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年,职场流行最多的一句话,大概是“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最初都是一腔热血,希望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而实现自身价值,当下社会最直观的衡量标准,莫过于权力和金钱了,很多拥有权力和金钱的人,在他人和自己看来,都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权钱名利人人趋之若鹜,但当普通人只能卷自己时,社会的运转法则早就在卷资源、卷背景了,单一的标准,卷不过别人多重的叠加,因此,卷又很难,但躺也不容易。
所以,大部分人在卷和躺中反复横跳,看到希望的时候,就奋发图强想做一点事,但卷到后来发现,希望渺茫,又觉得还不如躺,但躺又躺的不甘心,不安心,躺的无意义感和生活的压力如影随形。
说到底,能找到自洽的方式并不容易,我曾亲身经历,也曾亲眼目睹身边的人从卷到躺,也从躺到卷的经历,其中种种,如今想来,催人奋进中,也让人辛酸。
罗琳是我的在新疆工作一年后转来的舍友,那时候,我原来的舍友结婚搬走,宿舍在空置半年后,迎来了新舍友。第一次见罗琳,是某个夏天的中午,我刚回宿舍,就看到里面房间,有人正在收拾东西,她见我进来,也客气地跟我打招呼。她皮肤白皙,个子高挑,瘦瘦的,留着齐耳的短发,眼睛亮亮的,穿着蓝色牛仔阔腿裤,白色的娃娃领短袖,这让她看起来年轻又利落。我主动帮她收拾床铺,整理衣服,她说,她是从地方借调过来的,领导看中了她写的材料文章,特地把她借调过来。她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充满一种骄傲和兴奋的神色,她说,她要抓住这次机会,说不定她就能留在这里。她对留在这里,有一种笃定的自信,她对自己的能力是深信不疑的。那天因为我们去得晚,食堂里人已经不多了,我和罗琳挑了一个靠墙边的位置坐下,她看起来文静,但熟了以后话很多,而且讲话的时候,轻声细语,让人听着很舒服。我喜欢跟她聊天,她跟我讲她小孩现在上一年级,她老公自己开着广告公司,她说,她这次有机会借调,她很开心,她觉得是个机会。罗琳在原单位负责宣传科,但她觉得领导并不重视她,科室里老员工居多,大家工作懒散,等着退休,她工作难以推进,这样持续了两年,她实在觉得看不到希望,而这次借调,重新让她燃起了斗志,她想着,如果能留在市政府,她就把孩子接到身边读书。我也替她高兴,我们那次虽然第一次见面,但很多感受经历相似,不知不觉就感到很亲近。她也负责写材料,但我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导,所以交集并不多,只是在偶尔吃饭的时候碰面互相闲聊几句。她工作很拼,经常晚上十二点多才能回来,第二天又早早去,我俩虽然在一个宿舍住,但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罗琳那年记得好像是三十三岁,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她有迫切地想改变现状的想法,她要把孩子接到市里,也想多多挣钱让爸妈安心养老。当时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在体制,她一定有这个能力,她逻辑清晰,考虑问题全面,我有拿捏不定主意的时候,常常给她打电话,我们在电话里商量对策,她好像什么都可以搞定,有一种游刃有余的轻松。记忆中,唯一一次她工作出错,是给领导的讲话稿中,出现错误,领导当时也没发现,有一天,她忐忑地找我商量,是否要去找领导说明。我到现在也记得那次的情景,她忧心忡忡地把我拉到楼梯间,跟我说明事情的原委,让我帮她一起想想办法。楼梯间的光线阴暗,照在我们的脸上,使她的脸一半陷入阴暗中,一半在光明中,她像是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忧虑可能会出现的坏结果。那一刻,我就感觉我们像是被什么牢牢束缚住一样。但束缚我们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内心的渴望,是渴望上升的想法。我们唯恐因为某一次犯错影响前途,而一层一层的领导,不过也是利用每个人心中的这点渴望,让所有都臣服于权力的规则之中。但我后来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错误,当时何至于那么焦虑恐惧呢,谁又能保证不犯错呢?领导也可能犯错,只是,领导有了评判别人犯错的权力,但这权力,也不是领导天生就有了,也不过是制度赋予他的。我记得我俩那次商量完毕后,一致认为要主动跟领导承认错误,后来罗琳说,她跟领导沟通了,确实没多大事,但之前不必要的担心,还是让她困扰了很久。我觉得,单位里工作,其实累人的反而就是这种担心,心累。处处谨小慎微,处处左思右想,总是在想领导会怎么想,怎么看,说了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影响。罗琳在工作借调一年后,如愿留了下来,她非常开心,还特意打电话告诉我,但没多久,单位例行体检,她体检出卵巢结节,她去做了手术。虽然不是很大的手术,按理说也要休息半个月,但当时恰好处在年底开大会最繁忙的时候,她休息不到一周,提前又返回了工作岗位。我也劝她,要多注意休息,她却说,在原来单位边缘化的那两年,她真的是受够了白眼。大家都摆高踩低,那时候一把手不看重她,所以,她逐渐被边缘化了,她说,那种滋味并不好受。最开始她也想开了,孩子还小,但后来她发现,单位里,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就是风向标,她不受重视,连刚入职的年轻小孩都轻视她,很多工作推不动,但上级单位又动不动检查,天天疲于应付。