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在2024年全市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admin 2024-12-12 11:24:29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高标准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模式,围绕党建引领,抓实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实施“红麻精网”“品牌赋能”“睦邻党建”三项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围绕“一个核心”,抓基层强堡垒提质效

始终把党建“第一责任”与推动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切实把党建贯彻到推动中心工作的全过程。

一是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深化“筑基工程”,持续高位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区机关、社区、农村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部达到有特色品牌、有工作载体、有工作成效的“三有”党组织。高标准推进“堡垒支部”行动工作法和“先锋群像”培育工程,评选市级、区级服务堡垒、活力堡垒等“堡垒支部”32个、“创富振兴”“红帆领航”等先锋党员28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提档升级”。创新开展“村官比武”活动,科学界定比武内容,规范明确比武程序,统一制定评价标准,严格落实激励机制,围绕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产业项目、基层治理等方面,组织16个村党组织进行“比武晾晒”,择优选出8个村党组进入演讲比武环节,由组织、宣传、政法、社工、农业农村等11名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评委,通过“一述一评”方式进行现场打分,最后综合“演讲比武、现场观摩、绩效评估”三方面成绩,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为6个村以奖代补发放资金4.1万元。

三是实现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增量提质”行动,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发展思路,创新村党组织、产业项目、农户资源“三位一体”致富模式,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6个,党员产业大户和致富能人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7个,推动经济发展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618.33万元,同比增长9.23%,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50万元以上村占比分别达到93.75%和31.25%。

二、抓实“两个融合”,强引领重实效促发展

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工作、促发展、促融合”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党建融合发展,持续激发“两企三新”党建引领动能。

一是“以心聚新”激活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活力。深化“暖新护新”行动,聚焦新就业群体需求,持续完善5个新就业群体“37℃幸福港湾”服务驿站服务功能,推动社区文体活动室、健康工作室等活动室向新就业群体开放,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免费体检、走访慰问、评选表彰等活动,进一步引导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二是“以联聚力”推动物业党建联建赋能增效。探索实施红色物业党建“135”工作法,创建“和谐之屋”红色物业党建品牌,建立“社区+物业+业主”党建融合管理机制,吸纳物业、业主委员会党员担任社区“两委”成员,通过参与社区“多方议事”会议、“轮值主席”“联席会议”等方式,协调解决环境卫生整治、摩托车占道等方面问题60余个,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全覆盖、物业管理全参与、优质服务全方位、社区治理全融入”的工作格局。

三是“以融促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全区41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复工;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8亿元,增幅位列全市第1位;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完成15亿元,增长57.8%,全市第1位;聚力解决石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广盛达新材料申报**市石墨产业“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发榜资金100万元,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三、实施“三项工程”,聚合力优服务促治理

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以治理效能提升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红麻精网”工程。聚焦“党建引领、整体统筹、融合共建”的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动态优化调整城乡网格81个,全部进行赋码编号、备案管理,全覆盖组建网格党组织,建立“三级四长”包联责任体系,依托网格管理平台受理网格巡查事件和诉求事项5276件,接诉响应率、事件办结率均达到98%以上。

二是实施“品牌赋能”工程。紧盯群众服务需求,聚焦便民、惠民、利民“三条主线”,持续深化“跑腿代办”“惠民双购”等服务品牌,创新开展“知麻行动”,深入开展“敲千家门、入万户心”“红色助老”等活动,为85岁以上老人、三无人员、留守儿童等购买老年关爱、儿童托管、上门诊疗等七大类50余项服务,开展帮办代办服务1200余次,累计服务8000余人次。

三是实施“睦邻党建”工程。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协作、共同参与的理念,依托商圈党建阵地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打造“友好街区”“小巷红韵”“邻里红韵”等微阵地,定期组织开展“睦邻友好”系列活动,推动26家机关党组织、253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协调解决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着力构建居民自治、辖区共治、社会协治的城市治理格局。

四、强化“四个保障”,固根本增动能筑根基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进一步优化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和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成立党建工作指导小组,定期深入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大对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保障党建活动经费、阵地建设等资源充足,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选拔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充实党建工作力量。建立党建人才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党建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活动,提升党建人才专业素养。注重选拔培养年轻党建人才,建立人才储备库,为党建工作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搭建党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党建人才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学习借鉴。

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党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对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监督等方面进行详细规范。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根据党建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党建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认知度和执行力。

四是强化技术保障。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党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党员信息、党组织活动、党建工作资料等数字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开发在线课程、微视频等多样化教育资源,方便党员随时随地学习。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党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精准把握党员思想动态和党建工作需求,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这四个保障,全面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