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含2023整改事项)

admin 2025-01-21 17:05:27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会前本人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统研读党规党纪,反复思考关于加强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以及系列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夯实了“思想根基”。对照“四个带头”,本人逐项进行深入反思检查,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主动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听取各方“真知灼见”,全面分析问题根源,明确整改“靶向路径”和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2023年学习贯彻创新理论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整改情况

2023年,学习贯彻创新理论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共查摆问题*条,所有问题已“挂账销号”。整改措施方面,着力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走深走实”,扎实落实“规定动作”,确保各项要求“有形更有效”;精心设计“自选动作”,创新工作思路,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探索“特色路径”,形成独具本地特点的实践模式。牢牢抓住“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活化教育载体,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加强“督导考核”机制,将监督重点锁定在领导干部掌权用权上,规范发文办会流程,提前明确工作留痕标准,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自律自警”,坚持率先垂范,严守纪律规矩,廉洁从政,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强化党性教育,倡导高尚精神追求,持续厚植党员干部“浩然正气”,做到“不沾腐、不染尘、防侵蚀”,引领全体公职人员在思想、作风、行为和关系上保持“四净”状态,展现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树立“务实作风”,聚焦民生需求,念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八字经。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关切的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实际问题,以务实举措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显“厚度”,确保利民惠民的目标落到实处,真正让人民群众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对照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

一是理论学习“抓而不实”。能够树立“四种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将集体利益置于优先位置,保持公仆情怀。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党建工作任务繁重的特殊时期,常以业务优先,忽略政治理论学习。通常“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现象多见,导致学习的系统性和自觉性不强,学习效果明显“打折扣”。

二是理论钻研“浅尝辄止”。作为党建工作的领导者,理论功底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石,自己的学习仍停留在“学原文、抄条文”阶段,对理论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宣讲时多是“照本宣科”,而缺乏将理论融入具体实践的思考与总结,未能“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与“学深悟透”的要求尚有差距。

三是政治能力“欠火候”。在实际工作中,自己从政治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仍显不足。有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敏感度不够高,对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现象未能大胆批评,斗争精神略显不足,面对复杂局面显得“手不够稳、步不够准”。

四是政治敏锐性“缺力度”。深刻认识党的历史使命与“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能够在战略层面做到站位高、定力足。然而,由于个人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对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理解仍显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剖析能力。面对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言论时,常“慢半拍”,未能及时作出有力批驳和有效引导,导致在斗争中未能充分彰显旗帜鲜明的态度。

2、在对照带头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强化作风方面

一是“宏观统筹”有余,“微观督促”不足。在增强党性、严守纪律、强化作风方面,有时倾向于在“大方向”上把控多,但在“小细节”上落实不足。例如,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的频率偏低,具体工作的跟进和指导不够精准。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上,对基层单位的督导和检查明显偏少,未能做到“时时抓、处处紧”。指导工作时,存在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导致部分措施无法真正落地见效。

二是“制度高挂”有形,“执行到位”乏力。在规章制度的执行上,存在“说得多、抓得少”的现象,对自身要求也不够严格。例如,在遇到一些工作难题时,与同事间的请示沟通不够深入,协调配合不够紧密;面对损害单位形象的情况,常选择回避而非直面解决。这种“退一步”的处理方式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三是“计划布置”详细,“监督落实”松散。对上级文件精神和决策部署,存在“研究有余,落实不足”的问题。与部门讨论和落实的频率较低,管理上更多偏向于业务指导而非细致监管。例如,在分管科室的管理中,监督手段明显不足,个别干部因监督缺失而出现懒政怠政的现象,严重影响工作效能。

四是“群众路线”虚化,“网络引导”乏力。特别是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缺乏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未能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化宣传模式。网上党建形式单一,难以吸引广泛关注,转赞评互动热度普遍偏低。具体来说,缺乏“用语言搭桥梁”的能力,无法有效激发群众参与感和认同感,未能在“网络群众路线”上开辟新局面。

