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枕草子读后感(共6篇)

admin 2021-03-21 13:34:59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第1篇:枕草子读后感

《枕草子》读后感800字

与千年之美相逢 ——读《枕草子》有感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的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翻开厚厚的《枕草子》,第一段文字就这样惊艳地映入眼帘。

《枕草子》的作者叫清少纳言,完著于公元1001年。它既不是诗歌,也不是物语,而是一本随笔集,走到哪儿,记到哪儿,写到哪儿……

《枕草子》厚厚的一本,五百多页,有很多注释,很符合译者周作人先生的写作风格。

《枕草子》中的琐碎小事,大都是曾经被我们粗枝大叶忽略掉的细节,却是如此美妙。在清少纳言的笔下,树木、河川、瀑布、鸟、虫,像童话一般有趣起来。

“里是逢坂里,眺望里,寝觉里,人妻里,信赖里,朝风里,夕

1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日里,十市里,伏见里,长居里。妻取里,这是自己的妻给人家所夺去了呢,还是自己强娶了人家的妻子呢,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很有意思的。” 不要认为读起来很枯燥,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有日本人对生活的开朗与热爱,也有他们起名的可爱和有趣。

《枕草子》真可谓是一条“审美之路”。在读看似无聊的文字时,从字里行间可以发现新事物;在读到十分有趣时,自己不禁微微一笑,从中选取一些片段,代进自己的生活中,你会发现,阅读原来可以变得那么有趣!比如:

“觉得很是可气恼,我也不开口,只把砚台底下的纸扯了一角,在里边写道:潜在水底的海女的住处,不要说出是在哪里吧,所以请你吃昆布的啊。”

清少纳言特别爱用李白、白居易等唐人的诗句来与人交谈,描写事物。其实,不只是她一人,宫廷中许多人像中田、大納言,都喜欢中国的诗歌艺术。

其实,那时整个日本都流行着中国文化。比如:他们也过端午节,

2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有人在江边祈拜屈原;元旦和我们一样热闹,也有祭礼……

在《枕草子》中,除了最多的“很有意思”,还有一些宫中的趣事。

“又有一回,天皇由卫兵藏人陪从着,在殿上没有人的时候,独自站立着,看见火炉里冒起烟来,天皇说道:

‘那是什么烟啊?你且去看了来。’卫兵看了之后,回来说道:

‘海面上摇着橹的是什么?

出来看的时候,乃是渔夫钓鱼归来了。’

这样的回答,很有意思。原来是有只蛤蟆跳进火里,所以烧焦了。”

《枕草子》是一本风吹到哪页,便可从哪里读起的书,那些美丽的文字,让我们身临其境。让我们沉浸在书中的意境中吧,去细细体会文字的表情与颜色;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去捕捉世间的美好……

3 / 3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第2篇:《枕草子》读后感

《枕草子》读后感一

清少纳言,这是个神秘又令人羡慕的人物,她的洒脱,她的才华,她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令人羡慕。

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就让看完清少纳言所著古文《枕草子》的我,慢慢说给你听吧!当然,我们需要先放下二战留下的恨,因为她是位日本人……

刚开始其实有点敷衍的感觉看这本书的,因为写作方式非常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过慢慢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的安静柔美,并且你会觉得作者清少纳言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没错,她非常有趣!

在文中,她不断的说什么什么有趣,刚开始我其实不喜欢她的重复,因为开头第一章大概就有四五句这样的话,让我看的都有点疲惫了!

可后面我喜欢上了她这种说法,因为它能让你烦躁的心静下来,虽然写作方式看着有点不习惯,文也没有什么剧情,就是随笔散文而已,但是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清少纳言的写作方法非常简单,没有繁华优美的句子,没有复杂难懂的字词,一切从简,一切平凡,可我在她的文里却会感受到亲切,就像她在我耳边诉说着这些故事……

我透过《枕草子》能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黑暗的风轻云淡,它还能让我脑中不好的思绪会静下来,甚至消失不见!

