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集团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紧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目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人才强企,立足招引、培养、留用三个环节,创新实施“引水、蓄水、活水”三项工程,充分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集团先后更替干部职工68人,新增专业技术人才及高资质人才98人、占总人数的23%。
一、创新实施“引水”工程,着力夯实发展支撑。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优良“源头水质”。严格落实党委书记抓“第一资源”责任,将“以党建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选才育才工程”作为集团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重点推进,推行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合署办公,并由集团党委书记直管。充分发挥集团党委对人事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关键作用,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党委会研究决定事项,确保将政治过硬、品德过硬、技术过硬的人才真正选出来、用起来。坚持市场化标准,推行基层员工100%市场化公开招聘,管理人员除内部挖潜及特殊人才引进外一律竞聘上岗,切实斩断“关系网”、堵住“走后门”,从源头确保各个岗位“有能者居之”。二是强化双招双引联动,牵引集团发展“浪潮”。聚焦集团水利工程产业所需,精准招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水利系统专家刘长余,通过组织水利业务培训、现场解决工程难题,有力提高集团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水平。突出服务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柔性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数字工程公司技术总监陈健,牵头编制《集团数字化转型方案》,加快传统水利工程产业向数字信息化方向转型。积极促成中电建华东院投资103亿元的华金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落地峄城,助推我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三是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速人才“百川汇海”。制发《人才招引激励实施办法》《人才推荐奖励制度》等文件,明确不同层级人才在购房购车等方面配套政策,进一步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综合运用党政机关邀才、校园招录等方式,拓宽人才招引渠道,累计引进高资质、高技术专业人才90名,集团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能结构持续优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创新实施“蓄水”工程,持续做优智力梯队。一是建设学习实践平台“培才”。打造“知识学习平台”“交流实践平台”,整合集团内部图书、课件等学习资源,规范建设企业知识信息库,并通过每月组织职工大讲堂等方式,促进内部人员互动交流、互助提高。去年以来,共组织人才工作教育培训8场(次),先后轮岗锻炼后备人才87人,培育专业讲师20余名。二是健全学习激励制度“壮才”。强化企业内部“传帮带”,通过以师带徒、职业经理人授课等方式,打造一支职业道德优良、专业技术精湛、工作保障有力的水利工匠先锋。创新实行《员工在职学历教育奖励办法》《员工考取国家执业(职业)资格证书奖励办法》,对在职提升学历、考取证书的员工发放一次性奖励和证书补贴。去年以来,共对41名在职员工发放能力提升奖金7.8万元,新考取一级建造师资质10人、二级建造师资质36人、高级工程师资质14人,1人获评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三是加强校企合作“育才”。先后与**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水利职业学院签署校企合作、产学融合意向书,在人才双向培养交流、柔性人才桥梁搭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推动人才借力成长,聘请河海大学专业团队与集团人才联合参编全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帮促职工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三、创新实施“活水”工程,有效激发创业潜能。一是选拔“能工巧匠”,用活“旧人”发展新产。面对集团组建之初整体亏损局面,秉持“旧人”新用、妥善安置理念,开展“僵尸企业”、亏损子企业处置行动,通过竞聘上岗、面谈考察等方式,对经营困难的水利服务站、淡水养殖试验场等单位40余名干部职工合理分流。其中,通过将部分人员充实到**鸿运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成功保留企业水利工程施工二级资质,营收创利实现连年翻番增长。二是组建“战斗班组”,用活“专才”协同攻坚。组建项目攻坚小组,按照“一个团队攻坚一个项目”要求,对重点项目实行分工协作、挂图销号,先后成功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等项目6个,批复资金总额15.25亿元。积极发挥青年技术创新人才优势,组建集团BIM技术创新团队,聚力攻坚BIM技术设计应用,顺利实现水利工程全流程数字化正向设计出图,集团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一步。三是划定“竞争战区”,用活“领导”抓实项目。结合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创新建立项目“战区制”竞赛比拼模式,选定集团副总任各战区“总指挥”,围绕经营目标同台竞技,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其中,蟠龙河综合整治水利工程一期、二期全面完工,三期及周边环境综合提升工程进展顺利,新建鹭岛·蟠龙台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官桥镇东洪林村破损山体生态修复项目高质量完成喷播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为我市生态保护丰富了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