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大是离广大人民群众最近、最了解民情、最能反映民意的基层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乡镇人大给群众的印象就是“开一天会,发一次言,举几次手……”,乡镇人大职权虚化、职责弱化、职能淡化等现象比较普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十分关注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多次就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发挥代表职能作用作出重要部署和要求。我县xx年xx月正式启动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不到一年时间,便实现全县所有乡镇(街道)一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有效地在代表与选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促进基层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任何事都应不忘初心。随着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地推进,社会对乡镇人大工作将给予更多的关注,群众对于乡镇人大工作也将寄予更高的期望,充分建好用好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是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实践举措,也是夯实乡镇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xx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扎实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室的建设和运行工作,通过建、管、用并举发力,让联络站室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的重要渠道,架起群众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
1、因地制宜“建”,实现阵地全覆盖。为推进代表联络工作站室建设,xx县人大常委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县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站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活动内容,要求各乡镇、街道结合各地实际,不求“高大上”,不搞“花架子”,按照就近就便和“让代表方便联系选民、选民及时找得到代表”的要求,科学合理设置代表联络工作站室,为乡镇人大工作与代表发挥职能提供活动阵地、交流平台和服务窗口。为此,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抓好站室建设,如xx镇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窗口,方便群众联系;xx镇xx村根据常住村民相对集中的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将联络工作室建设与村图书馆相结合,建到村民居住密集区;xxx村建设独具农家特色的联络工作室,提高了代表、群众进站主动性和积极性。
2、建章立制“管”,实现运转规范化。为推动代表联络站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确保代表联络站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建立代表联动机制。采取以乡镇人大代表为主体,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联动的模式,每月确定代表接待选民日,安排代表坐班接待,零距离接触选民,收集意见建议,解答有关问题。二是建立分类处理机制。对代表接待群众时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分类处理,如可以答复或者作出解释的,由代表当场给予答复;属于乡镇(街道)职权范围的,通过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交由同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做到件件有去向、事事有答复。三是建立逐级答复机制。对群众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先由办理单位答复代表,然后由代表向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反馈。每件事办理完毕后,联络站将办理情况予以登记,每季度在公开栏公示相关情况。四是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把人大代表参加联络站各项活动情况纳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作为是否推荐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之一。联络工作站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3、探索创新“用”,实现功能最大化。坚持以站点为依托,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不断增强联络站工作实效。一是打造代表履职的充电站。将开展代表培训作为工作站一项重要职能,通过定期学习履职相关法律及不定期地举办座谈讨论、学习交流等形式给代表“充电”。二是打造代表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按照就地从便、合理编组的原则,采取区域化、网格化等方式,将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纳入当地联络站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加强代表群众之间固定、经常、互动式的沟通。三是打造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联系群众的优势,通过采取集中式接待、轮流式接待、入户式走访等方式,延伸体察社情民意的“触角”,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