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文稿写得精彩、写出特色,给人以强烈震撼力?我的体会是贵在“弃长求精”。这里说的“长”,是指有意无意将文稿添枝加叶,把本应言简意赅、精练表达的文字,堆砌成冗长拖沓、空洞乏味的烦人话语。时下,一些文稿不分场合、对象,本可短短几句就能写得清,非要空话套话来来回回说。这样的长文稿容易让受众大脑疲劳,甚至心生厌恶,难以达到教育人、引导人、武装人的目的。
孔子早就用“辞达而已矣”来说明文辞的确切与否不在于长短。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仅用1200多字就阐明了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毛泽东同志把长文看作是“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他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00多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里的文章都短小精悍、文风朴实、富有新意,可谓文稿写作的典范。
相比于“长”,“精”显然更难。我理解的“精”,一是精深。把握时代节拍,通过分析、归纳、概括提炼出深邃思想。二是精练。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把观点讲清楚、说明白。三是精细。考虑要周延,通盘布局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四是精准。理论观点、经验做法、对策举措要有理有据,针对性、操作性强。五是精彩。注意语言创新,多用生动明快的文字,让人耳目一新。
古人常以“匠心”喻“文心”,构思精妙、有理有据的文章被称为“匠心独运”。“弃长求精”的过程,也就是“匠心独运”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以下五点:
一是政治要求牢记心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文稿写作的灵魂和生命。机关文稿代表的是党委声音、领导集体意志,是要付诸实施、具体实践的,凡是涉及党的理论、路线、方略等重大观点,必须准确表述。
二是素材积累广泛深入。要做到言之有物、切中肯綮,就需要写作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要坚持读书学习,功夫下在平时,理论武装自己先行一步。要学好中央和地方各类文件、讲话、资料等,打造一个涵盖广泛、分类科学、及时更新的素材宝库。只有充分利用好宝库里的知识,才能自如转换频道、切换方式,使文稿内容充实、精练。
三是谋篇布局聚焦主题。“打蛇打七寸”,文稿写作应紧扣中心工作,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标题要高度凝练、形象鲜明,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提纲布局上要清晰、周延、勻称,做到严丝合缝。逻辑上要线索清晰、层次上要前后照应。逻辑和层次要体现在整体框架和每个部分、段落上。要及时将思路明确、对策务实的调研成果转化为文稿内容。
四是语言表述顺畅严谨。语言表述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组织,做到前后呼应、顺其自然。落笔的每个词、句、段,都要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严密的逻辑思维、精准的材料数据之上。无论是写情况、摆事实,还是找问题、讲道理,抑或是提要求、作部署,都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切实做到表达严谨、用语精准,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五是勇于创新贯穿始终。要敢于自我革命,不断突破和超越,不怕吃文字的苦,不惧码文字的难,始终朝难处走、在新处攀、向深处钻。要培养文字爱好,在写作中感悟思维高度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要在写作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者。要坚决同粗制滥造、差不多即可的思想作斗争,不要“过得去”,而要“过得硬”。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味反对长文,文稿长短也要“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只要内容必须长文说明,讲出来的文字能打动人,也未尝不可。但是能“精”的,切记不能过长。“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作为“写字人”,就应该秉持“字字心血、句句汗水”箴言,把文稿写作作为职责来坚守,作为使命来践行,作为自身形象来打造,在“弃长求精”的征途中,不断锤炼出“匠心独运”的好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