当我再看与清少纳言同一时期,同龄人,同为后宫女官,同为稀世才女的紫式部的作品,《源氏物语》,我就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紫式部的文笔和故事里,没有清少纳言的自在潇洒,也没有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她的故事就像是沼泽,让人窒息,让人痛苦,甚至让人不在相信世界的光芒!

清少纳言服侍残如秋风败叶的皇后‘藤原定子’,而紫式部服侍春风得意的皇后堂妹‘藤原彰子,在逆境的清少纳言写出自然与人间的惬意与快乐,而风光无限的紫式部却写出历史的可悲与王朝的腐朽!

总而言之,各有千秋吧!不过相比压抑的《源氏物语》,我还是更爱简单温馨的《枕草子》,因为它够简单,简单的让夜晚也不在黑暗!

《枕草子》读后感二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刚接到手,看到书名《枕草子》,第一眼以为是古书,后看作者,清少纳言,立马想到了纳兰容若,于是心里进一步断定乃古人之书,稍一注意,发现怎么还有一个译作者,印象中国人古书是不特意标明译者,有点纳闷。

翻开扉页,发觉作者名字旁边的日语,接着看到作者简介,才解了心中好奇。

书封底的文字,算是“以管窥豹”,朋友说我口味重,也许不对胃口。

对我来说,重口味的文字,像安妮,那是一种情感需要,激烈刻骨,才能倒腾动那颗对世事无所谓的慵懒。

内心最爱的还是对于哲学问题的思考,那是一种让我冷静清醒的方式,一种心灵全部投入进去的状态,所以最触动我的还是上面这一段文字:美的对象可能随时代变迁,但美感经验则永恒不变,唯其不变,故美感经验的底层乃具有永生不灭的原理。

《枕草子》读后感三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阴晴圆缺,衣食住行等日常所见的事物,你心灵的眼睛没有张开之前,天天面对,也是两相隔,不亲近的。如此,便是拥有着很多美好的东西,你也难以感觉到丰富和富有。倘若某天,一道天光开启内心的智慧,你换成热爱,欣赏,耽美的眼光来观照万物,那一切又会大不相同。曾经被我们粗枝大叶忽略掉的美好生动的细节,将纷纷涌现眼前,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处处有趣味。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变得日益敏感细腻,富有情趣。能够发现欣赏细微的美,正是幸福的来源之一。你想成为这样的人,《枕草子》便是必读的一本书,一条通向审美的路。

这本书的名字简朴温雅,令人想象日本平安时代,榻榻米上那一只留有发丝香氛的枕头,枕边叠放着的一沓用假名写就的纸草。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是一条天子皇后定子的近侍。她是个多才的有心的女子,将宫中生活的种种体验,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下来。有关于四季天象、山川自然、草木花虫、身边琐物,以及男女之情、赏心悦目之事、个人好恶之性、宫中节会之事等,娓娓道来,写成长短各异的三百余篇。其文笔简劲敏锐犀利,被日本学界推许为随笔文学的典范。里面的有些篇章,对生活中行为的描述,不只从审美角度,还有教诲意义。例如“懈怠之事”,“可憎恨之事”,“高贵的事物”,“可喜之事”等。在她笔下,世间经历的万物,没有不能表现的。这方式有点像我们的日记,但又没有惯常日记无节制的情绪化渲泄与独白。一幅幅简章,客观记述,历历如绘,读之如身临其境,养心怡神。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细微地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有意思。”

节选的这一章题目是“四时的情趣”。春夏秋冬,无不是好的。只要我们肯细细观察和体味,各有美好的情趣在其中。我国宋代无门和尚有一首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能沉浸于四季之美,http://www.dawendou.com/ 前提是需有闲适与宁静的心境,那些营营役役者,每天处于繁忙焦虑的名利征逐之中,生活在如画的景观里,也会无动于衷。同时,心境也能因对四时景物的赏玩,变得更愉悦和安详。美的欣赏是无功利的,无功利的欣赏,又能深化我们对美的感受。

