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行大督导机制,常态化开展跨界、跨部门、跨区域协调督导,有效厘清部门、乡镇之间的责任边界,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压力负担,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推进重点工作落实、难点痛点破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展现出机制创新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一、创新亮点与具体做法
一是设计上“提级+整合”。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大督导直接隶属市委、向市委负责,授权赋予督导组现场协调处置权、专题会议协调处置权、专项督办权、重大事项报告权、重要会议列席权、奖惩评价权等6大职权,建立市领导牵头协调推进重点工作机制、分级协调机制、服务基层协调机制、督导提示函、成果运用等配套制度,在专门场所、专用车辆、专项经费等给予保障,督导人员绩效考评、干部考核实行单列管理,以最高规格运行大督导机制。同时,整合纪检监察、市委督查室、专项督查等资源力量,成立了1个综合协调组和6个专项督导组,每个督导组抽调1名经验丰富、退出领导岗位的同志任组长、2名市管科级领导干部或职级干部任副组长、1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任组员,分片区分领域挂钩督导,实现督导全覆盖。
二是方式上“钥匙+鞭子”。坚持督导结合,边“督”边“导”,以“督”促“改”,一手拿“钥匙”,帮助被督导乡镇、部门发现存在问题、分析具体症结、解锁突破方法;一手拿“鞭子”,督促被督导乡镇、部门压实责任、分解任务、“定点爆破”,解决“卡脖子”问题。
三是方向上“一线+靶向”。坚持靶向思维,实行清单式派单、项目化督导,及时预警、限期办结、闭环管理,提升协调督导的精准性;注重协调督导的实效性,以工作落实情况、项目具体形象进度等为重要参考,采取一线明察暗访、现场直接介入等方式,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简单看留痕材料,直接现场协调督导。
四是权责边界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督办不包办原则,对大督导的权责边界进行界定。创新以市领导牵头协调推进重点工作机制为抓手,对乡镇、部门单方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部门责任边界不清晰的跨部门问题“有所为”,由督导组审核把关、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将需提级协调事项提交挂钩市领导,市领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形成会议纪要,交由督导组跟踪督促落实;对乡镇、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处理解决的事项“有所不为”,督导组不介入协调,而是从严督促落实。
五是成果上“定性评价+转化运用”。重视督导成果转化运用,既不定期通报专项督导情况,又对所督导单位进行全年总体评价,晾晒比拼各级各部门工作业绩、作风形象。与此同时,督导评价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市直单位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干部考核工作体系,作为干部绩效等次评定、推荐后备、提拔使用、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参考,由督导组向纪委、组织部报告,倒逼部门提升效能、干部改进作风。
二、取得成效
一是打通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全方位、常态化、宽领域的协调督导,大督导实现全覆盖,将责任和压力全面传导到基层镇村一线和市直各部门,督促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职、提能效能,打破“中梗阻”和“软阻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推动各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是破解了一大批要素瓶颈难题。聚焦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坚决拿起“钥匙”和“鞭子”,从前端到末端全过程跟进、各环节督导,有效突破土地、资金、征迁等要素瓶颈。比如,协调督导解决征迁历史遗留问题、项目资金、土地整治等问题83个,推进西华洋片区、北山片区征迁实现“开局即扫尾”,推动历经10多年建设的茂盛路全线通车以及成功大道霞东段、省道215线、省道307线梅山镇区过境线、泉厦漳城市联盟高速、江滨南路(二期)等重点线性工程突破征迁历史遗留问题成功贯通。又比如,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完成4方面53个问题整改,乘势完善95项工作制度。
三是挖掘了一系列基层治理亮点。坚持边督导、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在协调督导过程中,先后挖掘和提炼了“扁平化、傻瓜式、可依赖、有生命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初信初访、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路线图及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督导管’一体化的中介组织执业管理机制”“规范农村建房批后监管‘四到场’”“‘大督导+大调解’联合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工作品牌、典型经验、特色做法,提升了县域治理新效能。
四是提振了全体干部精气神。在协调督导过程中,同步考察识别和培养使用干部,推动各级干部冲在一线、炼在一线、看在一线、重在一线。今年来,通过督导发现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并提拔重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其中参与疫情防控、巡视整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等一线工作的占比达到82.4%,干部精气神比以往更足了,创新能力比以往更强了,服务意识比以往更浓了,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出力又出彩”“爱拼才会赢”“输人不输阵”的良好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