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党课讲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思想伟力

admin 2022-09-07 15:09:32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同志们: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建设美丽新**、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行动自觉,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光荣使命和历史担当。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有力转化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其真理的光芒照耀着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实现自身解放的道路,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集中体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最关键的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和充分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三新”要求,心怀“国之大者”,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回答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进“四权”改革、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把党的创新理论有力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力量。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投身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是激励我们党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伟大成就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宏伟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满腔热忱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要从我们国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真切观照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无上光荣感;要从党的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的深刻感悟中,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烈自豪感;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指引下,激发投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崇高使命感。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做意识形态安全的坚定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处在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作为社科院这个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主要负责人,首先要全面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排查意识形态风险点、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组织和带领广大科研人员主动出击、发声亮剑,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契机,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运用马克思主义强大理论武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党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在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中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生命线。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做为人民做学问的自觉力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把握的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也是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伟大建党精神元素的具体要求。践行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必须面向实践,走入基层,在增“四力”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打牢增脚力这个基础。突出开展九大重点产业、四大提升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对策应用性研究,把实践前沿和基层一线作为最好的课堂,深入了解区情、社情、民情,在群众和基层的创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把握增眼力这个关键。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全局把握大势,也要情系千家万户、聚集“急难愁盼”,从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细微环节体察民意,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增强研究的深透性,强化对策的精准性。要突出增脑力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维、创造业绩,做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勇于探索的思想者。特别是在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中,要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锚定党委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开展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要夯实增笔力这个功底。智库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决策咨询主要是文字性成果,要锤炼好、打磨好笔力,深耕问题、观点、思路及对策,用心用功做好决策咨询落在纸上的“隆中对”,为解决好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奠定坚实基础。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