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资委党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谋划实施“一个工程”“八项行动”,着力重构国有经济版图、重塑国资治理体系,为实现“两个确保”当好开路先锋。
一、推进省管企业党的建设“根魂”工程。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引,在省管企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根魂”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坚持政治建企。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省国资国企系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敢打头阵、勇当先锋,2022年5月初郑州疫情期间,全系统累计1679个党组织的17505名党员干部(职工)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豫信电科集团加快搭建全省核酸检测系统,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大数据”支撑;河南机场集团持续完善多点触发、闭环管理等机制,全力守好全省“空中门户”。突出基层强企。创造性推进基层党建一体化、具体化、实体化,统筹推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明确基层党建工作具体任务清单,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场所、有活动、有载体。抓好人才兴企。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全面改革人才引进、评价、使用、激励等机制,畅通国资委机关和省管企业双向交流渠道,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国有企业贡献力量。深化从严治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加快研究制定全面建设清廉国企工作方案,加强巡察工作,着力实现反腐全覆盖无盲区零容忍。
二、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行“揭榜挂帅”,坚持引才费用全额列入经营成本、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全额加回,打造创新特区。着力形成创新投入高地,健全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力争每年安排20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着力建设创新人才高地,重点引进重量级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带头人或首席专家制度。着力培育创新技术高地,推进省管工业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内外资源,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产学研融合高地,推动国有企业努力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与省内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全覆盖。
三、实施机制再造行动。通过实施“百日攻坚”行动,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进入全国A级行列。在公司治理机制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全面建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拓宽外部董事来源渠道,促进董事会配齐建强高效运转。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商业一类企业经理层市场化选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收入与业绩相挂钩的联动机制,加大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突出贡献员工和企业家的激励力度。坚持把转换机制作为混改重点,把建立市场化机制作为混改“标配”,真正实现“以混促改、以混促转”。
四、实施战略重组行动。把重组整合作为重构重塑的关键一招,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打造更具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旗舰劲旅”企业。合并“同类项”,推动产业做大。合并主业相近、功能相似企业,强强联合打造行业龙头,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如新组建的河南交投集团,总资产超5000亿元,管辖通车公路总里程5720公里,成为河南交通产业发展“新引擎”。整合“关联项”,推动行业集中。整合同质化资产资源,将分散优势变成集中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如重组的中豫港务集团,成立专业化港口集团,负责整合全省航道、港口、岸线及相关资源,构建全省河港业务“一条链”。引入“合伙人”,发挥撬动效应。积极寻求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的深度合作,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放大改革乘数效应。如河南建设集团与相关央企合作成立的中豫建投集团,把河南市场规模优势与央企的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紧密结合,由央企实质运营,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坚决“断舍离”,推动主业做强。重新核定省管企业主业,处置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推动资金资源加快向主业集中。如平煤神马集团,瞄定“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明确“三大核心产业”,采取有力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主业,努力使这三大产业站前排、争先进。
五、实施化险攻坚行动。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努力在全局中守好一域。全面化“存量”。出台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企业债务风险化解专项方案,建立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强化重点企业管控,专班专案、一企一策化解风险。主动控“增量”。开展全省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排查,加快完善涵盖投资规划、并购重组、债务融资、业绩考核、责任追究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机制,加强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从严控制非主业投资,严禁超财务承受能力举债投资,严禁对无股权关系企业提供担保、对参股企业超股比提供担保,做到重大风险第一时间反应、报告、处置,确保风险可控在控。
六、实施“链长”培育行动。坚持“双向发力”。既做“聚变”文章,聚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共同做大做强产业链,培育“链长”“群主”企业,又做“裂变”文章,依托重点子企业外引内育、提质升级,积极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坚持“高端引领”。引导国有资本集中投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基础设施等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立足现有优势领域锻长板、围绕基础较弱领域补短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坚持“托底支撑”。在重要能源资源和民生需求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加快升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大优势产能释放,保障电煤供应;加大育种攻关和农产品加工、仓储、金融服务领域投入,稳定粮食等初级产品供应。
七、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动“产业数字化”。实施国资国企数智赋能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专兼职首席信息官(CIO),制订专项规划,专人保障推进。统筹推进“国资云”建设,加快企业迁云上云、用数赋智,实现“一网统管”,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依托豫信电科集团积极布局集成电路、区块链、软件等领域,坚持“补芯、引屏、固网、强端、育器”协同并进;深化与中国电子集团等的合作,探索数据确权、定价、交易业务,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八、实施绿色低碳行动。研究制订省管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危险物品等“两高一危”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高效产业。聚焦能源脱碳供给、工业绿色制造、终端零售消费等领域,加强绿色技术攻关,推动构建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绿色制造体系。支持省管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绿色屏障,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九、实施监管提效行动。紧扣主线强机制。坚持以“管资本”为主线推进国企改革和加强国资监管,建立健全穿透式国资监管制度机制,重塑监管理念、架构、方式。修订投资管理办法,对一定范围和额度的投资事项实行事前备案和报告,建立及时“踩刹车”止损机制。优化考核定标尺。完善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考核指标体系,以质量效益为共性指标,其他指标根据企业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差异化选取。坚持“硬考核”导向,将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职务升降挂钩,考出压力动力。授权放权激活力。制定并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推动省管企业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同步授权放权,激发各级企业活力。强化监督筑防线。落实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动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社会监督等协同监督,构建“纵横一体、协同联动、惩防并举、高质高效”的大监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