3、对照带头在遵规守纪、清正廉洁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创新方面。

一是破解“老问题”的力度不足。在推动改革、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但“主动适应”与“积极应对”的策略显得不足,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尤其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些“难啃的硬骨头”依然束手无策,导致多年的积累问题久拖不决,不仅损害了职工利益,更让政府公信力受到挑战。这背后反映的,是缺乏“主动作为”的攻坚精神,以及面对困局时“苦功夫”不够的现实。

二是宣讲方式需“推陈出新”。当前,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中,虽然组建了宣讲团,覆盖各地基层,但方式方法却显得单一。以“照本宣科”的模式宣讲,“台上讲、台下记”的静默场景时常出现,与分众化、对象化宣讲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大水漫灌式的灌输未能抓住百姓的“心尖”,宣讲现场缺乏活力,未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这一问题亟需创新破局。

三是调研深度不够“脚踏实地”。面对改革的新目标与新任务,调研工作存在着“浮在表面”的问题,未能做到全面细致。具体来看,结合实际的细化方案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未形成“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举措。而调研作为改革的基本功,正是当前工作中急需补齐的“短板”。缺乏深入田野的“脚力”和问计于民的“耐力”,难以为推动改革提供精准支撑。

四是创新思维缺乏“点石成金”。党建工作作为“最需创新”的领域,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按部就班、固守成规。技术革命带来了挑战,也打开了契机,但思想解放和技术跟进却未能及时“合拍”。尤其在党建创新中,常常表现为被动完成任务多,而主动尝试新路少。尽管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但局限于环境和能力的束缚,“创新之光”未能照亮工作的方方面面,整体上仍然缺乏“生机与活力”。

4、在对照带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方面。

一是“带头履职”欠深度,官僚主义需警醒。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安排部署多、跟进推动少”的问题突出,呈现“表面紧、实际松”的状态。年初年末会议部署显得形式化,年中却常缺乏具体的督促检查。个人对核心任务的亲力亲为有所不足,更多依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形成“一人唱主角”的局面,对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研究不足,未能在风险防控机制上实现突破。例如,在下基层调研时,存在“陪同多、效率低”的现象,部分工作人员的参与显得“可去可不去”,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成效的弱化。

二是“责任落实”乏力度,廉政建设需实招。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方面,“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比较明显。廉政教育的形式以会议和谈话为主,内容单一、效果一般,导致教育氛围不够浓厚。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重规划、轻执行”,在日常监督管理上流于表面。比如,对干部苗头性问题虽然在会上“讲得硬”,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却表现出“执行软”的倾向,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难以充分发挥。好人主义思想盛行,对干部廉洁从政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严格监管,常见“只安排、不落实”的工作现象,监督工作的实际成效难以提升。

三是“党建责任”存空档,执行落实需补位。在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上,虽有明确分工和工作计划,但具体执行上“欠深入、缺检查”。责任制内容“宽泛化、表面化”,导致一些任务停留在纸面,工作实效不足。例如,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深度不足,思想认识停留在“浅层次”。此外,党建责任制不严密,执行过程常因检查不到位而陷入形式化,工作推进不够规范。以此为鉴,需通过“细化分工”“压实责任”,扎紧制度笼子,将党建责任的每一环节落到实处,补齐“最后一公里”。

三、典型案例反思与剖析

XX重大违纪违法的种种现象,不仅令人揪心、痛心,更发人深省。我们必须深挖根源、剖析症结,对症施策,归纳起来,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的“风化侵蚀”。个别干部在理想信念上逐渐滑坡,“精神补钙”流于形式。随着职位的晋升与环境的改变,不良思潮趁虚而入,商人腐蚀、下属拉拢等围猎式攻击让其初心蒙尘。加之长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对精神世界的自省与自律,导致其信仰之基被侵蚀瓦解,渐渐丧失了抵御腐败的“免疫力”。从初心使命到信仰迷茫,这一信念危机正是违纪违法的根源之一。

二是价值观念的“畸形偏离”。权力观的膨胀使个别干部自我膨胀,拒绝听取不同意见,肆意妄为。根本原因在于“三观”扭曲,“动机不纯”催生了贪婪的欲望。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在权力的温床上蔓延,滋生了无法遏制的私欲。从利令智昏到无可救药,正是“三观失衡”让他们失去了自我约束,最终迷失在膨胀的私利之中。

