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是想学成一样东西,还是想干成一件事情,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兴趣、勤奋、坚持、得法”是缺不了、少不得的关键要素,是成功路上的“通行证”,是学有所成、事有所成的“硬通货”。
一是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凡成功者,“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产生浓厚的兴趣,结果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从小爱好做实验,最终成为大发明家;陈景润喜欢数学,也就有了后来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对事物或者说你所从事的事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便会满怀着热情、充满着激情。有了兴趣,就会心无旁骛、专注入迷;有了兴趣,便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了向往和信心,便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有了兴趣,就会变“要我学”“要我干”为“我要学”“我要干”,内生动力如朝阳磅礴而出、似泉水迸发涌动。那么,人的兴趣从何而来?兴趣从好奇中来。好奇会激发内心一种探索的冲动和欲望,“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求知的好奇心使然,而一次次的获得和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浓厚兴趣,对于内心深处的好奇之苗要注重培育,让它不停地生长。兴趣从趣味中来。兴趣兴趣,有了趣味才有兴致,没趣的事情哪来的心情去做,对于心中的趣味之光要注意点燃,让它不断地闪亮。
二是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勤有功,嬉无益”;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等等,这些话昭示了勤奋成就人生、逆转人生的朴素道理。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练字,练完之后就会在家门口的一口池塘里洗笔,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学书法,有一次他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十八口大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十八缸水写完就知道了。”王献之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终于写干了十八缸水,开创了一代书法新气象。父子两代人一起诠释了勤奋的真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奋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最佳捷径,再高的智商和天赋离开了勤奋都无从谈起、一事无成。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郭沫若也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吃遍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比他人付出更多一些、更努力一点、更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便能心想事成。吃苦、耐劳是勤奋的左右手和亲兄弟。
三是坚持。做任何事情,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这是大量正反两方面事实反复证明了的真理。难在坚持、贵在坚持,成在坚持、赢在坚持。坚持就是一种坚守,是对既定目标的一鼓作气、一如既往、一以贯之乃至一往情深,坚持需要毅力、耐力和定力。人生好比登山,一路或许有不少岔路、斜路甚至歪路、错路在干扰、诱惑,这时候是对一个人定力的考验,要看准方向心无旁骛。一般来说,登山的路前面走起来相对轻松容易些,而越到后面接近目标的时候,越是对一个人毅力、耐力的考验和挑战,“无限风光在险峰”,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坚持就是胜利。著名的“荷花定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坚持和毅力。不少人就是在最后关头退出,选择了放弃,败在“最后一公里”,倒在成功前的“一米线”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是最宝贵的状态。
四是得法。凡事都有方法,学习有学习的方法、工作有工作的方法;凡事也得讲究方法,方法得当、有效,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方法是对蕴藏于事物本身的内在特点和规律的揭示,是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和做法。换言之,方法好比过河的桥和船,找到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便找到了方法,便有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和钥匙。然而,现实中一些人或不重视、不讲究方法,或苦于找不到有效方法,更不善于创造新方法,盲干、蛮干者有之,依葫芦画瓢、凭想当然“吃饭”者亦有之。得法,在于获得有效管用的方法,它或是老师教的,或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或是书本上学的,或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无论怎么得来的,科学得当、有效管用的方法是做好事情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文秀,来源:徐文秀思考
服务热线
4001-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