大米发展存在散、弱问题。地理标志大米产业是优质高端米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大米品质升级的重要消费选择。一是地标米生产规模小差距大。据不完全统计,**各类地理标志大米仍有近半数种植规模在数千亩以下。二是地标米扩大种植面积与保质提质关系亟待处理。不少地标米生产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能力不足,如有的地标米种植的品种较杂,缺少主打优势品种,缺少大米拼配加工标准,既影响技术统一标准化管理与食味品质的稳定性,也影响优质米生产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区域外市场开拓不足。除少数地标米外,不少地标大米及优质大米主要还是**消费游子购买,外省推介销售各自为政缺乏合力,**优质米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二)品牌体系不全。我国稻米产业正在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化。俗话说“中国大米看东北、东北大米看五常”“天下好米出五常、好米当属稻花香”,东北大米的强势崛起得益于建立了由区域形象(如黑土地、北大仓)+区域公共品牌(如五常大米、盘锦大米)+企业品牌(如北大荒、付家大院、十月稻田)+产品品牌(如稻花香1号、稻花香2号、蟹田米)构成的品牌体系。这其中,区域公共品牌带动了企业品牌做大市场,企业品牌或联合体品牌支撑着区域公共品牌占领市场。目前**大米品牌体系发育尚未成熟,缺乏品牌协同力。一是缺乏顶层区域形象诱导力。外界缺少对**优质稻米产业和产区的整体认识。如竹香米业反映,**产区迫切需要转换成大众所熟知的优质水稻产区代表,期间需要企业付出非常高且长期的市场教育成本。区域形象的作用在于赋能区域品牌,引导人们改变消费态度产生购买动机,**有必要用好区域形象塑造这一重要的区域营销战略,为区域品牌差异化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持。二是缺少公用区域品牌支撑力。农产品的产区竞争越来越突出,依托地理标志打造稻米区域品牌,是构建稻米区域品牌的重要推进路径之一。我省大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虽多,但地理标志注册获批商标后,只是具有法律保护和品牌识别作用,还不具备相应的品牌资产和品牌价值。此外,大米区域品牌建设不足,缺乏对终端产品特征、文化内涵的宣传和研究,消费者只知道该产品是优质特产,与同类竞品比较时,不知“优”在何处、“特”在何处。三是知名企业品牌少。龙头企业品牌不强,如茅贡米业品牌价值1.7亿元,竹香米业品牌价值6千万元,不少米企“小富即安”,或缺乏品牌意识,或缺少品牌保护能力。
(三)生产经营主体存在“小、散、低”的状况。从我省近年涌现的一些成长较快的米业龙头企业来看,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产值规模不大。**大米企业多是以起点低、规模较小的民营中小型大米企业为主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短板,对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或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从全产业链来看,“储加销”等后端环节较薄弱,产能利用率较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普遍不高,缺市场渠道、缺供应链保障、缺外销竞争优势,尤其缺少懂市场会营销的人才。面对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全产业链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我省传统的大米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关键考验。
(四)对主粮升级认识不足,没有用好品质提升新机遇。一是对“量少”和“质优”辩证认识不足。过去对冷浆田和冷水稻种过于强调低产特征,没有考虑到冷水田出的好米也能卖出高价钱,如中国“顶级”的江西万年贡米、湖北景阳大米、湖北房县冷水红米均产自冷水田。近年来湖北、广西、四川、陕西等地不少山区积极探索高山冷泉(水)稻作,市场初步反响良好。二是种业待振。有些传统优质稻种保护发展不足,有的专用水稻品种几近消失,还有的特种优质稻品种退化,提纯复壮工作跟不上优质稻发展的需要。三是缺少合力。常规稻是当前各地打造优质大米品牌的重要载体,除了锡利贡米、茅坝贡米等常规稻品种已形成规模品牌外,在常规稻生产的细分赛道上,如强调老种子原生态种植的原生稻、强调功能的有色稻特种专用稻等,我省发展力量还比较分散薄弱、品质标准不一、营利能力不佳。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际粮食市场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下,未来3到5年,将会有更多地方优质大米走向全国市场,也有更多的外部市场携手**稻米产业,**优质高端稻米蓄势待发。应该充分认识到**是中国重要的优质稻米产区,**大米也是中国优质大米的佼佼一员,推动**优质稻米高端化发展,走整合区域资源—塑造区域形象—强化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激发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活力—创新营销—形成区域优势的**优质稻米产业成长之路。
(一)在省级层面统一塑造“水净稻美,色香味全”的**优质稻米产区区域形象。展示传播**山水资源所蕴含的高品质粮食生产价值,用区域形象软实力支撑**优质稻米区域品牌。一是要宣传和建立**优质米高端米“水净稻美”的地脉资源优势。《管子·禁藏》认为“食之所生,水与土也”。《齐民要术》认为水稻“选地欲近上流。地无良薄,水清则稻美也”。要深入刻画**水、地、天、物等环境和生物遗传因素对大米特定品质产生的影响,强化自然垄断属性,突出核心区的小物候小产区特征和稀缺性,按稻作区打造优质大米产区形象或优质稻生产黄金带形象,包装诸如高山梯田系统,皇田、高山冷(泉)水田、原生稻作小产区、高原贡米产区等多种大米市场高端化消费题材。二要宣传**优质高端米“色香味全”的种质资源优势。要充分发挥**有色优质稻品种优势,注意突出黑糯、胭脂紫米、黑壳绿米、红米等不同功效特点,强化**气味芳香浓郁特色,培育扩种一批“一家煮饭,满寨飘香”的老品种稻谷。研发推介更多食味突出的大米,协同茅贡米和“名镇竹香”米等名米引领市场档次提升。三是要宣传**优质米高端米道法自然、活化传承的文脉资源优势。特定的栽培技术和人文历史积淀是培育区域品牌的根本之要。多层次挖掘稻米产业背后的历史文化、工艺文化、人文精神文化、田园乡愁文化等内容。用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挖掘和传播**生态循环农耕思想、生态环境保育理念、自然资源管理技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研究贡米生产的经济文化史,讲好**贡米历史传承故事,讲好**现代新稻农新“稻路”故事,打造中国高端优质大米绿色消费新标杆,为**区域形象与区域品牌积累无形资产。