能在皇后边上做侍女的,往往是贵族家庭出身有良好教养的女子。她们仪容娇好,知书达理,又过着优裕闲散的生活,更有时间和心情来享受体味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话虽如此,倘若没有一颗水晶一样纯净的心,也会陷入人事的勾心斗角中烦恼不断,而她,显然对生活的热爱超过了功利之心,她总是告诉我们,此“亦佳”,彼“可赏”,这是“有趣之事”,那是“真有看头。”虽然有时也表达对生活中丑陋之事的不满和感慨,但这个灵心慧质的女子,她的批评,同样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上面的,冷漠之心,不可能有这样的境界。当然,身份的不同,使她对万事万物的观照,虽然极富情感,也不免高高在上,这是贵族式的优雅与情趣。

在“宫中饲养的猫”一章中,皇后的狗无意中冲撞了皇上宠爱的猫,被放逐。这条叫翁丸又跑了回来,被两条壮汉打得浑身肿胀,奄奄一息,连皇后和侍女们都认不出来了。作者一句同情的话,让狗浑身颤抖,眼泪直淌。作者说,“那真是世上无比悲惨又感人的事情。每有人提及此事,都不禁令我泪流不已。”

记录者的情感如此真挚,却又有节制。日本文学的语言简淡优雅,叙事速度缓慢,这来自于敬语体系所产生的庄严的仪式感。在平静的语调下,汹涌着的情怀更令人可感,可触。

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文学性格纤细、含蓄。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世间有些书,是可以一读再读的。在风清日朗,或是雨声滴阶的闲散时刻,随手拿起,一篇篇看下去,只觉得脸上僵强的线条也柔和了,粗糙的心也渐渐细腻了。饮一杯茶,起身写一张墨色淋漓的毛笔字。日子慢了下来,多少风霜,都渐渐消融,好像回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年龄,看了这也是好的,那也是有趣的。生命是如此丰美和富有意义。

第3篇:初中初二作文读后感:枕草子读后感

《枕草子》读后感

本文作文是关于初二作文的读后感《枕草子》读后感,欢迎阅读。

清少纳言,这是个神秘又令人羡慕的人物,她的洒脱,她的才华,她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令人羡慕。

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就让看完清少纳言所著古文《枕草子》的我,慢慢说给你听吧!当然,我们需要先放下二战留下的恨,因为她是位日本人……

刚开始其实有点敷衍的感觉看这本书的,因为写作方式非常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过慢慢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的安静柔美,并且你会觉得作者清少纳言是个非常有趣的人!

没错,她非常有趣!

在文中,她不断的说什么什么有趣,刚开始我其实不喜欢她的重复,因为开头第一章大概就有四五句这样的话,让我看的都有点疲惫了!

可后面我喜欢上了她这种说法,因为它能让你烦躁的心静下来,虽然写作方式看着有点不习惯,文也没有什么剧情,就是随笔散文而已,但是很有看下去的欲望!

清少纳言的写作方法非常简单,没有繁华优美的句子,没有复杂难懂的字词,一切从简,一切平凡,可我在她的文里却会感受到亲切,就像她在我耳边诉说着这些故事……

我透过《枕草子》能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间黑暗的风轻云淡,它还能让我脑中不好的思绪会静下来,甚至消失不见!

当我再看与清少纳言同一时期,同龄人,同为后宫女官,同为稀世才女的紫式部的作品,《源氏物语》,我就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紫式部的文笔和故事里,没有清少纳言的自在潇洒,也没有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她的故事就像是沼泽,让人窒息,让人痛苦,甚至让人不在相信世界的光芒!

清少纳言服侍残如秋风败叶的皇后‘藤原定子’,而紫式部服侍春风得意的皇后堂妹‘藤原彰子,在逆境的清少纳言写出自然与人间的惬意与快乐,而风光无限的紫式部却写出历史的可悲与王朝的腐朽!

总而言之,各有千秋吧!不过相比压抑的《源氏物语》,我还是更爱简单温馨的《枕草子》,因为它够简单,简单的让夜晚也不在黑暗!

