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是为国家级森林乡村,背靠x景区,景色秀丽,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下辖x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x户,x人,常住人口x人,共有党员x名。多年以来,在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两委班子担当实干、开拓进取,牢固树立“党建+”理念,坚持“三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抓党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一是对班子选用再优化再提升。坚持把政治素质高、作风过得硬、带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员选入村“两委”班子,*年*月*日通过选举“一次性”产生了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并实现了“一肩挑”和村支两委人员“交叉任职”的要求。完成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保证了村事务正常运转。目前,村“两委”班子共x人,其中,高中以上*人,大专以上*人,35岁以下*人。
二是对集体经济再谋划再探索。围绕增强村级保障能力,不但自己致富,更要引导、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近年来,我们村全力推进“小木屋”经济,推动村民择近就业致富。另成立有X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村劳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小木屋、加水点、依托x景区开展村公司业务等产业为主,集体资产*元,集体经济累计达x元,年经营收入*万元。
三是对为民办事再探索再完善。由村支两委牵头组织协调相关力量,修补群众反映强烈的受损道路,受益群众达两千多人。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争取民族发展资金x万元,用于解决本村给水系统和排污管道的更新改造工作。
二、抓乡村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谋划村居村落布局,提升村庄规划科学性。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始终把传承保护优秀乡土文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发掘本村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建设回族风情园,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将更多回族地区文化元素置入村庄规划建设之中。
二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拆除违法乱建和无人居住危房,整治村庄杆线“蜘蛛网”,实施旱厕改造,将原有旱厕全面改成水冲卫生厕所并接入地下管网,普及率达100%,彻底消除我村露天粪坑,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村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后劲。我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意愿,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通过投入资金改扩建饮水工程和推进排污工程建设,解决农户用水问题。通过修建村民文化活动室、准备建设污水处理管网、为村的综合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提供了保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抓基层治理,营造平安乡村清朗环境
一是深化民主决策实现权力规范运行。深入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村里的大小事务、收支账目,全部经监委会通过实施。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都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来运作,我村村务公开实行“三事三日公开”,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将每月5日作为固定质询日和解答日,把村务公开变成“我贴你看、你问我答”的双向交流互动。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坚持合力共治。聚焦自治体系建设,创新“一揽子”方案。把所有自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的村民自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一揽子”方案,推进村级事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聚点德治建设,树立村风民风新风尚。针对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之风等陈规陋习,对婚嫁、彩礼、人情消费、宴席、丧葬等不正风气进行纠正整治,进一步促进了村风民风根本好转,例如在本村,始终向村民倡导结婚,为爱减负不收彩礼或象征性收彩礼,破除高价彩礼陋俗。
四、抓村风文明,引导村居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坚持以优良党风带家风促民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党员家庭这个重要“细胞”,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爱国爱家、向上向善。我村目前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好人好事,弘扬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建起未成年人儿童活动中心、风情园文化广场、小康书屋等,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实现了“不见薄养厚葬、不见披麻戴孝、不见大操大办、不见奢侈浪费、不见互相攀比、不见赌毒黑恶”,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团结互助、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