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机关”建设为抓手,着力念好“联”“民”“实”“活”“新”、“培”六字诀,在代表工作如何保持活力、更有张力上不断探索,摸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之路。
一、围绕“联”字,努力探索地区内人大代表履职新路径
上下联动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结合**区实际,制定出台《**区人大代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学习实践活动覆盖驻**地区的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以及**386名区人大代表、536名街道议政代表会代表。统筹谋划并加强督促指导,各专工委、各人大街道工委结合工作实际分层组织,保证学习实践活有力有效开展、常态长效推进。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把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在学深悟透上作表率。依托党校、人大培训基地,分批次组织代表集中学习培训,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必修课。通过“线上+线下”“专家授课+研讨交流”“课堂教学+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借力汇智“四级”联动。**是省级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地,驻区全国和省、市、区人大代表共569名。用创新载体实现层级相联,常态召开“地区四级人大代表联席会”,为代表履职提供更优服务保障。用明确导向实现思路相联,围绕区委中心、紧扣群众关切、紧贴发展难题,一年确定一个题目,发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用优化组织实现履职相联,根据代表专业特长和课题方向,实行分类编组、项目化管理,解决各自履职、互不熟悉、协同不够等问题,实现资源共融共享、代表互联互通。20多年来,四级人大代表提出发展总部经济、做大楼宇经济、促进软件业发展等系列创新举措,部分调研成果转化为议案建议跟进落实,助力**以不到全市1%的土地面积,产生近12%的经济总量,成为“全国总部经济实践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
持续深化联系群众机制。统筹区域内的四级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就近就地编入“家站点”,增强代表服务群众和接受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区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接受选民监督,确保届内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全覆盖。组织开展“集中调研月”活动,以人大街道工委、代表组为单位,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百姓诉求,广泛征集下一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备选项目。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经济运行观察点、社会建设观察点,经常性联系群众,广泛吸纳民意、汇聚民智。及时组织区人大代表宣讲人代会精神,增强群众对“一府两院”工作的信任,增进代表与选民的感情。
二、突出“民”字,全力落实新时代为民履职新要求
坚持“四联工作法”服务民生。注重在“联合四级、联通民情,联动履职、联接民心”上做文章,四级人大代表紧密联系群众,聚焦就医、就学、就业等民生问题,提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诸多意见建议,推动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医联体建设、集团化办学、“宁聚计划”等深入实施。区人大常委会以**教育“金字招牌”为依托,以助力“江苏最好、全国首善”教育强区建设为切入点,打造**教育专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邀请进站驻区四级人大代表52名,推出“您说我听,‘码’上见”微信小程序,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意见建议。湖南路地区人大代表开展以“薪火相传,助力成长”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
加强建议办理工作重质量。建立“初审+预审”机制,组织代表对拟提交的建议逐件讨论会商、修改完善,确保“内容高质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每年参加建议交办会,督促各承办部门树立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代表的心血和辛苦落地落实。坚持重点督办制度,每年选取20件左右事关全局发展、代表意见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建议件,由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各专工委具体落实;由人大街道工委组织代表,对本组代表提出的建议全程跟踪督办;常委会会议年终专题听取区政府办理代表建议情况汇报,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办理高质量”。代表提出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建议,得到区政府采纳落实,获得群众肯定。
强化民生实事督办增实效。连续18年实行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从项目征集群众“点菜”,到项目确定代表票决,再到政府实施、人大督办,代表全程参与。区人大常委会优化督办机制,组建10个监督组,由区人大各专工委会同街道工委组织各代表组代表,对口督办人代会票决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重点项目,通过现场调研、走访群众、征集意见等方式,分步骤、分阶段跟进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切实发挥好支持监督作用。
三、立足“实”字,构建深度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新机制
落实“百千万”参与机制。每年邀请100名代表和群众列席常委会会议,每届邀请1000名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常委会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每届邀请10000名代表和群众参与常委会工作。推行参与机制第一年,就有近33万人次参与到常委会的各项工作中来,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变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实行“项目化”管理机制。区人大常委会采取“两上两下”方式征集议题,运用“项目化”机制管理议题,实现监督工作质量效果、代表主体作用发挥“两促进”。通过开展人大代表“集中调研月”活动,广泛征集社区群众、企业学校等各方面意见,同各专工委走访调研成果一并整理归纳、汇总上报主任会议讨论研究,经过“两上两下”反复论证形成年度主要监督议题,确保选题精准、契合民意、与区域发展同频。常委会议题采取“1+3”项目化管理模式,以“分管主任+机关专工委+街道工委+代表组”的形式组建项目组,确保调研有深度、审议有高度、督办有力度。人大机关、街道工委和代表组互联互动,既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提供保障,也解决了各专工委人力资源缺乏、专业水平不高等难题,更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触角。