第4篇:枕草子有感

从清少纳言写下《枕草子》至今,已经差不多过了一千年的时光。文字的力量历久弥新,其中字句虽然隔了漫漫千年,又隔了一国的语言,借用周作人先生的译文,仍可读出隽永的意味。最广为传颂的是启始的第一句——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横飘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清少纳言的一生不足六十载,两度婚姻都匆匆结束,后半生颠沛困苦,中间真正可说得上幸福的日子,大约只有从二十七岁起的短短七载。这七年之中,她作为女官随侍在中宫(也就是皇后)藤原定子身旁。定子比她小了差不多十岁,素来也以才思敏捷著称。

《枕草子》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大雪天,定子和女官们在放下了格子窗的室内烤火闲聊,定子问清少纳言:“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少纳言一听,便叫人把格子窗架上,又站起来,将窗上的帘子高高卷起。见到这一举动,定子不由得会心微笑。

两人的应对,其实凭借的是白居易的诗:“香炉峰雪拨帘看。”日本的流行比中国晚了一百多年,正在推崇白诗,才女们的闲话也要用其诗来作注解,不是当时人,还真没法解那般风情。

清少纳言爱用“有意思”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一部《枕草子》中,有不少分门别类的“事物纪”。如“得意的事”,“可羞的事”,“着急的东西”,“可爱的东西”,细碎地一路写来,颇似今天某些女文青的博客风格。如这段“秘密去访问”——

“秘密去会见情人的时候,夏天是特别有情趣。„„还有,在冬天很冷的夜里,同了情人深深地缩在被窝里,听撞钟声,仿佛是从什么东西底下传来的响声似的,觉得很有趣。”

三百余段《枕草子》,乍看之下,尽是女性视角所投射出的小世界。说风流也罢,说狭隘也好,概括的不过是这部绵长作品的一隅。清少纳言在定子死后仍继续写作这部随笔,其中多少也有把私人记忆留存于世的心境。如果结合历史来看,在她恬淡的琐事记录背后,竟然也有惊心动魄的波折。

先来絮叨一下历史。定子出身于藤原世家,未满十四岁就被册封为中宫,一条天皇当时比她还小三岁,随着两人年纪渐长,情深日笃,定子的父亲和兄弟均受厚禄,藤原家族权倾朝野。定子十八岁那年,父亲去世,关白的大印没能传给兄长伊周,而是辗转到了叔父藤原道长手中。虽然是叔父,并不见得有多亲厚,定子的兄长伊周因为弟弟隆家的家人箭射花山法皇而遭到牵连,被以“大不敬”的罪名流放到孤岛。当时,怀有身孕的定子因父亲逝世而出宫退居二条宅邸,兄弟二人逃到二条宅邸,在她眼前被逮捕。受了这个刺激,定子当即削发为尼。

在这一变故之后的第二年,定子生下脩子内亲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主。一条天皇思念妻子,也盼望见到未曾谋面的女儿,所以不顾关白和其他大臣的阻拦,在宫中的角落设了一处“中宫职院”,让定子迁进来居住。作天皇的不得不顾及天下人的闲话,不能公开宠幸已经“出家”的前皇后,所以他每晚先去别的侧室那里,再偷偷跑去看望定子。如此辗转很是劳累,只好又设了一处行宫在中宫职院附近,方便夫妻往来。

当皇帝的不能随心所欲,这也算是个极致的例子了。让我们先回到《枕草子》,看清少纳言怎样写定子在二条的往事,彼时,清少纳言被人传言与藤原道长一派的左大臣有暧昧,觉得人言可畏,便离开了定子的身旁,回家居住。一天,定子送了一封信给她。她发现是定子的亲笔,顿时“心里觉得发慌”,打开来看时,却发现里面没有书信,只有一片“山吹”的花瓣(中国叫做“棣棠花”),花瓣上写着一句话。

“不言说,但相思。”

这又是一个典故,清少纳言在回信里写了对应的古歌:“心如地下河。”定子的信使她决心不再顾忌人言,不久后便回到了定子身边。自此主仆相守,直到定子去世。这两人说是主仆,但心灵相通,更像姐妹或友人。难得的是两人都个性温和隐忍,可惜的是,她们都不曾长久幸福。

