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为什么有的人写材料总能冒出新词妙句?

admin 2022-09-07 15:25:53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单位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明明跟你来报到的时间差不多,却总是在笔头功夫上胜你一筹,凭几篇材料很快就赢得了领导的赏识,甚至连提拔都能比别人快一步。他们到底有什么秘诀呢?经过观察分析,笔者感到,关键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么几个法宝。 

法宝一:心思细腻,留心文字 

这是性格上的要求。要胜任材料岗位,必须要对文字非常敏感,有时候甚至需要有女性般的的细腻心思,善于体贴入微观察感悟工作和生活,特别是目力所及的文字,能够极其敏锐甚至病态地察觉和解读文字的意义,甚至在见到后就能惟妙惟肖模仿,直至融会贯通,纯熟驾驭。大大咧咧、粗枝大叶,或者目中无文、对文字视而不见的人,都是不能胜任写材料的工作的。 

法宝二: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这是阅历上的要求。很多人认为能写好材料一定要资历深厚,但一些工作时间很长的人却总也写不好,原因就是他的时间没有用在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思想上,甚至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不清楚,以至于交谈之中常常发表一些反智言论,更不用说胆识、见识和学识了,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字难免也是苍白、粗鄙、浅薄的。而一些年轻人写出的文章,往往见识独到、鞭辟入里,就是因为平日里观察了工作和生活,积累了足够的思维素材,这就告诉我们要当一个“有心人”,把事情都看在眼里。 

法宝三:遍览群书,才思敏捷 

这是底蕴上的要求。写材料就像是榨豆浆,用语言文字作水,把豆子的营养和风味——也就是思想——萃取出来,除去豆粕——不需要的废话。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上好的“水”和“豆”。没有深厚积累的底蕴,思维就会被限制,写作时就不可能迸发灵感。这里的书,也包括前人写的各类文章和材料,这都是活生生的案例和实践检验过的教材。 

法宝四:惯于思索,善于总结 

这是习惯上的要求。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反过来也可以这么说,思想是语言的实质。材料(也即文章)写得好的人,总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和热情,喜欢研究、琢磨、玩味,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进入他的眼界的新鲜事物。在一番“格物致知”之后,也总是喜欢总结出个一二三,想方设法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规律特点梳理清楚。更进一步地,他们常常还会想一想这个事情能不能为我所用,比如对我认识世界有没有启发?于我丰富经验有无助益?甚至要考虑一下要不要写进材料? 

法宝五:情怀深厚,追寻义理 

这是悟性上的要求。爱好写材料的人,总是给人一种“天真”感,他们对工作是真心实意想干好的,对事业是诚心诚意倾心的,对组织和群众是有责任感的,这往往就成了一种所谓的情怀,也就是某种理想主义。在这样的理想主义指引下,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想要追寻某种近乎“真理”的“彼岸”,于是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驰骋、收获。他们带着“以文辅政”的崇高理想,把自己对理性、对真相、对本质的热切追寻,化为码字的动力。动力足了,出品自然好了。 

法宝六:坚韧执拗,不易妥协 

这是品质上的要求。材料岗位干久了,都有职业病,那就是见不得错字病句。而目之所及的错字病句又此起彼伏,指出吧,别人觉得你显摆,不指出吧,自己憋得难受。久而久之形成强迫性人格。进入到工作中,那就是对自己产品标准比较严苛,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句话,必须全部捋顺了、读通了才定稿。他们写不出来的时候也是有的,此时就像一股邪火焚于五内,翻箱倒柜、百度谷歌,非要把这个偷心贼抓住示众才罢休。古人讲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即是如此。实乃吾辈楷模!

标签:老秘论道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