三是纪法意识的“模糊失守”。纵观违纪违法的行为轨迹,纪法意识的淡漠是重要推手。侥幸心理与赌徒心态让他们一次次越过红线,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正在自掘坟墓。从虚假谎言到受贿事实的遮掩,这些干部将党纪国法视作儿戏。从收受几千元到百万巨款,胆大包天的行为一步步将他们推向不归路,堪称自作孽不可活的典型写照。

四是监督管理的“形同虚设”。制度设计的漏洞与执行的松懈让问题滋生蔓延。涉及工程审批、财务管理和个人事项审核的程序不完善,“制度笼子”并未扎牢,使有心人得以钻空子。从工程项目到财务报销,违规操作屡见不鲜,而相关负责人履责不力更是助长了歪风邪气。最终,这些漏洞形成连锁反应,严重损害了系统的声誉与社会影响。

四、个人事项申报

五、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理论学习的“温度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然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学习政治理论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被压缩,更多地倾向于学习业务知识。尤其是在理论学习中,存在“临阵擦枪”的现象,对政策理论的理解停留在需要时才学、急用时才补的浅层状态。这种“学习应急化”直接导致理念功底不扎实,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工作成效也未能达到预期的高度。

二是党性修养的“刻度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片面认为完成硬性指标就是做好了工作,在项目推进上投入更多精力,却对基层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缺乏深入了解。工作中瞻前顾后、不敢大刀阔斧推进改革,有时还担心“好事办砸”,反而束手束脚。与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相比,在思想境界、为民情怀、责任担当等方面仍有明显差距。说到底,这反映出理想信念的高度不足,权力观、利益观和政绩观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性修养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主体责任的“力度不够”。作为部门领导,肩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重任,但在实际落实中,批评教育和提醒同志时常碍于情面,难以做到动真碰硬。对干部的日常检点和帮助也存在不足,尤其对一些小的作风问题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免影响和谐氛围。这种好人主义心态使得作风建设的标准有所松动,未能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的引领作用,从而在干部队伍管理上留下了隐患。

六、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筑牢政治意识的“主心骨”。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廉政勤政为民。坚持以学习为“加油站”,抓紧抓好理论武装,深刻领会新思想,吸收新知识,借鉴新经验,研究新矛盾,破解新问题。将学习作为提升班子建设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月至少学习*次,每年集中学习研讨不少于*次,并深入基层点开展督学活动或讲党课两次以上。坚持以党的政治规矩和纪律为“准绳”,修炼“政治之身”,锤炼“党性之魂”,增强“能力之本”,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校准初心和方向,与党同心同德、奋勇前行。常怀“感恩心”,铭记党的培养教育;常照“明德镜”,以先进榜样鞭策自己;常查“差距表”,查不足、补短板,为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钙质”。

二是锻造政治能力的“压舱石”。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深刻领会党中央在应对百年变局和风险挑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强化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将政治要求转化为行动担当,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抓工作。以政治大局为“风向标”,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用政治能力作“指南针”,将理论自觉转化为实践自觉,以担当作为书写履职新篇章。通过强化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讲政治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更加坚定的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展现履职担当的“硬实力”。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担当的重要论述,坚持“忠诚履责、尽责有为”的使命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将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目标”。坚持心系群众、情贴群众、行入群众,带着真情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基层一线,每年驻村调研时间不少于90天,带着责任与担当了解实情、解决难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坚决摒弃懈怠思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做到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以实干和担当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四是严守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命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以思想建设锻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红色铁军”。要通过构建常态化廉政风险教育机制,打好廉政建设“组合拳”,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与规矩意识。将党规党纪的执行情况全面融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嵌入领导班子和干部目标管理“考核表”,并列入监督执纪问责“清单化”管理,确保责任落地、监督到位。以目标为导向、问题为切口、结果为检验,打造“靠得住、信得过、能打胜仗”的党建班子,构建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政治生态。

以上是我的自我剖析,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我将以诚恳态度虚心接受,并逐项改进落实,也请大家监督,鞭策我不断提升,为组织和工作交出更满意的答卷。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