一条天皇和定子可说是恩爱夫妻,却还是拗不过道长的强势。定子回宫两年后,生下了可成为继承者的长子。同年,道长逼天皇立自己的女儿藤原彰子为中宫。彰子这一年才十二岁。天皇夹在中间,迫不得已地立了彰子,又封定子为“皇后宫”,结果招了个“一皇二后”的骂名。

定子在生第三个孩子时难产死去,终年二十三岁。她所生的长子终于没能成为皇子,多年以后继承皇位的,是彰子在二十岁那年生下的次子。正如定子有清少纳言陪伴,彰子身边的女官们则更为花团锦簇,除了紫式部、和泉式部,还有写下《荣花物语》的赤染卫门。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入宫时三十六岁,彰子那年十八岁。熟女陪伴萝莉长大,似乎是宫闱世界历来的习俗。紫式部不是个好相与的人,她在日记里评判当世才女,惟独对清少纳言恶言相向——“总是故作风雅的人,即使在清寂无聊的时候,也要装出感动入微的样子,这样的人就在每每不放过任何一件趣事中自然而然养成了不良的轻浮态度。而性质都变得轻浮了的人,其结局怎么会好呢?”

按理来说,清少纳言在定子死后出宫的时候,紫式部还未入宫,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这样的评价实在有些苛刻。至于她这话的背后是否出于嫉妒,或是源自定子与彰子的微妙关系,时至今日,早已不得而知。

清少纳言曾列举“可憎的事”,其中并没有指名道姓说别的才女不好,只有一条,指的该是某种絮叨女人。

“羡慕别人的幸福,嗟叹自身的不遇,喜欢谈论别人的事,对于一点小事都喜欢打听,如不告诉,便埋怨人家。”

至死,清少纳言大约也没有“嗟叹自身的不幸”。《枕草子》的字里行间浮动着轻盈的幸福感,那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温婉的女性的力量。缘此种种,比起紫式部,我更爱清少纳言多一些。

第5篇:关于《枕草子》读书笔记

关于《枕草子》

《枕草子》是自初中起就一直想读的书,寻寻觅觅的一直买不到。到今日方才如愿以偿。这本书也是我今年陆陆续续读的这许多本书里最喜欢的,常置于床头,一有闲暇就要拂卷读上段余。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并称日本平安朝间文学双壁,距今已有千余年。对于《枕草子》我是有些许敬畏的,不敢妄加品论。这敬畏里固然包含因此书名气之盛所产生的临渊而畏水之深寒、望岳而惧山之高峭意。还因为这书卷中的文字太过清丽无双,只怕我这俗人运足胸中一分三点的墨水,也是挥毫沾泥,书中情致真趣写不出分毫,却弄得一纸污浊,臭气熏天。

且让我提些胆气,姑妄言之。《枕草子》是随笔集,文中涉及范围相当的广,包含山川草木,花鸟鱼虫,饮食男女,身边琐事与宫中节会等等。大致分为三类,即为类聚式段章,日记式段章和随笔式段章。作者请少纳言用极简的笔触将这些细微之处一一记录下来,让人感受到来自自然琐事、心性本源的清朗情意。

之前我一直认为好的语言应是水性色彩,一层一层一点一点的晕染。油性颜料的层层覆盖堆砌虽然浓烈绚丽,但在气质上略显急躁。《枕草子》突然让我感觉两者皆下品,靠词汇的堆积与句式的对整都是缺乏底气的象征。真正的高手只需清笔勾勒出事物轮廓,甚至连形状都不必描绘,仅清清淡淡地将简单名词排列出来,已有盎然情致跃然而出。 请看如下一段:“花不如实物者,如石竹花。樱花。棣棠花。物语中形容极出色的男女容貌。”“画胜实物者,如松树。秋野。山居。山路。鹤。鹿。”据说文中这种风格来源于唐代李义山的《杂纂》,摘下一段以供比较“羞不出:新妇失礼,尼姑怀孕,相扑人自肿,富人乍贫,处子犯物议,重孝醉酒。”这种类聚式的风格,完全不加修饰的名词带来的是一种自悦自喜,是卸去了脂粉的语言本身的味道。