坚持“三贴近”活动开展原则。通过贴近全区中心工作、人大常委会年度议题安排、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有效夯实常委会履职的民意基础。要求各街道工委把常委会年度工作和街道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就年度代表工作列出具体计划和方案,充分运用代表资源优势和智慧力量,促进常委会各项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每年春节过后,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对全区13个街道开展集中调研,解决街道工委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贴得不够、参与不够、协同不够等问题。
四、紧扣“活”字,充分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以监督管理激活履职动能。制定《**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围绕“促进区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充分发挥作用”的目标,从大会期间的工作、闭会期间的活动、发挥模范作用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其它应予登记的属于代表履职范围的工作和活动等四个方面,“清单化”列出代表应履行的23项职责,以积分和文字形式记录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每年年初的人代会上,将履职积分予以公布,确保所有代表在公平环境下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接受监督。
以特色创建推动创新发展。以“家站点”建设提档升级为基础,在全区13个街道开展人大工作特色创建活动,形成了“一街一特”的工作模式。华侨路街道深化“民声议事园”品牌,邀请省、市、区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士参加街居“民声议事会”,协调解决了“广州路260号网红打卡点危墙安全”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湖南路街道探索“多级联动、常态长效、全面覆盖”工作机制,以全省基层人大“第一窗口”为目标,打造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推动地区内四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江东街道打造人民群众参与街道人大工作“同心同行”工作特色,以“人员联组、活动联动、建议联提”三联工作法,将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履职和群众政治参与统筹联动。凤凰街道打造“代表驻家”平台,自主研发人大街道工委办公系统,实现代表日常工作自动分类归档、代表履职积分自动生成,强化“数字人大”建设赋能代表履职管理。通过特色工作创建活动,人大街道工委闭会期间的组织力、执行力明显提升,代表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各街道在助力区街发展、服务代表履职、配合常委会工作等方面实现新提高。
五、着眼“新”字,积极拓展数字化赋能代表履职新赛道
紧跟时代浪潮,全力搭建智慧人大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投入专项资金打造集信息交互、履职管理、民意收集、监督评价于一体的“**智慧人大”系统。代表可通过移动端APP或电脑端便捷登录,实时接收常委会工作安排、活动通知、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等资讯,打破时空壁垒,确保信息传递“零时差”。系统内置智能日程管理模块,依据代表参与会议、调研、视察等活动安排自动生成行程表,贴心提醒,助力代表高效履职。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代表履职数据深度挖掘,精准绘制履职画像,直观呈现履职优势与短板,为针对性开展培训、优化履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线上履职渠道,拓展民意汇聚广度。开辟“云端议事厅”,针对区域重大发展规划、民生实事项目等议题,组织代表与选民线上视频连线,开展远程研讨交流,打破传统线下座谈局限,吸引更多上班族、外出务工人员等群体参与,广泛汇聚各方声音。搭建“代表直通车”小程序,选民扫码即可一键反映问题诉求、提交意见建议,系统自动分类转办至相关部门,办理进度全程可视化跟踪,实现民意诉求从“纸上”快速驶向“掌上”,有效提升办理效率与透明度。利用直播功能,开展“人大代表走进直播间”系列活动,聚焦教育“双减”、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话题,代表现场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增进民众对人大工作、政府举措的理解认知,架起联系群众“高速路”。
强化数字监督应用,提升工作质效精度。在对民生实事项目、议案建议办理监督中嵌入数字化手段,为项目各环节、建议办理流程“量身定制”电子档案,从立项、实施、验收,到建议交办、承办、反馈,全流程数据实时录入更新,通过动态图表展示进度、预警提醒超期事项,确保监督靶向精准、有力有效。开发执法检查数字化模块,执法检查人员现场采集执法数据、拍摄取证,即时上传系统,后台依据法规条款智能比对分析,精准判定执法合规性,为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法治监督筑牢数字“防火墙”,以数字化创新驱动人大履职迭代升级,焕发勃勃生机。
六、聚焦“培”字,精心筑牢代表履职能力提升新根基
定制分层分类培训“套餐”,精准赋能。依据代表履职年限、专业背景、知识短板等差异,量身定制“新手入门”“进阶提升”“专业精研”等多层级培训课程体系。针对新当选代表,举办履职基础培训班,涵盖人大制度理论、代表法解读、议案建议撰写等基础内容,助其快速入门;对有一定履职经验者,开展专题研讨班,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等区域重点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深度剖析,拓宽视野思路;面向财经、法治等专业领域代表,组织专业技能特训班,深入钻研预算审查监督、司法监督实务等专业知识,锤炼“看家本领”,实现培训与履职需求无缝对接。
打造多元培训场景,丰富体验。创新运用“课堂+实践基地”“线上+线下融合”“本地+外地取经”多元培训模式。在区内设立社区治理、科技创新等多处人大代表实践培训基地,代表走进基层一线、企业园区,实地观摩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新兴科技成果应用,在亲身体验中汲取履职智慧;线上搭建“云课堂”,定期推送精品课程视频、电子学习资料,方便代表碎片化学习;定期组织代表赴外省市先进地区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兄弟城区在古城保护与更新、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人大工作经验做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激活履职“灵感源泉”。
建立导师帮带机制,传承引领。遴选一批政治素质硬、履职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资深代表担任“导师”,与新代表“一对一”结对帮扶。导师全程指导新代表参与调研、撰写建议、接待选民等履职活动,分享实战心得、传授技巧方法,解答疑难困惑;定期组织“师徒”经验分享会,新代表汇报成长收获、交流工作体会,在互学互鉴中加速成长,传承优良履职传统,厚植履职能力提升“沃土”,为代表高效履职、发挥作用筑牢坚实根基,推动**人大工作持续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