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变革(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五周年“回头看”)

admin 2021-09-07 15:08:51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如何实现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决定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发展。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其发展的好坏,不单单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诸多因素的角逐的综合性问题。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由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由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决定的,是由党的政治优势决定的。作为社会化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加强其在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对国有企业的政治统领作用,引领国有企业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强党在经济领域内的领导,更大程度去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在化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良性运转的关键性环节。国内学术界对于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日趋成熟,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体系,本研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立足于十八大以来的相关政策要求和新的时代要求,对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分析,探索推进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路径和机制,深化对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研究的内容。

一、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内涵和外延

(一)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内涵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依据一定时期的背景和使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组织资源有关情况的前提之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配置组织资源,使企业党组织在体系、设置、原则、制度方面更加合理规范,更加科学高效,以此来确保落实完成党的各项政治目标任务,并有效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向好发展。

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内涵关键在于两点,即“两个核心”与“一个中心”。“两个核心”是指,在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前提之下,不断巩固完善党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1)要确保民主集中制在国有企业中的贯彻执行;(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3)强化对于领导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4)做好党员队伍发展工作。

(二)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外延

1.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确保国有企业党组织按照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程序要求来办事,全力做好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各项决策决议的制定实施以及相关工作,确保真正实现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要求通过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内部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来确保党的组织体系的完整严密,确保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与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结合起来,让党的民主集中制涵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去,让企业各项制度的建立、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真正实现民主化、科学化,进而促进企业优化升级,经济效益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又被赋予了新的更深层次的历史使命和要求,即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紧密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相关的工作,将企业党组织建设和现代化企业制度二者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统一,进而促进党组织建设及企业的发展。如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领域,如何在推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实现国有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质”的提升与“量”的增多以及提高国有企业中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实现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有机结合,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

3.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执行者,在国有企业中党员领导干部出现的腐败问题,对于整个国有企业而言无疑将是沉重的灾难,而党员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公正廉明,对于整个国有企业中的政治生态也就会是绿色健康的。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要将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积极培养选拔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干部人才。

4.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建设。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建设有两个重要的方面,第一个就是要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党性”,第二个就是要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专业性”,积极鼓励和帮助每一名党员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微观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国有企业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密切党群关系;其次就是要确保国有企业中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就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在企业生产工作一线、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组织自身提供新鲜的血液,以保持党组织的生命活力。

二、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21.5万个公有制企业中,19.5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90.8%,所占比例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21.3万个公有制企业中,19.4万个已建立党组织,占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1.0%,所占比例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5年全国19.2万个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占公有制企业总数的90.9%。可以看出,虽然全国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呈现出缓慢的下降趋势,但是建立党组织的公有制企业在全国公有制企业中的比例一直保持在91.0%左右,基本趋于稳定。由此可以得出,中共中央对于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发展一直是高度重视的,因此我们推断,未来相当漫长一段时期内,党组织在经济领域中,特别是公有经济领域中的发展仍然会是中共中央开展系列工作的重头戏。因此,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不仅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且也要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二)国有企业增量变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在2010年为153847个,2011年为156323个,2012年为159644个,2013年为113254个,2014年为130216个。依据数据资料来看,2010年至2012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逐年稳步提升,2013年较大幅度的滑落,2014年又开始上升。从增量来看,2010年至2012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平均每年增加1932个,2013年数值滑落,降幅为46390个,2014年数值再次回升,相对2013年增幅为16962个。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同时也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系列促进国有企业优化升级的政策方针的出台和实施,促使2013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在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大幅度下降。2014年,混合所有制改革破冰、四项改革试点落实、央企负责人薪酬制改革以及成立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不仅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内部的优化升级,而且切实协调了各方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得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回升。2015年,新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同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表明国有企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预示着国有企业迎来发展的美好前景。预计至2020年间,国有企业法人单位数将会再次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有望突破200000个,国有企业党组织治理任务相对于现在将会更加艰巨,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也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加严峻的形势,这是需要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高管中党员的比例

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国资委是国有企业的实际出资人,因此国有企业的掌舵者还是政府。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由政府统一任命,其行政级别的评定标准和公务员一样。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企业家身份,同时也兼具着政府官员的背景。按照公务员上升机制和干部任命机制来看,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政治素养的要求中的首要,就是首先要考核是否为党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中的党员比例较高。在企事业单位中,业务骨干、技术尖子多作为人才进行培养。入党作为进入管理层的基本条件,这在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不少管理者拥有党员的身份。”就从全国范围来看,党员仍然是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中流砥柱。