(二)打造地标大米和“原生稻种、非遗稻作”的区域公共品牌。用区域公共品牌聚合企业品牌,增强**优质高端米品牌发展势能。一是依托地理标志认证,强化打造若干强势地理标志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做好标准化夯实产业基础文章,制定地方大米标准,增加地理标志大米产品特异性指标,以食味值和营养价值为导向建立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种植加工标准,攻关完善生产加工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物流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保障地标米质量含金量,助推地标米产业提质扩面。做好“+地标”融合化推广品牌文章,发挥**省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等名片带动效应,借船出海。举办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数字化论坛,推动地理标志稻米智慧农业应用。深度嵌入**乡村旅游和研学旅游,创新粮旅结合方式,加强地标米供应链建设。打好气候资源牌,利用“中国气候好产品”机遇,试点开展稻米气候品质认证,推出**“气候好大米”,在“三品一标”之外襄助农产品质量认证,增值赋能大米区域品牌。做好地标米梯队化培育文章,把更多的**优质稻米培育提升为地标米。挖掘地理标志资源,加强地理标志客观存在及信誉情况证明材料的文献工作,包括地方志、县志、农业志等对地方优质大米的保护挖掘宣传工作,对**地标大米及优质大米产业加强科研攻关,相关研究成果刊发于国家级专业期刊,推动优质米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工作。二是率先打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原生稻种、非遗稻作”省域公共品牌,为**生态稻作农业提供支撑。办好会事活动亮招牌,利用好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挖掘好2005年袁隆平对黎平黄岗村题字设立“中国原生态稻作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的故事,举办中国国际原生态稻作论坛,办好农民丰收节,举办“天下贡米”展会。打造原生态稻作田园分布带,为稻农搭好台子,造势撑腰,助力村寨名米开发。建立和做强选育保种基地,多举措构建原生稻种源保护屏障,支持鼓励藏种于民,建设**老种子网络,聚焦于分散在各地的民间保种人和民间种子库信息,加大科研引导力度和市场渠道建设,选育食味品质高、适合市场需求的稻种,提高原生态稻作经济效益。
(三)强化企业品牌建设。增强市场主体品牌运营能力,协同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优质稻米名县、名镇、名村(寨)、名企、名社、名(田)园。一要支持头部品牌建设。推动品质特征强、质量标准高、运营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在品牌宣传、良种推广、基地扩建、产品开发、技术标准化管理、营销渠道、稻作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力带动优质米高端化发展。二要支持企业抱团发展,创建产业联合体品牌。鼓励地域范围大生产潜力大的地标米产地企业、大米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从种子、种植、烘干、加工、储存、品牌、定价等环节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品质品牌双提升。三要加强以地标米核心种植区为重点的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鼓励合作社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提高品牌价值,保护原产地商标和知识产权,引导使用地理标志的经营主体形成共生共荣意识。四要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稻米新业态打造新品牌。
(四)创新营销推动**“出山”“出圈”。优质高端米业是高效特色农业,是**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典型,不能禁锢在传统农业市场和渠道,要不断顺应市场发展潮流、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认知,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创新消费新渠道,抓取中高端客户和新消费人群。一是瞄准销区“出山”。通过发展认养农业、订单农业、东西部协作粮油产业园、名优商品推介会等方式扩大**优质高端米的市场影响力,利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机遇,获取“圳品”认证、“食在广州·食得放心”等高标准城市食安品牌认证,进入大湾区等地高品质食品供应链。二是做好跨界营销“出圈”。做好品牌跨界文章,利用“村超”“村BA”品牌引流发展“超经济”机会,推出锡利贡米等地标大米;做好内容跨界文章,推出西山(玉乳)泉水煮西山贡米套装、贡米+研学旅游等,做好产品跨界文章,推出产品联名款优质米等。三是拓展多元化渠道。打通线上和线下渠道,加快布局线上业务和到家业务,覆盖社区超市、有机食品店以及特产店等现代商超渠道,发展农商直供、大型团购、企事业单位定制等直销客户,入驻第三方电商平台、社交电商平台,上线商城小程序,开展直播带货、微信群营销。四是注重“种草”长效营销。在营销碎片化时代,更要注重发挥小红书、微博、微信头部公众号、知乎问答平台的长效营销作用,投入更多有公信力号召力的关键意见领袖和关键意见消费者,软性植入**优质大米口碑营销,吸引新客户,增加客户黏性,持续塑造**优质高端大米产区形象。
同志们,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我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