所以,她说她很满足,虽然辛苦一点,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她老公这两年广告公司收益并不太好,孩子上小学补课、课外班各种都需要钱,她没办法躺平啊。不管是从什么角度来讲,靠个人能力赢得尊重,本身是有尊严的一件事,也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每个读书多年的人,哪个人没想过出人头地?一直觉得,教育本来也是一套筛选机制,筛选出来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希望改变命运的人,也是有韧性,有意愿实现目标的人,要不然升学、入编哪一样都可能被淘汰。所以,哪个刚进单位的人,肯定也曾踌躇满志过。罗琳成了单位里写材料的笔杆子,人人都觉得罗琳前途无量,但那一年的晋升,罗琳却意外落选。她有些心灰意懒,去找领导,领导最终给了她一个副职,但是,她心里清楚,不过是一个干活的虚职。后来,她观察领导提拔的人,发现很多人都是领导的校友和有背景的,才发现,不知不觉,领导在单位里网罗起自己的一张关系网。这个网内都是领导信任的人,或者说天然血缘亲近的人。那一次,罗琳再一次感觉到心灰意冷,她邀请我一起吃饭,我们去吃了烤鱼。饭桌上,她给自己倒了满杯,她说,她能理解领导,提拔重用同门校友,天然省下了很多信任成本,其他人还需要考察,同门,就像是血缘、姻亲一样,省去了额外的信任成本。只是,她还是觉得不甘,很多活都是她在做,明明她比正职付出更多,做了更多事,为什么领导需要她做事的时候,让她冲锋在前,分封的时候,又选择自己人呢?其实说白了,因为能拿出来,供给普通人的激励资源太有限,可能很多人,奋斗一辈子,得到的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她看清了这个规则的残酷,这个规则是那样客观地横亘在那里,而她作为一个成年人,能做到的,只能是理解规则,哪怕是潜规则。但理解归理解,她还是感觉到一种无力,大约是她心里的烦闷,才喝了一杯, 我就感觉她有点醉了。她朦朦胧胧地哭,抽抽噎噎地,她说,但是她没法躺平,对于躺平的人来说,其实领导并不损失什么,顶多气愤一下,然后重新招人,毕竟总有更便宜的劳力,等着进入这扇门。而至于雇佣劳动力浪费的资源,领导才不会考虑,毕竟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她躺平了自然又会有人顶上,什么笔杆子,写的那些有什么意义,装点门面的东西,好一点和差一点区别又不大。说完,她就趴在桌上嚎啕大哭,我从来没有见过她那样的状态,多少次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她,多少次她自信她能搞定的时候,都让我误以为,她是无坚不摧的。
我给她要了一杯酸奶,叮嘱她喝完。然后就那样,静静地陪着她,安抚她。那一晚,一盘烤鱼,在炉火上滋滋冒着热气,直到热气渐熄,直到那条烤鱼变得冰凉,我们却都无心下筷,我看着对面的罗琳,才过了一年多,她却老了很多。想起一年前,站在宿舍阳光下收拾床单,宛如一个小姑娘的她,如今脸上多了很多皱纹,特别是眼周。她跟我讲她初入体制的时候,跟我讲她生完孩子被无视的那两三年,她也跟我讲,她刚接调到市政府写材料,为了留下来那些每天奔跑不息的时间,她说,她很累,但她躺不平。一年前在单位躺平的那两年,她并不开心,每天都有巨大的空虚等着她,她说,人一定要信仰什么,否则真的活不下去,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无欲无求,那么无欲无求就是她的信仰。但现在她还没办法无欲无求,她老公这两年生意并不好,而且,她觉得她不比别人差,她不甘心。她说了很多,我就静静地听着,等她说完哭完,我带她回宿舍。一路上,我搀扶着她,路上行人很少,罗琳还在抽泣,她从来都没有这样情绪失控过,在单位一年多,她都沉稳老练。但那天,她哭得像个孩子,心里太多委屈了,努力又没有希望,躺平又不甘心。那一晚,我失眠了,想了很多事情。想到了我自己,在看不到希望的这半年,我已是将近躺平的状态,但我看到罗琳,我忽然不知道,到底人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这一生了。其实,我心里知道,没有人真愿意躺平,躺平不过是安慰自己,不要被不公平、不如意的现状摧毁的无奈之举,躺平的大多数人,只要看到一点希望,便会迅速地支棱起来。说到底,人生需要一个支点,一个信念,人不能且没办法无所凭仗地活着,否则很容易丧失生活的希望。那一晚,我想起并真正理解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是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可能努力了依然徒劳无功,是明白可能我们竭尽全力得到的,是别人通过资源、权力等轻松就能拿到手的,是明白哪怕得到,人生也会迎来新的虚无感。但依然热爱生活是什么?是明知道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也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热气腾腾地生活,依然想办法让自己过得丰盈一点,依然尽情地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不管躺平与否,怎么躺,身在其中的我们,总会通过调低生活的预期,调整重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躺平也不是消极,相反,是一种积极应对生活的力量,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而且,躺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以让自己舒服的方式,暗暗积蓄能量,等待命运抛下的那张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