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商业银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自治区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高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推动党建和经营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稳增长、控风险、促改革、调结构、保安全各项工作,着力在推进特色化经营中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融入地方经济,全力做好金融服务“五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考察时指出,“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商业银行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抓手,加快打造特色服务体系。
向“新”而行。优化完善“宁科贷”和“科技担保贷”等专属产品,积极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直通车”,着力在充当科创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上下功夫、见成效,持续加大对**科技型、高新技术型、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全系统共发放科技企业贷款682户、金额82亿元。
点“绿”成金。聚焦**林业碳汇等生态优势,强化针对性绿色金融业务创新,积极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合作,推动金融支持“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研发推出“黄河绿企贷”等专属产品,创新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6月末,全系统绿色贷款余额14.2亿元,较年初净增4.3亿元。
深耕“小”微。建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大力学习常熟农商行“微贷”技术,选拔组建微贷业务团队,研发推出“生意贷”专属产品,推动微贷技术本土化改造发展。
守护“银”发。持续加强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完善打造“金融+”生态体系,制定老年客户储蓄存款产品创新方案,积极对接保险等业务合作,提升养老金融服务质效。
拥抱“数”字。强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打造多样化智慧场景,提供丰富的线上渠道,不断拓宽数字金融新赛道。
二、持续夯基固本,纵深推进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商业银行紧紧围绕农村市场政策导向和金融需求,大力实施金融助农“三百计划”和金融惠农“三大提升行动”,将优质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
贴近地方发展战略。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思路方向和重点任务,在支持“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的基础上,出台专门工作方案,优化服务模式,靠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加大对“四水四定”、“六权”改革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三农”县域金融工作。上半年,全系统发放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贷款余额363亿元,支持各类农业主体26.27万户;全系统开展涉及“六权”改革领域贷款业务6935户、余额10亿元。
细分产业和资源禀赋。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持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坚持因地制宜,实施“一地一品”“一业一品”,构建特色产品矩阵,精准服务“土特产”。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服务试点,积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优化完善新农快贷等拳头产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24年6月末,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86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62%;涉农贷款户数52万户,农户贷款覆盖面达60%。
下沉农村和县域。按照“有序衔接、平稳过渡”原则,继续实施并运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确保应贷尽贷;按照“政策贷款+商业贷款”服务模式,持续优化扶贫专项信贷产品,拓展产品应用广度和深度。2021年至2024年6月末,全系统累计为22.07万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发放政策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10亿元,累放户数、金额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3%和74%,连续3年实现脱贫小额信贷规模正增长。
高效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心(站、点)标准化建设。坚持强化提升“金融、便民、政务、合作、营销”5项功能,发挥“助农阵地”和“延伸柜台”两个作用实现预定目标,推动标准化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推进“驻村金融官”和“金融联络员”机制建设和双向融合发展进程,探索实现机制建设和业务发展双向促进、互相推动、协同发力,不断巩固提升**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的优势地位。目前全系统已有13家机构与辖区政府对接“双向联动”合作,10家机构达成合作,共选派445人担任“驻金融村官”,聘请677名村干部、农户代表为农商行“金融联络员”,带动支持1.06万户农户及涉农主体发展生产,投放信贷资金达32亿元。
三、深化改革化险,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考察时指出,“着力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商业银行自觉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高度,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不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构建严密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和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层层压实风险管理责任。建立“大运行、大集中、大核算”运营体系,设立远程集中授权、实时风险预警、事后监督、对账等“五大中心”,对县市机构的远程授权、风险预警进行全面集中,有效降低操作风险。
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围绕“控新降旧”全面助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染。逐年调整优化信贷政策指引,实行贷款行业限控和客户限额双线交叉控制,从系统进行战略管理额度锁定。严格落实“信贷行业负面清单”和“客户准入”管理,严控新增大额贷款,杜绝异地授信、多头授信和关联互保。建立完善“齐抓共管、包抓包挂、激励约束、督导约谈”四项机制,全面打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攻坚战。
积极应对各类新型风险。坚决维护好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使金融创新真正便民、利民。着力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打好前瞻性金融风险防范的主动仗。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风险形势变化,加强风险全方位扫描预警,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深化各类风险管控平台建设和应用,提升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市场类业务全流程、全产品控制。同时,把握好风险化解处置的节奏和力度,严防“处置风险的风险”。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