三、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困境与原因

(一)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1.党组织职责定位“多而不专”导致功能弱化。2015年3月伊始,中央巡视组对26家央企进行巡视,结果显示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管党治党不严”的问题。经巡视,中国移动等单位存在党的建设滞后的共性问题,党组织作用弱化、功能空化现象长期且普遍存在着,国投公司、国机集团、中船重工等单位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对干部的监管不力,执纪不严,导致企业党组纪律涣散,企业文化建设也受到不良影响,中建总公司等单位则频频发生“苍蝇”式腐败。类似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中也同时存在着,“2015年,山东省管企业实现利润172亿元,其中盈利企业的盈利额556亿元,但亏损企业的亏损额达到379亿元,相当于23的利润被‘吃掉’”。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存在的弊端就是用管机关的办法管理国企,管理得太死板,企业严重脱离市场,决策效率低,机制僵化。

2.党组织机构设置被“边缘化”。当前国有企业党建所面临的两个较为突出且普遍的问题是党建工作排不上号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无视党管干部原则。“由于一些改制企业取消了党委工作部,将党委工作职能散落到了其他部门,致使党委统一、协调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对选拔任用的干部难以从源头上、从过程中全面控制和管理,致使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难以明确体现。”对待党建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和做法。不重视党组织机构的设置,将其“弱化”、“边缘化”,势必会直接削弱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力,进而影响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

3.党政人才选拔出现“家天下”。“裙带关系、家族特点在一些国企多有体现。”2015年首轮中央巡视的央企中除少数单位外普遍存在着‘带病提拔’、任人唯亲、重才轻德等问题。”从中不难察觉,当前国有企业党政人才选拔“家天下”已然成为国有企业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根本上必然会造成对人才的排挤而不是选拔,对于“家天下”中的既得利益者而言,却是损公肥私,同时这也深刻曝露出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体制的不完善、监督部门的无能,国有企业某些领导干部党性缺失。“家天下”问题在本质上看就是一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表现,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

4.国有企业腐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1)“一把手”成贪污腐化“主力军”。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所发布的相关信息,自2014年到2015年5月,至少有115名国有企业的高管被调查;其中,企业一把手65人,约占56.5%,企业副职39人,约占33.9%,关键岗位负责人11人,约占9.6%,国有企业一把手占据了115名“落马”国企高管总数的一半还多,成为了国有企业中贪污腐化的“主力军”。国企腐败高发区多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型企业,诸如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企业。这些企业多居于垄断地位,掌握着稀缺的市场资源,这些企业的高管更容易成为权力寻租的对象,也更容易发生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它从侧面深刻反映出了当前有关部门对于国有企业“一把手”的监督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漏洞。(2)“59岁现象”依然显著。依据《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在所调查的国企企业家犯罪案件中,能明确其年龄的国企企业家为90人,同时通过对其年龄段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50~59岁仍然是国企企业家犯罪的高发期,该年龄段的涉案企业家比其他年龄段涉案企业家人数的总和还要多。“59岁现象”又称为“最后捞一把现象”,指的就是一些领导在退休的前夕,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私利,进行违法的贪污受贿活动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50~59岁年龄段的企业领导正是企业中的掌舵者,“59岁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无疑就曝露出了当前国有企业对于领导干部的制约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存在着巨大的漏洞。(3)大型企业是犯罪的高发区。依据《2014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在所调查的190例可明确企业规模的国企企业家犯罪案件中,国家特大型企业有4例,大型企业为176例,中型企业有7例,小型企业仅占3例,大型企业占比高达92.6%。国家特大型企业为国资委直属机构,直接受到中央组织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因而犯罪较少;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多为上一级企业的子公司,财务、人事等工作都要接受上一级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这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大型国有企业往往掌握着雄厚的资源和资金,有着企业体系内较大的权力,同时在资源和资金支配方面有着较大的自主权,因而往往成为被“围猎”的对象,也成为犯罪的高发区。这些也深刻反映出当前国有企业监督法律制度、以及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5.党组织活动混乱无序。国有企业在党组织活动上存在混乱无序的现象。

2015年3月至5月期间,中央巡视组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26家央企进行了巡视,经巡视后发现,“重业务轻党建”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将党建工作搁置一边坐“冷板凳”,其在很多央企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同时,还存在着搭党组织生活的便车,大搞娱乐、旅游等变形走样的活动。

