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一以贯之推进“放管服”改革、“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等全局性重大改革,推动惠企利民政策举措层层递进、迭代提升,奋力打造“一流标准、一流示范、一流口碑”的营商环境最优市。在全国工商联2023年“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位列全国32个重点城市第三。
一、统筹领导、系统谋划,强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走深走实
强化顶层统筹谋划。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抓营商环境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设立市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市委改革办合署办公,统筹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至7.0版,制定《**市关于强力推进改革攻坚先行示范的实施意见》《**市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总体目标和相关任务举措,逐年编制改革攻坚和“一号改革工程”年度要点、重点任务,实施一盘棋部署、一体化推进。
构建企业增值服务体系。在江北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基础上,制定《**市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市构建“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重构企业服务体系。目前,已形成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网络;上线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应用“企呼我应”、政策计算器、高新企业评分、企服集市等16项重点功能;梳理形成市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239项;全面落实国务院部署的首批13个“一件事”;工业互联网、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网络剧全产业链等**特色产业链“一类事”改革持续推进。
迭代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制定招标投标市场综合治理方案、非依法必须招标工程项目交易管理指导意见等,推进招投标交易系统迭代升级。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印发《**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知识产权综合体实现177项业务“一楼通办”,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23万件,涉企知识产权侵权“快响”机制入选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典型案例。印发《**市高质量推进交通工程工业化发展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实施意见(试行)》,**成为全国首个从政策层面全面推动交通工程工业化的城市。
一体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体融合推进创新深化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深化甬江科创区建设,创新实施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直投+跟投”运作模式,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税收减免政策,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一体融合推进开放提升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大力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推进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改革攻坚,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内外贸一体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重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一体融合推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领域营商环境改革。制定《**市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与“民营经济33条”一体融合推进工作方案》,将市“民营经济33条”的165条细化举措逐步转化为窗口办理服务事项,已有109项服务事项纳入涉企服务事项清单。
二、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充分释放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惠企红利
聚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集成创新政务服务,推动服务增值化,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线上办事更便利,140个事项及应用场景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94个事项实现“智能快办”,290余种高频证照实现电子化无证明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超过92%。项目办理更便利,投资项目“按事项”办理优化为“一阶段一件事”办理,实现审批时限从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以上转为承诺时限7个工作日以下。办税服务更便利,全面推进全域智能税费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征纳互动服务运营中心累计精准推送信息1420.5万条。全市办税服务厅完成转型升级25个,新增税费服务e站80个,开设远程虚拟窗口52个,实现全市税费事项办理无差别就近办和跨省通办。
聚力提升法治护企保障度。营商环境投诉监督体系进一步强化。构建覆盖全市域的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平台,累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2.5亿元,盘活资产4.1亿元。涉外法律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打造**涉外法务集聚区,统筹整合**海事法院、**国际仲裁院和30余家律师事务所、40余家金融保险机构、200余家港航服务企业等涉外资源,设立**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4个海外分中心、国际商事海事法律服务中心、全国首家涉外海事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等。涉企法治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专项行动,形成“1个产业合规中心+N个合规服务点”产业服务阵地,筹备建立合规中心13个、合规点25个,《**市绿色石化产业合规指引》等3部合规指引入选全省首批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指引编制目录。推进知识产权全链集成改革,迭代升级“知识产权智保”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达28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聚力提升市场环境开放度。市场准入退出更加规范高效。持续优化登记“一网通办”平台,依法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优化简易注销和普通注销办理程序,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告知承诺制,深化市场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市场监管更加精准有效公正。推行执法监管“一件事”集成,执法监管“一件事”拓展至105件。探索行政执法联合帮扶整改,健全“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企业帮扶”全链条闭环机制,全面推行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指导建议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三书同达”。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有序。全面落实公用事业、教育、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海曙区和象山县分别开展交通运输、海洋经济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试点,依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完善。深入实施《**市社会信用条例》,迭代升级**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建档、查询公示、异议修复、信用监测分析等功能。高效落实信用修复“一件事”,发布信用修复指引。**2023年度城市信用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全国第一。
聚力提升创业创新活力度。产业链生态持续优化。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五级培育体系,持续完善“554”标志性产业链和“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机制。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分别达104家、352家,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以甬江科创区为核心的科教产共同体、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创新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先免费使用、后付费转化)模式,开发“研值在线”应用,基本建成企业研发项目库和科技企业库,企业研发项目入库超3.4万项,科技企业入库超1.6万项。要素保障力持续加强。深化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改革,持续放大保险创新、普惠金融、区域性股权市场等三大国家级改革试点效应。2023年,制造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23.3%,居全国城市第1位。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有力提升。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会同舟山片区大力推进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新模式,海外仓、备案海外仓企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6和1/10。入选国家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达217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聚力提升政商关系亲清度。深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探索“亲清健康指数”综合评价改革,通过体系化创建、指数化评价、场景化实践,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良好生态。常态化开展“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亲清思享会”“请你来协商·书记与委员、企业家面对面”等活动。弘扬新时代甬商精神,积极推进“甬商青蓝接力工程”,组织开展“薪火相传 创新发展”对话录工作。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网络营商环境“亲清·护企”行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全球60个国家的117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举办第三届中东欧博览会、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职业院校产教联盟被纳入中国—中东欧合作框架。
三、变革创新、争先创优,努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标志成果
一批成果获得中央和省领导批示肯定。打造一站式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新模式,通过一站式解纷、案件化办理、法治化监督、类案化治理,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充分肯定,获评全省首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在补偿安置协议司法确认改革方面,奉化区创新司法确认嵌入征迁流程、司法确认闭环处理机制、司法确认数字化应用等改革举措,打造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制度样本,有效填补相关领域的法律留白。该项改革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副院长贺小荣等领导批示肯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1+3+1”模式,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肯定。高质量政治监督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获时任省委书记易炼红两次批示肯定,并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一批成果纳入国家和省最佳实践案例。创新专精特新企业集成培育机制,采取政策引导、梯队培育、科创支持等举措,持续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发展,经验做法在《浙里改(领跑者)》刊发推广,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企服通”为企增值服务新模式,破解中小微企业资源找不到、实惠得不全等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烦心事”,获评省营商环境最佳案例。在中介服务规范治理集成改革方面,余姚市推出“机构+平台”“清单+制度”“信用+奖惩”“治理+规范”等改革举措,推动中介服务提质增效,入选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被列入全省“一市一品”特色改革项目。在临港工业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改革方面,北仑区创新减污降碳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园区统筹管理协同增效、产业循环共生协同减排路径等改革举措,在2023年迪拜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作交流,入选全省首批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一批成果正向全国和全省范围推介推广。打造一站式设备更新增值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完成4.1万台设备更新,扩大设备销售超125亿元,相关做法获时任省委书记易炼红批示“**市的做法可在全省推介推广”。二手房交易“带押过户”制度改革,变“先还贷后过户”为“抵押贷款跟随房产同步过户”,破解“借钱卖房”困境,缓解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融资压力,经验做法在《浙里改(基层首创)》刊发推广,被国家自然资源部和银保监会推广至全国。加快重大应用场景开放创新的做法获中央科技委推介。创新特色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村级债务全链条监管模式、打造“村易通”平台等做法获农业农村部推介。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