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1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2
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莫言得诺贝尔奖前夕。
那时候《白鹿原》电影正火热,激情的床戏海报,吸引了很多眼球。谁料评论都说不如小说写得好看。联系到山楂树之恋的失败移植,我觉得有必要看看《白鹿原》小说。
不读不要紧,一读就彻底上瘾。开头一句话就扣人心弦,层层相扣,结合国共两党的故事,写得非常引人入胜。
那时候对茅盾奖有了全新的认识,看来这帮评委不是吃白饭的,好歹能慧眼识珠。于是遍历了所有的茅盾奖,一个个下载下来看。
怀着白鹿原的期待,结果对很多小说开头很失望。尤其以蛙难读,前两页几乎有数十人登场,看得头昏眼花。于是作罢。
偏偏这人,又得了诺贝尔奖。我擦,我的品味总不见得无法品味出诺贝尔奖吧。于是又翻出来看。
这次慢慢的发现,这小说跟lost一样,一上来n多人看似无趣,其实是铺垫,围绕他姑姑讲了很多60年代的事情,红卫兵的故事,饥荒的事情,计划生育。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一些政策很愤青,往往纸上谈兵。可是用小说,人性的眼光去审视过去的现象,才知道这些政策真正达到了什么效果,什么反作用。
小说也很残忍,把他老婆活灵活现的形象描述好,然后把她弄死。
这是不是事实不要紧,但是只要是偶然的,就必然会发生。这让人深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务必要思考尽可能的全面。
虽然现在是新时代,老陈旧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我们要时刻铭记,没有谁可以超越法律,法治国家的大趋势不会变。就像故事里,姑姑拼死咬牙要为党牺牲一样,她只是过去式,她只是拿着党的大旗去干非法的事儿。
所以,任何都不要超越法律,人不能指挥一切,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制度下行事。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挺满意党的觉悟的,现在的社会虽然很乱,经济不好,可是一直都在往正确的方向进步。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自由、民主,也愿咱们将来有生之年能亲手推动国家往这个方向进步。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3
昨晚,“拼夜”,看到晚上3点半,在宝宝哼哼唧唧、翻来覆去中,我看完了《蛙》!
一开始我真的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才会坚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执着,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难以理解,这么坚持的一个人,坚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个床上拿了本书抹着眼泪,有点傻劲。可是我真的伤心的哭了,你说一个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个孩子而已,而那个孩子已经在肚子里5、6个月了,都成形了呀,却要被硬是拿出来,扼杀掉,悲剧的是,连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当时的政策和医术下,就这样走掉了。真心心痛。这时候,还真恨那个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觉得书中的小跑对王仁美,并没有王仁美那么爱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后,用一种怀念、思念来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狮子后,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没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许在这一点上小狮子跟贴合他。
结果,到了晚年,姑姑开始“忏悔”了,毁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种迷信的方式、疯傻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当年几近疯狂的举动。国家是要感谢她的,她是为国家奔波前后的、她心里只有国家这一个政策。可晚年,她还是忏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轻时,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归了“小我”。这是多么矛盾的一对结合,以至于她内心的纠结把她整得有点痴了。
书中还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处,他们的感情更为单一、纯洁,目标更为明确。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犹豫的、有退缩的、有点自私的。可是他们没有,所以我远远的敬重他们,却不敢靠近!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4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5
《蛙》使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是主角和一位日本友人,也是书中“姑姑”认识的一名日本医生军官的儿子杉谷先生的通信。起初,我对书名“蛙”倍感不解,等把整本书听完以后,才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做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的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起初听完这本书,我也是觉得这就是历史的悲剧,思想固封的人们,国家的政策,强硬的执行者。“姑姑”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因此葬送,这是血淋淋的现实。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姑姑”和她的徒弟“小狮子”是非常爱孩子的,两人一生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小狮子”甚至用人工代孕的方式在年过半百以后拥有了一个孩子,是报应还是讽刺?
现在回头再去思考这本书,对书中的主人公“姑姑万心”,又有了新的认识。本书一开头大写“姑姑”的英雄事迹,写她的根正苗红,是为后面“姑姑”坚定不移地执行国家的政策做了铺垫。
作为送子观音在人间的化身,“姑姑”那双传递生命的手本该接受新生命的欢愉,但却一次又ー次用近乎惨烈的方式,将新生化为泥土。当女人爱孩子的人性与崇高无上的党性相撞的时候,当个人悲痛的现实与国家未来的忧患相撞的时侯,“姑姑”坚持了她的选择。这种选择,残暴而无礼,纠结却又坚定。在大局面前,文中的“姑姑”牺牲了个人的幸福,战胜了自我的内心,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正是无数像“姑姑”这样的人,抛开个人的得失,才推动了我们社会的发展。
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在和世界相处,而是和自己的内心相处,你可以发自内心呐喊,也有权利保持沉默;你可以随波逐流,也可以勇往无前;你可以选择原则,也可以选择灵魂。命运不会告诉你下一步的打算,但是,我们自己却可以告诉自己,我曾经怎样的活过。
观看莫言《蛙》小说观后感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