《枕草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这完全是一本写给自己的文字集合。万事万物的妙处通过耳目流淌到作者胸中,通过笔尖书写下的,是超越形与色的本真,与宇宙山川草木虫鱼浑然一体,全然不见修饰的呈现世界最初的面貌。这样便具有了最核心的力量。

第6篇: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读后感_读后感_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读后感800字_读后感_模板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读后感800字

作者 示范区 王瑞芳

最近我拜读了《犹太人教子枕边书》,感受颇多。这是一部献给天下父母—的读物,同时更是一部关于儿童教育的神奇之书。它荟萃了犹太人最具成果的育儿智慧,这些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着千千万万有责任感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材的希望带来了福音。看了这本书以后,它给我教育孩子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中国的父母总是在溺爱中教育孩子,结果使自己的孩子早期没有形成很好习惯和能力,到后来琢磨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大的问题。

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大儿子。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是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平均一些。商人也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决定。

可是母亲想来想去还是不得法,于是坐在窗前哭泣起来。一路人看见走上前询问究竟后劝说她:“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得到全部,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

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着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也不干,最后终于坐吃山空;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

犹太人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我们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顶峰。

犹太人认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该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因此,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

犹太人认为: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父母对其进行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急于寻求救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刻骨铭心。也许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的责任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形成的。平时把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安排好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某一天突然变得有责任感,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原创书评:《九栋》读后感

落尘

初读九栋,我很费解,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苦心经营的铺陈,亦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有的只是平淡与平和。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静静地讲述着他的故事。

没有太多的情感在其中,大多是幼年的懵懂,好奇,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它只是一本书,一本以九栋为环境的一部日记。

那是什么让这样一本小说集受人欢迎呢?

由于它的作者是邹静之吗?

由于大家对它的宣传的盲目推崇吗?

我觉得不是。

有读者告诉邹静之,尽管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但书中故事里有一种”本质”的东西,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唔,本质,也许就是书写时的从容、自然,还有平和。

对,就是平和。

平和之处出真实。

这种平和,真实,作者称之为”自然元素”.

”我个人喜欢带有自然元素的文字。最常规的温暖、幽默,包括苦难都是自然的,而市井的、所谓宏大构思,是非自然的。自然元素穿透时间的力量特别大,它不会因为某个事件和政治形式的过期而使文学丧失光彩。”

我还是想将它称为平和。

那些名垂千古的诗篇,如陶渊明,悠然而淡泊;如李白,绚丽而傲气;如杜甫,悲悯与担当;如苏轼,豪放而淡然;如李清照,婉约与幽怨……这些作者,都有着他们自身的特点,而他们用诗篇将这种特点挥洒而出,让世人、后人,叹为观止,心生敬慕。

平和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

虽不如李白的绚丽多彩,不如杜甫的沉重,不如李清照的婉约,但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不悲,不喜,不怒,不怨,这,也是一种颇为难得的意境。

我向往平和,它能穿透千年时间,一下子打动一个人的内心,它就是最本质的、接近自然元素的东西,它不被时间左右,不管一千年两千年,总会作用到人的身上。

《九栋》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当时邹静之住在爱人单位分的一间小平房里,小平房里隔出来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有一张餐桌,那里就是邹静之写作的空间。每天上午,家人出门去了,阳光照在餐桌,他就开始在餐桌上用方格纸写作,”所有的语气、所有的感觉是从容的、投入的、沉浸的”,邹静之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在后来的写作以及成为知名编剧之后,邹静之常努力寻找当年写《九栋》那些故事时的感觉,却都找不到了。在创作由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电影剧本《归来》时,他原本觉得在自己很满意的两处写作中也许能找到当年写作的感觉,但最后仍然找不能到,”情调和个人的悲苦都不是《九栋》的特点。”

不谈情调,无关个人悲苦。

旨在记录时代,记录一个孩童的所见所闻。

令人羡慕的平和。

而这种平和,在我看来,也就是最大的情怀。

平和不是淡漠,淡漠是漠视生命,不在乎外物,以自我为中心,而平和是释然,恰如佛家的心境。

我时常在想,什么是真实,我终于在《无问西东》之中找到了答案:

