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admin 2024-12-13 11:40:59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一、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根据全市农村厕所革命摸底情况,我市共排查确定需改造农村户厕7503户,其中新建户厕2609户,维修改造户厕4894户。目前,所有问题户厕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成果。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农户主体责任,探索制定农村户厕长效管护机制和考核办法,推动农村户厕长效管护。三是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五美”行动要求,全面清理村屯垃圾,累计清理村屯垃圾6.01万吨,清理公路沿线垃圾17.65万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12.6万吨,清除乱贴乱画等6.3万平方米。四是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共争取资金**万元,重点打造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李店镇南街村。五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科学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后在铁力市、嘉荫县、乌翠区建设农村集中式饮用水处理工程12处,修建饮水安全管网215公里。六是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全年计划投资**万元,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及危桥改造项目2个,分别是铁力市双河子村至三卡乡四卡村、乌翠区待路镇中心村至翠峦镇石人沟村。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产业兴旺步伐加快。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确保“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底线不破。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两品一标”品牌战略,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创建示范单位12个;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中草药、食用菌、山野菜、冷水鱼、水稻、玉米、红松果等特色产业,参与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成效明显;太和镇日处理100吨的稻米加工厂投入使用;乌翠区阿木尔镇富裕村豇豆产量高、质量好;铁力市庆丰村黑木耳种植技术成熟、产量达标;嘉荫县锦山养殖基地存栏量达2万头;金林区伊春生态产业园生猪养殖项目和乌翠区乌马河欣星养殖场肉鸡养殖项目顺利竣工;海兰江镇临江村元宝猪养殖场、双河子镇五营子村光伏养牛场等特色产业项目稳步推进。三是加强农业项目质效监管。严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准入关和产品质量抽查关,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工作,全市行政村土地流转率达到63.5%。

(三)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农机手、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工、退役军人、女职工等为重点群体,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6767人次。二是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强化要素保障、突出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深化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组建技术服务团队3个,开展科技服务活动5次;举办各类基层培训班17期576人参加,发放培训补助资金**万元;引进“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人才12人;加强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组织开展科技合作项目3项。三是组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按照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规范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共有100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培训。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一是抓好农村养老服务。印发《伊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2019—2030年)》,谋划养老机构6个,新建护理型养老床位100张、养老家庭床位200张;同时,通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形式完善对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人的政策保障和关爱服务。二是推动农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印发《铁力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依托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发挥优质资源下沉作用,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定期选派临床骨干医生进行驻点坐诊指导。四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发放待遇金**万元;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乡低保动态进退,及时足额发放保障资金**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发放补贴资金512.31万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到不低于870元/月;临时救助及时有力,开展救助777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五是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送戏下乡、文艺演出、书画展、电影放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20余场次,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六是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帮助退役军人办理就业创业证82个,接收安置退役军人48名,发放抚恤补助金**万元;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打造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2处;为168名退役军人每人每月发放优待金**元;在全市范围内设立“退役军人优先窗口”16个;在23家民营企业设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并按规定给予**万元/年的财政补贴。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深化平安村(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消除信访隐患,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半年,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612件,已完成调处578件,剩余34件正在调处中;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76人次;排查风险隐患342条,已全部完成化解。二是开展“无邪教”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印发《铁力市创建“无邪教”示范市活动实施方案》,健全完善邪教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市级防邪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政法委反邪教协调小组办公室;将反邪教工作纳入维稳工作责任制;在各乡镇街道建立1个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和1个基层司法所,共同负责辖区内的反邪教工作;成立由政法各部门组成的执法办案组用于打击邪教犯罪;将反邪教工作纳入全市平安建设体系之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规模偏小,现代化程度低。现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农机装备水平不高,缺少大型农业机械配套服务组织,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缺乏农业核心竞争力。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精力不集中,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二)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较多,消费拉动不够明显。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因素,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特别是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其他劳动力大多仍从事农业生产或兼营其他行业,受传统思维限制和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就业空间十分有限。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较低,增收渠道较为单一。

(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标准不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新改造升级。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突出。目前村屯垃圾多为露天堆放,且大部分未进行分类处置,部分边远村庄尚未配备垃圾清运设施,个别地方虽实行了垃圾集中处理但运行维护费用高昂难以持续。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标准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功能不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四)群众增收渠道不宽,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民自身创业创新动力不足,缺技术、缺资金、缺管理经验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素质能力跟不上新形势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方案,推动城市发展由扩张规模向提升品质转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及危桥改造项目。今年计划建设通村道路20公里;维修改造危桥2座;实施“单改双”道路工程2公里、“一事一议”道路工程13公里。三是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以上。以“十有”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乡村风貌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味乡愁的美好愿景。四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逐步缩小自来水普及率与自来水保证率之间的差距;加快实施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排污管网配套建设收尾工作及已建管网的完善工作。五是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坚决承担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耕地被非农化和非粮化。扩大特色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利用杂粮、果蔬等特色资源,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一村一品的提档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乡推进行动,发挥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力争国家级示范社数量在全省前列,省级规范化社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工作。

(三)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和社事骨干,发挥基层人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农民创业创新热情,建立合作社联合体,引导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再者,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拓宽发展思路,完善政策,吸引支持其发展,加强服务指导和管理监督,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合作社联农带农富农的长效机制,增强服务功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帮助小农户融入大市场,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持续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效果,提高集中供养率,完善孤儿生活保障,加强残疾人康复工程,提升残疾人能力,促进乡村文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提升村级卫生服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春季传染病。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关注乡村教师健康和职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强技能培训,推广实用技术,培养技术骨干,成为乡村振兴主力。第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全民健身活动范围,营造热爱体育氛围,让智慧体育理念深入人心。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继续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治理的精细化和智慧化程度。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发挥村民会议和代表会议作用,建立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展现积极精神面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城乡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