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3月10日,我们在**召开了全省体育局长会议,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召开的全国体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明确了新时期**体育工作树立“大体育”理念、构建“大体育”格局的工作思路。3月11日,各级体育部门和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加了全国群体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群体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按照“大体育”理念,进一步研究探讨群体工作如何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大群体”格局的问题。
全民健身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其地位更是加速上升。1995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立了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体制。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确立了国家周期性地规划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大机制。国发46号文件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又将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全民健身事业之所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首先,这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我国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超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迅速转型升级,追求身心健康和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对全民健身的需求在快速增长。第二,这是拉动体育消费的必然要求。国务院把体育列入五大幸福产业和十大消费行动;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2025年总规模XXX万亿的发展目标。健身休闲业已被国家视为“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第三,这是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民健身在体育事业中处于基础地位,担负着厚植竞技体育人才基础、培育体育健身消费人群、支撑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使命,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
总之,体育工作无论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还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促进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群众体育都非常关键。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群众体育的发展相对滞后,已经面临着一种倒逼发展的形势。全省体育工作者特别是群体工作者要做好“重新审视”的工作,要对照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体育事业的新目标,重新审视全民健身肩负的国家使命,重新审视全民健身在体育工作中的基石地位,重新审视自身面临的倒逼发展形势,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大群体”理念,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寻求突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探索如何构建全社会发展全民健身的责任体系
发展全民健身,要依靠全社会共建共享,已经成为普遍共识。真正把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构建全社会“共建”的责任体系,形成各知其责、各尽其责的发展局面。这里有3项工作非常重要。一是抓“责任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是一个牵头抓总的文件,需要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才能确保有效落实。这里有许多办法值得探索,比如用提出职能建议的办法,明确和细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单位组织的责任;用体育专项规划的办法,明确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的责任;用标准的办法,明确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的责任;用主动对接创建活动指标体系的办法,向参与创建的单位明确责任;用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的办法,向各类协会、社团、企事业单位下达任务,等等。这些工作,既可以由上层主导,也可以由基层首创。二是抓“责任认领”。这里的关键是建好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国家已经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省里也在抓紧申请成立,市县两级也要尽快落实。联席会议建立后,第一使命就是抓任务分工和责任认领。要在申请建立联席会议的同时,深化“明确责任”的工作,并通过这一平台把任务分配下去。三是抓“责任考核”。《全民健身条例》赋予了体育部门一个有力的工作抓手,即体育部门牵头评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向本级政府报告。深圳市的《全民健身条例》更是规定每年4月1日向全社会公布前一年的评估结果。另外,国家体育总局今年提出,要将全民健身纳入各地健康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体系,把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增幅和群众满意度作为两个核心督查考核指标。我们要用好这些抓手,并结合实际予以丰富发展,不断强化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相关责任主体单位的激励推动作用。
二、积极探索如何推动基层体育组织实现大发展
***把体育组织列为群体工作首要任务,强调要发展体育组织,用好社会自治之手。世界体育发达国家的基层体育组织往往都非常发达。普通群众能够方便地加入身边的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进而形成了庞大的体育人群。下一步,我们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一要建立健全各级体育总会,带动基层体育协会加快发展。在这方面,**市创造了好的经验,全面覆盖到了乡镇和社区、行政村。今年,全省要实现137个县级体育总会的“全覆盖”,乡镇一级要覆盖到70%,有条件的市要向行政村和社区延伸覆盖。同时,要高度重视老年人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建设。老年人体育是国家明确要求要加强的重点人群体育。老年体协的自身建设和活动开展也走在其他人群协会前面。各级体育部门要把老体工作作为群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老年体协作为重要帮手,给老年体协更多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骨干力量。对这支队伍,我们既要抓培训,更要抓管理使用。要通过健全协会把他们联系起来、凝聚起来,挂靠到基层站点上,充分发挥好作用。二要加强单项健身组织建设。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健身爱好者,正在从一般性体育活动向单项运动聚拢,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健身小组,学校里的篮球、乒乓球项目社团,风靡社会的羽毛球、夜跑、运动QQ群和微信群,遍布城乡的广场舞,都在以项目为主线逐步发展壮大。目前这类组织数量已很庞大,但缺少扶持、规范和监管。我们要重视这一问题,既要创造条件、出台政策支持发展,更要抓紧研究工作规范和监管制度,推动它们从自发状态向有序发展转型。