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工作一定要掌握方法和技巧。
下面这6个在体制内工作的潜规则,都是干好工作的必备思路和技巧,不然再有激情再有努力,也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要么费力不讨好,要么处处得罪人。
规则一:干工作不要那么快
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是,在体制内工作,工作是永远干不完的。
有时候,你越想把工作干完,就越会有工作接踵而至。因为你干得快啊,因为你干得好啊,那领导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就肯定会有所侧重和把握,毕竟交给你他最省心省力啊。
事实上,有时候还不能干得太快。
比如说,领导让你3天完成一份材料,你若是加班加点1天就搞完并提交了,领导不仅不会认为你积极努力,反而还会认为你不够用心、应付差事。
把握节奏很重要,过快过急不仅不会得到想要的好评价好看法,很多时候还会适得其反。
规则二:干活真不是越多越好
干得越多,就一定越好吗?诸多事实已经反复证明,这是一个伪命题。
任何一件事情,我们在干之前,都要先思索一番,干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成本有多少,预期的收益有多少。如果来者不拒且来了就干,那多半会陷入应接不暇的凌乱之中。
干得多,错得多,可能的担责就会多,这是现实。
所以,干工作一定要有重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说,领导重视的工作,领导单独交代的工作,要着力干好,毕竟这些工作领导马上就能看到。
闷着头苦干,任劳任怨,确实是好品质,但是在体制内工作,一定保护好自己的热情。
规则三:说话留心,凡事小心
老话说得好,祸从口出。在体制内工作,少说话绝对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开会研究问题的时候,当你还不清楚领导的意图时,不要轻易表达观点或看法,因为万一与领导的想法相违背,那就无形中被领导记恨了一笔。
聪明的人都知道,先判断形势,再斟酌应该怎么讲。
再比如说,不要跟同事吐槽单位,或者抱怨领导,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同事是怎么想的。万一他转过身就去领导那里打小报告,去邀功去了,那你岂不是怎么也洗不清了。
最好少说,实在要说,那也要说远不说近、说外不说内、说好不说坏。
规则四:听话要听言外之意
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这个“音”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表象之下的真实意图。
听不懂别人话的人,永远都是“局外人”,永远都慢上那么一个节奏。轻则被别人认为是情商低,没“眼力劲儿”;重则被孤立冷落,淡出重要的圈子之外,失去进步的机会。
要听别人怎么说,更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这样说。
比如说,年底了,领导找你并问你有没有什么想法,你可千万不能云里雾里。这是领导在给你机会,有个人想法一定要积极表达,你不表达,领导就无法施恩于你。
好东西,领导肯定不会不明不白地给你,你先说出来,领导才好给你嘛。
规则五:经营人际关系也很重要
虽然人际关系是一种伪价值,但是在体制内,还必须懂得经营、善于经营。
人际关系好,认识得人多,那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就会顺风顺水。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情报,不至于瞎忙乱忙;另一方面,工作之中也都是人情世故。
体制内的关系就是这样,你帮助我,我帮助你,相互帮助而已。
所以,在研究业务工作的同时,也要拿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赢得支持。尤其是要好好研究如何与领导相处,获得领导的支持。
要知道,领导认可你说你好,你才会事事顺利,否则到处都是掣肘。
规则六:努力并不等于好结果
如果努力了付出了,就能获得好的结果,那体制内的成功就太轻松、随便和容易了。
也就是说,在体制内工作,努力是有上限的,努力能够取得的东西是有限的。比如说,“草根”选手再怎么优秀,再怎么努力,他的“天花板”都非常明显。
这也是体制工作深层逻辑的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太会心态失衡。
我曾经遇到过的一个领导,说过这样一句非常简单直接的话,他说:“凭什么你一个人的努力,要比得过别人三代人的积累和奋斗呢。”虽然露骨,但却现实。
在不该怀有期待的事情上,放弃幻想,其实也是一种能力,一种自我平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