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我也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只要足够用心负责,就一定能够干好工作、赢得支持;但是,吃了很多亏、碰了很多壁以后,我才明白,当领导绝不是认真负责就能管好团队、带好下属的,既然身处管理岗位,就一定要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我梳理总结了一下,以下4种行为最影响团队管理,也最容易削减领导的管理权威。
01
不知道距离产生“美”,和下属走得太近
和下属走得近有好处,那就是能够充分了解下属,并和下属打成一片。但是,和下属走得太近也有弊端,那就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容易受到感情的影响,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
如果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你能克服情感上的影响,该提要求提要求,该批评就批评,随时可以做到“翻脸不认人”,强力推进工作,那和下属走近点也无妨。
事实上,很多年轻的领导,一开始也是奔着了解下属,以及融洽工作氛围的目的,和下属走得很近。但是,到了开展工作的时候,却抹不开情面,不敢说不敢讲,无形中成了管理上的“老好人”。
即便敢于“翻脸不认人”,最终也不是很好,因为这时候很多下属从情感上无法理解,会认为领导是个“两面人”,更加不认可领导。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一开始就不和下属走得太近,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大家不妨看看那些身居高位的领导或职场大佬,哪个不是说话留三分,任何时候都把准定位、保持距离。
02
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就随意评价和定性
领导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任何时候都要做出最权威、最准确的裁定,如果没有道理或者有失公允,那自然会很影响在下属心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我就吃过这样的亏。
我刚走上领导岗位那会儿,干事创业的心情非常强烈,对安排下去的工作要求得非常严、抓得非常紧。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平时比较老实的下属,没好好干工作,我上去就是一番批评和指责。当时感觉没什么问题,后来才知道这个下属是家里面出了一些情况,而且还比较严重。事后,虽然我也间接地向下属表达了歉意,但那件事的影响始终都不好。
有两种行为,是领导一定要竭力避免的。其一,是批评错了人或者批评得不对;其二,就是向下属道歉。要知道,领导身上的任何问题在管理中都会被无限放大,有上那么两三件糟糕的事情,领导的权威和公信力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切勿轻易评价或定性。
03
工作阻滞的时候,不能聚焦于解决问题
俗话说得好,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就能成为多大的领导。也就是说,看一个领导的水平如何,就看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参加工作近20年,对此也深有感触。对于领导来说,解决突发应急问题绝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而且也是领导综合能力水平的高度体现。解决得好,马上收获权威和影响力;解决得不好,瞬间就被下属看扁了。
然而,很多领导在遇有问题时的做法,却连及格分都达不到。很多领导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让工作尽快回到正轨,而是对当事人无情地批驳。
责任的区分,什么时候都可以,当事人也跑不了,但是问题解决的早晚却严重影响着工作的推进,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却到处散步负面情绪,这样的领导带不好团队。
所以,当工作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不妨先聚焦于解决问题,凝聚大家的聪明才智集智攻关,事后再好好总结。要知道,领导的格局和角度往往决定了工作的质效和下属的状态。
04
安排工作责权不清,不懂得识人和用人
有的领导在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一股脑地把责任推给下属,说是下属的无能或死板导致了工作的阻滞(现实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领导的统筹谋划能力和安排部署能力,才是决定工作质效的关键。
举个例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看似是马谡不听招呼不守规矩,擅自改变兵力部署,导致了街亭的失守,错失了重要战略地域。但实际上却是诸葛亮的用人不当,或者说是诸葛亮的工作安排有问题。
诸葛亮明知马谡可能擅自改变部署,还特意对马谡再三强调和要求,最终马谡还是改变了部署,难道诸葛亮就不能安排一个绝对听招呼的人去驻守街亭吗。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跟着有水平的领导,啥问题都不是问题,而且干工作还轻松加愉快;而跟着无能的领导,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越干越想撂挑子不干了。
所以,领导的识人用人非常关键,谁适合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不让张飞干搞文案的活。另外,责权也要明确清楚,不能俩人负责一个事,或者只给责不给权。
后记
其实,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分配好工作并搞好团队管理,而管理一方面在于管理资源,比如说人事权和财权,另一方面也在于方法、策略和技巧,领导有没有权威和影响力。
总之一句话,下属想干、愿干、能够好好干,就是领导或管理者最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