三是探索升级基层健身站点管理。多年来,体育部门主导建设了大批基层站点,广大群众自发开辟了大批站点,还有许多部门行业的基层站点可以添加体育功能成为健身站点。这些基层站点是发展基层健身组织的重要依托,目前还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群体工作要加强研究,探索用什么样的办法把站点统一规范起来、管理起来,逐步形成健全的基层健身站点体系。
三、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这里我提出3个重点探索的问题。一要研究编制“15分钟健身圈”的建设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康体育设施要配足适用,让广大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近年来,我们通过编制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各市的主城区以及部分县级城区都对大中型体育设施进行了布局。下一步,要研究小型多样设施的布局问题,落实“15分钟健身圈”。当前,一个重要机遇是城市修补。住建部正在全国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市正在全面“拆违拆临”,对空出的用地明确了“以建绿为原则、不建绿为特例”的原则,并将征集意见加强统一规划。各地要抓住机遇,在城市修补工作中作好“健身圈”的文章。二要尽快探索完善健身设施管理、维护、更新的工作机制。目前我省的健身设施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器材损坏维修不及时、日常管理不到位、群众锻炼受伤责任不清等问题时有发生,必须抓紧解决。要通过咨询法制顾问,把设施管理、维修、更新以及如何防范和处理健身群众受伤等问题的法律责任界定清楚,把管理合同、协议文本完善好,把经费保障机制、日常监管机制健全好,做到平时有人管,群众健身安全有保障,发生意外处理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要探索实施健身场地设施数据库管理。对各类健身场地场馆,特别是使用体彩公益金以及其他财政资金建设的场地场馆,要形成统计制度,建立数据库,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发电子地图和手机APP等,面向社会大众提供预约健身场地、教练、比赛等服务。
四、积极探索如何推动群体赛事活动提档升级
**在全国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带动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载体,组织有竞技体育色彩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和活动。这里深刻指出了竞技体育对群体赛事的带动作用。我们在今后的群体赛事活动中,要注重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兼顾好“参与”和“提高”。全民健身运动会要坚持多设比赛项目、降低比赛门槛、拉长时间跨度、三级层层举办,满足广大群众的“参与”需求;又要注重通过创设系列赛、联赛、分站赛甚至是业余联赛等,提高单项赛事水平,带动更多群众从普及走向提高。各地、各协会创建品牌赛事,也要做到既吸引普通群众参与,又积极利用竞技的元素提升品牌影响力。二是将赛事活动与达标结合起来。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将颁布100项运动业余等级标准,将评定结果与全民健身评价以及下届全运会参赛资格直接挂钩,形成“直通”全运会的机制。我们要积极做好应对、抓好落实,并把达标、晋级和“直通”等激励政策纳入到自己举办的群众赛事活动中,激励更多群众特别是业余选手提高竞技水平、踊跃参加比赛。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办赛。单凭体育部门自己办比赛,人员、精力、水平都达不到要求,不仅难以办成品牌赛事,而且会造成不少赛事资源闲置浪费。如果交给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来办,往往能取得多赢效果,不仅能办好赛事,还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培养办赛主体,发展竞赛表演业。今后的群众性赛事活动,要提倡政府购买服务,尽量交给协会和社会力量,用市场化手段举办。
五、积极探索如何丰富群体工作的抓手和载体
要构建好、运行好“大群体”发展格局,需要强有力的抓手和载体。比如,达标、表彰、补助、奖励、评估和创建品牌赛事、特色小镇、体育之乡、体育城市,等等。这里我重点谈三个努力方向。一是表彰激励制度。《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国家体育总局也在研究改革“群先评选表彰制度”。省体育局也计划对整个体育工作研制激励表彰制度。对群体工作来讲,视野要更加开阔,不仅要研究如何表彰群体工作者,更要研究对政府部门、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甚至全体公民的表彰奖励办法。二是标准化工作。据有关资料介绍,德国从1913年开始实行体育运动国家奖章制度,颁发给身体素质超过国家标准的公民,目前这一达标活动的民众知晓率超过70%,每年报名的人数超过150万人。这充分显示了标准化的力量。过去,群众体育比较缺乏标准,无从发挥“达标考核”的威力。现在,从国家到各省都已普遍重视起来,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和建设等标准正逐步健全,业余等级标准也将加速出台,学校体育、职工体育以及体育健身的一些“服务标准”也已进入视野。我们也要研制工作规划和计划,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建设。三是创建工作。今年,体育总局将命名50个全国运动休闲城市和100个全国体育强县,建设100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些创建工作必将有力激发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性。我省要积极参与,并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我们要在国家创建活动管理规定的范围内,积极研究自己的群体创建工作,努力争取设立一些撬动效应大的创建活动。这里我同时强调一下 “争先创优”的问题。群众体育“争先创优”,对自己来说是实实在在的优秀业绩,对他人来说会起到“学有榜样”的作用。**群体工作过去创造了很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经验,今后要继续发扬。这里我提个具体目标,对国家体育总局新提出的“六边工程”,我省要在每个方面都创造出在全国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来。
六、积极探索如何促进健身服务业繁荣发展
昨天,省体育局、统计局联合发布了我省2021年体育产业统计公告,总规模XXX亿,增加值606.74亿。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规模XXX亿,增加值XXX亿,分别仅占总规模和总增加值的1.9%和3.4%。也就是说,我省的健身服务业规模非常小,需要下大功夫加以推动。据了解,XXX省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采取5项措施发展健身服务业,包括持续打造XXX个优质健身俱乐部、40个体育服务综合体、20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每年面向全省发放XXX万体育消费券。国家体育总局也鼓励各地推广发放体育消费券、全民健身借记卡和建立全民健身公共积分等做法。我省各级体育部门都要加强学习借鉴和探索研究,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政策,拉动体育消费,促进健身服务业发展。
以上我从六个方面,对新时期群体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出了要求。这些都是长期性、开创性工作,实现突破不易,但突破后将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群体工作任务很重,事务性工作量很大。但我们的站位一定要高,要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注重探索导向性、思路性、政策性的问题,不断增强“管”的能力,增强调动全社会共建共享的能力,在构建“大群体”格局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同志们,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基石,是民生福祉,是国家战略。群体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善作善成的良好作风,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构建完善“大群体”格局,全面实施两大国家战略,为加快建设体育强省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