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同前三卷相比,在一以贯之丰富发展党的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增设了不少新的专题,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就,具有极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时代性。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整体视角、贯通观点长期学深入学,把学习第四卷与学习前三卷联系起来,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常学常新中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
一、要在深学笃行中明方向。明方向,就是要始终牢记“方向决定前途命运”,自觉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准则。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信仰信念。要把准政治方向。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要通过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上,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涵养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要牢牢把握突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坚持以党建引领工作方向;要严格遵守党内各项制度规定,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自觉维护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真正把明方向体现在工作中,体现在一言一行上,以苦干、实干、加油干的实际行动,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坚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自觉在心灵上与领袖对话,带着感情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带着使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学思践悟中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扣好成长的“第一粒扣子”,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确保人生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二、要在深学笃行中铸忠诚。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忠诚之心,是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党的核心、领袖,是党员干部立身从政的大德、首德。铸就忠诚大德,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无我的境界和“成仁之心”,以敢于担当、敢于斗争的“忠勇”,以赤稚纯粹之心诠释忠诚。我们要感悟领袖思想、追随光辉榜样、汲取精神力量,始终把忠诚作为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原则、首要政治本色、首要政治品质,时刻铭记入党初心、践行入党誓言,为实现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不懈奋斗。在重大历史使命中,要做到初心如磐。要牢记宗旨使命,以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履职尽责,把人生理想和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同心共筑中国梦,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以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宗旨、诠释对党忠诚。在重大风险挑战前,要做到冲锋在先。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拔刀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挑战面前敢于挺身而出,以忠诚作为斗争的“原动力”,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风雨不动安如山”“越是艰险越向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做到立场坚定。检验一名党员干部是真忠诚还是伪忠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第一反应、第一判断、第一选择。真忠诚是把坚贞不渝的信仰和矢志不渝的拥戴刻进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在任何情况下都立得正、站得稳、靠得住。尤其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时时时时处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要在深学笃行中找答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深刻。干不干、怎么干、干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要更多地深入基层一线和广大群众中间,常到社区乡村走一走,到工厂企业看一看,多听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让群众愿意说实话、说心里话,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知心、贴心、暖心为标准,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视角,紧贴群众需求,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倍加感恩党和人民的信任,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自觉,牢记责任使命,常怀敬畏之心,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角度,通过换位体验,对各项惠民惠企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感受评估,对各类堵点、难点问题进行疏解排除,切实找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政策落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民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调研和实地走访,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问题的完善和整改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党员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要更多地深入基层一线和广大群众中间,常到社区乡村走一走,到工厂企业看一看,多听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大家的所思所想所盼,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善于做群众工作,让群众愿意说实话、说心里话,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三、要在深学笃行中长见识。何谓见识?见识是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是一种做出识别和判断的能力,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没有见识,学识再多,人的胸襟和眼界难免因脱离实践而受限。没有见识,胆识再大,一旦偏离科学规律就会越错越远。应对棘手问题、处理复杂矛盾,有见识是关键的能力要求。富有见识,意味着善于抓住问题的“牛鼻子”,能够对症下药、化解矛盾。可以说,见识深刻,是一名优秀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见识”是为人处世的必备素质,是解决矛盾、议事决策上的重要本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提升自我见识,砥砺前行。如果自我的见识停滞不前、故步自封,则会导致眼界受限,思维固化。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需不断进取、拓宽眼界, 锻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全局意识,即使在艰难险阻面前也能坚韧不拔、临危不乱,把人生奋斗目标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增长见识实践必不可少,从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作为党员干部来说,群众是我们工作实践的主体。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明亮的镜子,党员干部要切实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善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老实实的要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用群众的智慧,优良品格和创新精神来充实自己、教育自己、鞭策自己,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取得新成绩。越是吃劲岗位、艰苦环境,越能磨砺品质、增长才能。只有经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经历复杂斗争考验、严峻工作挑战,才能真正做到见多识广、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