(二)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困境原因

1.党组织党建工作意识不强。国有企业在规模、类型、级别上差异很大,这决定了党组织建设的模式也必然多样。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责定位出现“多而不专”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意识不强,墨守成规、完全按照上级原则指示,在具体实践操作上不思创新、缺乏探索,没有依据国有企业本身的特征,去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的实际更好的融合,而是普遍都在照本宣科。

2.党组织体制跟进不到位,纵向监督体系不协调。(1)国有企业党组织相关的体制跟进不到位,缺乏制度的保障,有些国有企业的党组织一度出现“角色不清”的困境,“由于一些改制企业取消了党委工作部,将党委工作职能散落到了其他部门,致使党委统一、协调工作难度加大。”(2)国有企业还存在着纵横监督体系不协调的问题。不同规模企业所受的制约监督的不平衡,深刻反映出当前国有企业纵向监督体系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折射出上下级企业间的管理和监督还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同时,侧面也暴露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体系中横向监督和制衡的缺乏,往往是传统的上下级纵向监督管理体系中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受其影响的部分无法“自我疗伤”,而只有等到企业外部监督部门介入调查后,才能发觉到自身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才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治。

3.党政人才选拔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党政人才选拔出现普遍的“家天下”现象,深层次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党政人才选拔考核制度不健全。在党政人才选拔考核中,没有人才选拔与考核细致准确的量化指标,没有保证这些量化指标实行的相关制度,无疑就会给“家天下”的暗箱操作提供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

4.领导干部制约机制与监督模式滞后。(1)监督模式的针对性不足。相对于国有企业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完善日臻成熟的发展浪潮,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的领导干部制约机制监督模式存在跟进不到位的问题,存在着简单的“拿来主义”问题,将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部门的监督措施和办法直接套用在企业之中,不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缺乏必要的分析思考。(2)“见子打子”,创新性不够。当前国有企业监督工作处于“见子打子”的状态,往往是外界机构涉入调查后才“东窗事发”,有时甚至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及时跟进去进行调查解决,致使国有企业内部的“毒瘤”滋生蔓延,危害扩大。(3)党政人才选拔工作相关制约监督机制不健全。“家天下”在国有企业中的泛滥和猖獗,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制约和监督,或者制约监督机制滞后,必然会使得国有企业“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产生腐败链式反应。

5.党建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缺乏创新。(1)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具体来看,就是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与国有企业新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等不能有机融合,直接导致党建工作在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的背景下的实践中呈现滞后现象。市场经济环境千变万化,如果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不能及时创新适时完善,无疑会造成党建工作在实践上缺乏针对性,进而还有可能造成党组织活动的混乱无序开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就是反对‘任何理论一经生产就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就是开放的系统,不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是实践的需要,实践呼唤的结果。”(2)党组织活动载体不严肃。国有企业党组织活动普遍存在着“娱乐化”、“福利化”现象,党组织活动载体存在着不严肃的问题,这也在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党组织活动载体缺乏创新的现实困境。没有良好的载体,党组织活动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6.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1)经济利益多元化,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改制中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人事制度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与以往强调政治不同,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当下很多企业领导人重视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成绩、工作绩效,不免其中某些人会出现“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工作作风,进而甚至会出现一些党员领导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2)企业文化建设载体缺乏创新。国有企业在改制以后,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不再单方面着重强调政治,而是逐渐变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与巩固党的领导双向同步推进的战略,这无疑对当前国有企业党组织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当前国有企业的党建文化载体过老,形式生硬,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追求“时鲜”的味蕾。

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路径与机制

2016年7月4日,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必须理直气壮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再次指出,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国企改革中一张必须用好的王牌,就是必须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创新党的组织建设的新机制。

(一)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

1.统筹全局,推动国企党建的观念创新。国有企业党建事关国有企业发展的成败,事关国有企业所在社区、地区、地域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的当下,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的国有企业更加需要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因此,必须从战略的层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并充分认识创新党建观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职责任务从细分工。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不断细化职责任务,确保“两个责任”坐实到位。从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关键在于细化责任分工,真正做到责任到家到个人,分工明确,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进行相关的制约和监督。针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制定党风廉政责任书,针对非党员领导干部制定廉洁从业责任书,明确责任对象、责任划分、责任内容、考核追究的相关内容,通过逐级向上级党组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内部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从业责任“全覆盖”,建立起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落到实处的“通道”。

(二)建立完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党组织制度

1.三个“有利于”是标准。习近平就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三个“有利于”重要论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判标准,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要以此为出发点,及时革新完善党组织相关制度,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需求,更细致更全面的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2.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企落实落地,从基本组织、队伍、制度严起。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同时还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治之道,不忤民意”,完善企业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应有职责,必须要坚持、巩固和完善。

