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断深入“兵支书”选配、培塑、引领工作,着力激发退役军人建功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潜能,积极推进各项培塑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兵支书”队伍。目前全县行政村“兵支书”55人,占比21.8%,自然村“兵支书”166人,占比23.4%,退役军人逐步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支柱力量。
一是规范管理,建好退役军人“人才库”。通过张贴宣传海报、“优秀兵支书”事迹展播等形式,引导广大优秀退役军人积极回乡参加村“两委”换届,鼓励“兵支书”“兵委员”连选连任。坚持选配改革,优先从退役军人中考选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建功乡村一线,2019年-2020年公开考选的133名支部书记中,有退役军人53名,其中28人本次换届后实现连任。出台《关于培塑和引领“兵支书”、女支书、青年支书助力乡村振兴的八条措施》,由县委提级建立“兵支书”档案、镇街建立“兵委员”档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退役军人人才库。对因调整、撤换等原因退出或新任党组织书记的,及时更新报备,方便服务管理。建立督导考核制度,构建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镇街党(工)委日常管理的立体式管理体系,健全全过程跟踪纪实机制,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定期分析研判,全过程掌握“兵支书”作用发挥情况,及时考核评议,助力优秀 “兵支书”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二是培优育强,锤炼服务基层“真本领”。坚持把“素质提升”作为“兵支书”队伍提质增效的关键一环,切实增强“兵支书”实干能力。把“兵支书”专题培训纳入全县党员干部培训计划,紧贴退役军人现实需求,依托丰富的培训资源,采取专题培训、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兵支书”激情和本领,目前全县“兵支书”所在党支部创办合作社84家,领办志愿服务队169支,“兵支书”推进乡村振兴本领得到显著提高。鼓励“兵支书”参加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提升学历,目前已通过专科学历教育取得相应学历267人中退役军人占19.85%,正在参加专科学历教育183人中退役军人占13.67%。加大从退役军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力度,及时把敢于担当、乐于奉献、作风正派、本领过硬的农村优秀退役军人推荐为村后备干部,目前全县村级后备干部3416人,其中退役军人556人,占比16.28%。同时,充分用好每年春节、八一建军节、中秋节等重要节假日,定期召开退役军人座谈会、交流会,及时掌握退役军人工作状况和思想动态,并建立县镇两级退役军人管理台账,为村级发展备好退役军人“生力军”。
三是导师帮带,搭建联系帮扶“优平台”。制定下发《关于建立乡村振兴“导师帮带制”的指导意见》,坚持地域相近、便于联系的原则,按照“政治坚定、善抓党建、熟悉农村、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标准,建立了县级导师资源库,坚持“有短板就要补、有需求就要帮”的原则,将部分“兵支书”“兵委员”纳入帮带对象,并立足帮带导师优势特长和帮带对象短板弱项,采用“1+1”“1+N”“强带弱”等方式进行结对帮带。目前全县建立县级导师资源库81人,其中联系帮带“兵支书”21人,并建立了帮带责任清单,开展帮带导师谈心谈话活动40余次,发展帮带增收项目22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难题9个,解决重点民生实事45件。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引导“兵支书”互学互促共建,发挥“兵支书”能拼敢闯的军人品质,统筹考虑人员数量、地域分布等因素,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了8处“兵支书营地”,定期组织开展互学互促共建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等优秀人才到营地进行授课培训,激励“兵支书”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四是激励保障,锻造干事创业“生力军”。每年进行“优秀兵支书”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兵支书”,进一步扩大“兵支书”影响力。目前已评选全县“优秀兵支书”10名,2名“兵支书”获得“沂蒙优秀兵支书”称号。对表现突出的“兵支书”,优先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等推荐对象,优先推荐报考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实绩特别突出的,安排挂职担任县镇领导班子成员。目前全县有6名“兵支书”挂职镇街领导班子和县直部门副职领导职务,有33名“兵支书”入选市县“两代表一委员”,2018年以来有23名“兵支书”被评为县级及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并涌现了张继利、赵祥卿、王延金等沂蒙乡村振兴好支书7名、王奉选等5个“兵支书”任职村获得沂蒙乡村振兴好支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