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把“共同缔造”作为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按照“三三三四”工作法,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让实践活动成果更广泛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抓好“三个深入”,筑牢“共同缔造”根基
一是深入学习吃透内涵。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县、乡(镇)两级专题培训班为补充,邀请省、市专家学者,组织党委(党组)班子成员、村(社区)干部、自然村(居民小区)群众代表3000余人开展培训学习。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组织县、乡、村三级骨干力量105人赴**县、**市等地实地调研,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更新观念。
二是深入群众了解意愿。以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每月组织党员干部进百姓门、走田间道、问农家事,和群众面对面、心交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防止以党员干部的主观臆断代替群众的实际需求。
三是深入研究制定标准。根据不同基础条件,按照城区中心社区、城乡结合部村(社区)、居民小区、乡镇集镇社区、传统农业村、农村自然塆等六类示范点,分类制定“共同缔造”工作标准,以点带面,示范引路,为“共同缔造”提质扩面奠定坚实基础。
二、用好“三种方式”,拓展“共同缔造”实效
一是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聚焦群众身边的小事,从“小切口”入手解决“大问题”,抓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带一片,确保问题解决见底见效。在城区人居环境中,协调城管执法、交通运输、交警执法大队等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占道经营、违法广告整治,既维护了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也解决了城区停车难、交通堵塞的问题。
二是小事情改善大民生。按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目标,为2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适老化改造,扩充普惠性幼儿园1000个学位,帮助756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启动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是小确幸汇聚大幸福。把群众所需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推进免费茶水、快递寄存、临时停车、家装维修、免费上网、免费充电、应急工具、医疗急救、便民电话、爱心食堂等十个便民服务,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防好“三类倾向”,坚守“共同缔造”底线
一是不铺“大摊子”。坚持实用性和可观性相结合,尊重群众意愿,制定规模适宜、贴近实际的村庄建设规划,防止盲目规划,避免贪大求洋、劳民伤财。
二是“不烙大饼”。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将闲置用地拆除整理,以“星星换月亮”的方式聚零为整,实现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打造尺度适宜、配套完善的宜居乡村(社区)。分路镇西河经过迁墓、土地整理、生态治理,昔日的黑臭河和祖坟山,变成河面倒影白云如仙境的文化景观河。
三是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既有村庄格局,尊重村庄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搞大拆大建,把更多的财力投入道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做好“四项任务”,办好“共同缔造”试点
一是塑造“美”的风貌。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治脏污、往里走”的要求,以评先进、树典型的方式,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共同参与“洁城行动”,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二是涵养“丽”的内质。立足本土文化、生态资源,充分利用红十五军、柳林河等革命旧址,挖掘人文内涵,凸显**特色,讲好**故事,唱响**声音。比如,**村村史馆里陈列着村民们支持渡江战役的系列图片、物件,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
三是浸润“乡”的气息。依托乡村原貌,把现代乡土文化、传统农业文明与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持续做大做强**村、**村等示范点,让乡村承载更多乡愁。
四是提升“村”的能级。坚持“就近、就地、便利化”原则,下沉村级服务事项114项、社区服务事项152项,优化服务流程,将政务服务大厅的前台延伸至百姓门前,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实现“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