3.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习近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坚持党对国企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从严管理国有企业党政领导干部

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执政党对官职进行控制,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政党政治的通行法则”,“党管干部”对于世界上各个政党而言都是客观而又普遍存在的。“由代表大多数人利益、获取了大多数人认同的政党引导、组织对公职人员的选拔,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也表明,哪个时期我们能正确调整、使用这一原则,党的事业就能得到发展,反之,哪个时期我们机械化地、不正确地使用这一原则,或者放弃这一原则,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

1.树立规矩意识,强化分类指导。(1)树立集中统一的“规矩意识”。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必须以中央精神为出发点,在国有企业中选用人才一定要树立“规矩意识”,不要触红线,不可越底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从严选用人才和从严选拔干部。(2)遵循“一企一策”原则,强化分类指导,充分将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遵照《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从严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也要有步骤有计划的分类推进。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细化体制机制的项目,用量化指标充实党政人才选聘、评价、考核、激励、约束机制,逐渐形成集党政人才培养、选拔、管理、监督于一体的量化体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量化的类目以及指标也理应有所差别,但是对于同一类型的企业,量化指标我们认为应该尽量统一起来。“一企一策”,整体中有分类,分类中有系统。

2.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习近平指出,党对国企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组织三大领导的有机统一,并强调,要加强对国企领导人员的党性、宗旨、警示三大教育,引导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从思想深处拧紧螺丝。在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切忌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才是良策,先从思想入手,先从心灵入手。在干部教育工作内容上,重点在于抓好党员意识、模范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在党员干部的教育实效上,注重其心灵上的净化,道德素质上的提升,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四)建立完善对履职行权的双向监督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弘扬者,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领导干部也是“执政‘脊梁’和社会‘主心骨’”,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国企党的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必须要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和监督,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形成一个成熟的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约束机制体系。当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过于重视纵向的监督,即由上至下单向的监督,如此监督体系的设置,并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效率,容易造成中上级部分因缺乏相应的有力监督,而发生犯罪现象。这就需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变纵向监督体系为纵向、横向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变由上至下单一的监督体系为能在推进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组织之围、体制之围,也应该关注到教育之围,加强对党员的教育,这有利于提升其党性,摒弃其惰性。

1.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明确党员的权利义务。国有企业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党建思想,坚定不移跟党走,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办事。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理清党员权利义务的骨架结构,再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发展实际进行相应的落实和充实。加强党员教育,明确权利义务,既有利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

2.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国有企业中党员教育工作应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向着常态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一方面要严把政治关,确保政治素质过硬,深化固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党员整体素质水平,促进党员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具体操作上,在制定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制度的过程中,要细化相关的项目,建立完善与教学、考核相关的机制体系,对于党的新政策、讲话精神、行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知识等都要加以学习和考核。对于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要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将党性教育与专业性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与之相关的教学制度、考核制度。

(六)运用“两一合为”推进党的组织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文化建设,我们主张“两一合为”,其中“两一”具体有两方面内容:一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正确的政治导向;二是要坚定不移坚持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确保国企改革发展稳步推进。“两一合为”可以有效避免因过分强调政治内容抑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带来的问题,亦可形成“1+1>2”的组合优势。在此过程中,还要适时创新文化建设的形式,重注文化建设的实效。

1.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结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同时全会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国有企业党的组织文化建设要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能够坚持正确政治导向,坚持正确发展路线。“对企业而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最大的政治,也是企业党组织的中心任务。”另外,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应该明确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发展,因此文化建设也应该突出和服务于这一中心。

2.坚持党组织文化建设与国企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上,应该避免“重业务,轻党建”或者片面强调思想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的做法,而是应该要将业务与党建有机联系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要保障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要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相联系相融入,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动力。要坚持政治、经济二者同时并举,共同发展,“两一合为”,切实搞好国有企业政治使命与经济使命的有机结合。

3.党组织文化建设既要“一针见血”,又要寓教于乐。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党组织文化建设时要能够深入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等,找准切入点;同时,强调问题意识,在对于一些矛盾和问题的防微杜渐上,要居安思危,发现苗头及时进行教育。国有企业的党组织文件建设同样也要寓教于乐,既要不断创新载体,例如可以开通“企业党建”网站,设立党建动态、学习园地、党务手册、工作问答、网上党校、经验交流等网页和栏目,立足三个“有利于”不断完善党建活动载体,探索党建载体社区化机制;又要创新形式,例如应当积极开展党的知识竞赛,入党宣誓,时政报告,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观看爱党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