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济周刊一篇秘书发文猛夸老板的文章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民的热议,这篇名为《x眼中的X集团总裁X》的文章中,X 被描述成“吃穿用住都不奢靡”,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文中还描述X有天眼、掌握万物规律。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一些宣传报道中出现了文不符实、导向偏移的“高级黑”现象。相较直截了当的“黑”,这类“高级黑”的手法更隐蔽、更危险,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剔除。
“横看成岭侧成峰,天下招数各不同”,浅析“高级黑”的常用套路。“高级黑”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更易于引发受众逆向思考,故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传播范围更广,给受众留下的印象也更难消除。当前流行的“高级黑”在行文中表现出三个特征:修辞手法多用讽喻。采用讽喻的手法对事件进行报道分析,既引发了受众的关注,又从修辞上使受众从心理上产生反向解读的倾向。关键细节含糊不清。没有前因不讲后果,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都是空白。吸人眼球引发关注。实现观点最大程度的传播,主动迎合最新的舆论热点。通过梳理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流传的“高级黑”,其表现形式与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一是过度渲染先进典型,不接地气的“高大上”。有的对典型极尽夸张渲染,把典型说得尽善尽美,把许多人的事加在一个人头上,造成真实性缺失;有的加入许多主观因素,想当然地拔高典型的意义和作用,使典型脱离实际。这种赞美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什么事都上升到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用那种高大全的形容词去渲染,否则会让人反感。这种正面宣传不但无法塑造先进人物的形象,反而损害了他们的形象,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让受众无端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这种类型的“高级黑”不仅损害了单位的公信力,也损害了先进人物的真实形象。例如新婚之夜抄党章,这样的宣传显然用力过猛,让典型失去了人性,远离了真实。二是虚报成绩掩耳盗铃,欺上瞒下的“假大空”。知道一些人讳疾忌医,明明有病,告诉你没病,很健康;明明是“红肿或溃烂之处”,却夸它是“艳若桃花”。知道一些领导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下面明明出了问题,却不去面对和解决,营造歌舞升平,直到酿成了灾难,还对上隐瞒不报。把坏的说成好的,让人听到的全是喜讯而没有坏消息,最终把小病捂成了大病,把小问题捂成了大问题。例如某单位扶贫成绩被群众举报,经调查不属实,在全省通报,本单位党委也受到严肃批评。这些“成绩全靠吹、事迹全靠编”,人为假造的事迹一旦被揭穿,就会让老百姓产生“信任危机”。三是盲目炒作引导舆论,居心叵测的“非主流”。目前我国周边局势多变复杂,舆论环境深刻嬗变,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聚光灯,新闻宣传哪怕“失之毫厘”,都会被读者第一时间揪住。比如,明明有扶贫干部与贫困户结婚是一则很平凡的爱情故事,却非要扣上“扶贫送老婆”的帽子。类似“乌龙”接二连三,无疑让人深思。正面宣传“红”转“黑”,有的或许是当事记者无意为之,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态度偏差所致。要么根本不了解实情,不进行详细调查,就凭个人想象端出一篇浮夸失真的“政绩文”;要么为博眼球,总想“出其不意”给朴素事实添一些噱头、加点花边。如此种种,非但没起到正面效果,反而弄巧成拙,造成了极负面的观感,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外交影响。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出彩才能引人议”,深挖“高级黑”的深层动因。在“高级黑”的影子里投出了诸多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深入挖掘更值得深思。一是习惯以“先入为主”的“盲动思想”来看待问题。活动还没开始,听风就是雨,认为要抢占先机,先入为主搞大者为强。大张旗鼓搞动员,浩大声势搞策划,盲目乐观搞设计,自成体系搞方案;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不认真抓“规定动作”,挖空心思搞“自选动作”,还特别嘱咐“痕迹”一定要留好;一些单位为了“脱颖而出”,热衷于形成自己的“特色”“亮点”,喜欢把一些增光添彩、抛头露面的事放入计划,把一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事一脚踢开,一味标新立异、翻新花样,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工作华而不实,如此“先发制人”给了“高级黑”孕育的“温床”。二是习惯以“曲意逢迎”的“唯上理论”来面对问题。个别单位工作不扎实,工作不落实,见各级都强调重视,就想搞点活动见报争彩头,在领导那里挂上号;领导在与不在不一样,上级来与不来检查不一样;图虚名做虚功,重显绩轻潜绩,抓有形的多,抓无形的少,难以给上级留下印象的事不做,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如此“善解人意”给了“高级黑”成长的“营养”。三是习惯以“好大喜功”的“政绩观念”来解决问题。活动刚一部署就催要情况,想形成热潮、立竿见影,急于出成绩、出经验。检查评价扶贫成效,脱离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只盯着上了多少新闻报道和写了多少汇报材料。座谈汇报,讲成绩头头是道,绘声绘色,热热闹闹,讲问题遮遮掩掩,躲躲闪闪,轻描淡写;讲评通报对矛盾问题轻描淡写,不敢点到具体人和事,不痛不痒,做做样子,如此“功成名就”给了“高级黑”开花的“沃土”。
三、“问渠那得清如许,落实制度从严来”,抵制“高级黑”的对策措施。当代中国青年在面对各种“高级黑”时应自觉行动起来,围绕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唱响时代主旋律,正方向正能量、有温度有作为。一是以心换新,真正感人的报道需要平等视角。新的题材,新的内容,需要用真心用平等视角去发掘工作生活中善行善心,而不是靠“高级黑”式的报道博人眼球。个人奉献,艰苦朴素的精神必须被倡导,但不应该是以单纯追求自我牺牲,物资匮乏为基础,展现群众服从命令是好事、宣扬战胜艰苦环境精神是好事,但前提是不能过分夸大。要严把宣传关口,对于传统保底苦情式宣传报道要在质量和数量上加以控制,对事迹真伪要广泛倾听所在单位广大群众声音再发言。二是以勤换情,模范表率的报道需要生活积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勤走访才能赢得群众真情流露。事实证明,好东西来自一线、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群众中间,只有用简单的语言,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解读,群众才能欣然接受;只有把大家关注关心的问题用大众化的语言阐明,群众才能感同身受;要善于用敏锐的舆论感知能力想群众之所想,用通俗易懂群众语言道出各类政策措施,用言简意赅的文笔写下群众容易接受的文字,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三是以立换力,有血有肉的报道需要掌握火候。形象不能只靠用力吹捧,要立起精神内在的旗帜。同样任何好的食材,若片面性和绝对化。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少贴标签,宁可说的不足,也不要说的太满。一个有血有肉、喜怒哀乐俱全的典型形象,更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只有还典型以真实,不过分粉饰,才能让大家感到可亲可敬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