”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对,平和,与真实是分不开的——浮躁只会让人迷茫,迷茫会让人困惑,分不清虚实,步入虚妄。

读这本《九栋》,我不能说我得到了太多,但我能感受到平和,发觉此刻的我才是真的我。

合上书,书中的内容虽有些模糊,但那种平和的心境却挥之不去。

拈花一笑,万物皆释然。

提笔一书,真实跃纸上。

平和蕴真实。

《我们的小狼朋友》读后感400字

读了俄罗斯作家奥丽佳·佩罗夫斯卡的《我们的小狼朋友》,让我感想很多,受益匪浅。

平时,爸爸妈妈讲的故事里的人都是吃人的,没有一个是善良的,但是书中的狼却十分善良。后来,名叫汤姆的狼被铁链锁住了。为了自由,挣脱了链子,却被邻居用猎枪打死了,读到这里,我伤心不已。

我在思考:狼和人究竟能不能成为朋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记得一篇课文讲过: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这告诉我们,正因为狼的存在,保障了生态平衡,这个角度来说狼帮了大忙,应该人类的朋友。

狼可以和人类和谐相处吗?答案也是是肯定的。记得《狼图腾》中的北京知青陈阵在草原与自己心爱的小狼共同度过的几年难忘时光,并与小狼结下了生死之交。这种超越物种界限的爱,不正说明爱是无处不在的吗?狼身上的有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追求自由独立、不屈不挠的精神,群狼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在自然母亲的面前,人类永远是孩子,需要虚心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

【教师评语】

现实中的狼总是给我们凶狠的印象,小作者通过流畅的文字,细心的解读,让读者感受到狼的身上的确是有我们人类学习的地方。好喜欢这一句:”在自然母亲的面前,人类永远是孩子,需要虚心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一本书能够引起如此的思考,的确是好书。

读《巨人的工具》有感

本文作者:周翔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备自己独特的特质和行为习惯,也就是《巨人的工具》一书提到的方法论。

在我看来,这些成功人士的方法论和做事的方法,已经深入到骨髓中,形成了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类似条件反射一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或做出决策时,他们会通过这种本能来思考问题并做出行动。

下面,浅谈一下书中比较有感触的几个点。

一、不要去追求实现一个什么具体的“目标”,而是要发展一个“系统”

记得之前听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讲过关于如何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这个话题,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是我们无法在向前展望的时候将你未来需要的技能串联起来,我们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当前所学的技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我们必须要相信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因为未来我们一定会因为这些技能形成自己独有的能力。保持学习的心态,并为之付出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你自己的价值。

但是同样,如果我们可以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那么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积累需要的技能,并加以学习和锻炼,通过一个一个小的技能和实践的积累,成为一个系统和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变成我们想要成为的人。

二、真正的自由是自律,你要对自己的世界拥有极端的控制权

人生总是在追求自我的实现和真正的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就是一个人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会获得一种自主的感觉。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去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很多人都是重度的”拖延症患者”。

其实我们可以这么思考,人一生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可能不到一半,在可支配的时间内,我们才有可能自主自己的人生,人生是有紧迫感的,只有做到自律才可以完全的掌控自己,成就自己,才可以有节奏、有规划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三、别打价格战,涨价

在现在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价格的竞争只会与竞争对手变为两败俱伤的局面,同时价格也不是客户最关注的点。

如何提升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的价值,并且有效的进行对内对外的宣导,变得尤为重要。

高价值匹配的高价格,才能让客户愿意买单并产生对企业的依赖和粘性。以我对知识产权行业的理解,核心竞争力对内在于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对外在于品牌口碑和影响力。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100%专注

专注不仅对个人工作很重要,对于整个组织管理和变革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组织管理和变革中,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也经常性希望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往往我们在回顾中什么问题,都没有彻底解决。

对于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所有发现的问题均是系统性问题,要同时解决多个系统性问题,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结果往往就是什么都关注,但什么都没有真正解决。对于问题的解决要专注,要抓住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对最核心的问题投入资源、提供思路、落地执行、最终解决。

草枕读后感(共6篇)

读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读后感

标签:读后感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