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关于民宿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admin 2023-02-06 20:30:48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住”是旅游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旅游资源,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风情、慢生活体验,应用场景丰富、带动性强,成为了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贯彻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擘画发展蓝图,打造特色民宿品牌,积极扶持民宿经济发展,将民宿产业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一)打造特色民宿新品牌。紧抓重大机遇,全面打造民宿品牌。一是实施主题民宿“1133”工程。各乡镇办重点培育1个以上特色旅游民宿示范村(或精品民宿),着力培育3个旅游民宿重点乡镇,打造3条主题旅游民宿线路,努力构建村落有民宿点、乡镇有民宿群、全区有民宿带的民宿发展新格局。二是建立区域特色资源库。对全区乡镇办选报的资源点,逐村逐点实地走访,普查内容包括镇村环境、民俗民情、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情况、一类水库、二类水库等基本指标,通过广泛搜集资源信息,确定资源主体、有无开发可能性,进一步挖掘现有区域特色资源,选择有条件的民宿作为示范点,列入资源库。截止目前,全区共收集上报民宿资源点位共*处。三是引进优质团队。引入借宿、小住一下、斯维登、宿描等优质团队,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原则,推进民宿整村运营打造。目前,全区具有一定规模民宿*家,其中**民宿已被评选为省旅游精品民宿。**基地已顺利建成,投入运营,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二)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坚持以点带面、以面连线,围绕“茶旅融合”“茶食品鉴”“红色旅游”“农耕文化”“多彩田园”等建设主题,着力建设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民宿项目。一是出台政策引导。紧扣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坚持可持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出台了《关于加快乡村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拿出**万对精品民宿、登记民宿、招商入住品牌民宿、整村开发民宿给予奖励扶持,把自然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用“美丽经济”反哺“美丽资源”。二是深挖文化铸魂。依据现有村落、农庄、农家乐的不同风格,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茶文化和红色文化,持续释放“山水茶城”中蕴含的自然、生态、文化等文旅元素,将文化要素融入到民宿的设计、装修、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三是路网提质增效。启动1号旅游风景道提质改造,线路建设突出沿线景观风貌及道路风貌,实现“一镇一样版、一村一特色”。实施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后将充分发挥缓解交通压力、提升通行安全、串联优质景区、美化路域环境等积极作用,形成旅游交通圈,让游人进得来,停得了,住得下。

(三)探索联农助农新模式。建立了“企业+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大批村民变身服务员、售货员、厨师、导购员,加入全域旅游产业链,民宿已成为连接一二三产业、打通产供销的有效纽带。一是持续放大乡村旅游富民惠民作用。如**基地,项目员工绝大部分从当地招募,提供了超百个优质就业岗位,项目一经开放运营,就吸引了大量省内外客户踊跃而至,为周边农家乐、民宿引流了大量客户,间接带动了周边民宿、农家乐的增产增收,极大地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项目运营团队与当地茶农达成合作,茶农提供茶叶制品,项目运营团队提供IP营销、拓宽销售渠道,带动*万茶农参与茶旅融合产业并增产增收,壮大村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参与帮扶提高农户收入。**项目,以全区涉农乡镇办村民为收益对象,重点关注脱贫户及监测户受益情况,促进贫困人口务工增收。区财政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乡村振兴局与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签订《项目财政衔接资金资产收益提取协议书》。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主题特色不鲜明。辖区民宿经营者主要是农民,经营理念较狭窄,大多数民宿,还只停留在最简单的”吃+住”,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较低。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没有针对企业管理者、退休职工等不同的消费者而进行市场细分,部分仓促“跟风”的民宿重模仿、轻创意,导致了客流量严重不足。少数民宿参照了精品酒店的经营模式,装修精美,装饰豪华,服务设施齐全,但价格不菲,多数旅客望而却步。民宿的定位、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以至于同业之间差异显著,服务和营销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化服务有待提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

(二)整体规划意识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弱。乡村创业的业态互补,需要有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住宿服务、农副产品种植采摘服务、民俗文化的演艺服务、特色的餐饮服务、手工艺品伴手礼店、配套旅游设备服务等。辖区大部分民宿还处于农家乐水平,对周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内容少,缺乏特色,并且布局相对分散,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未形成规模效应,民宿共享经济价值得不到体现。

(三)证照手续办理复杂,合法经营监管难。辖区民宿基本是由农民自行建造,无法提供竣工验收报告,按照有关规定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由于政策规定大部分农村住宅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层,最高不得超过8米”,房屋面积往往限制在200平方米左右。随着民宿行业规模扩大,普遍存在的无证经营民宿,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限。行业管理无规章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卫生管理、监督检查、安全管理等方面,监管较为困难,因为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执法依据,无法及时处理民宿的消防、安全、卫生、环保等问题,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四)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部分民宿项目起步较早,但由于规划、设计、资金等原因,出现项目停滞、无法运营等现状。比如涉及自然保护区及生态红线,手续需要上级审批;暂缺相关手续办理费用;疫情导致设计单位进度较慢;征地拆迁工作进度缓慢;资金缺口较大导致项目方放弃投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等。

三、下一步建议

(一)统一标准,规范引领产业发展。邀请专业规划编制团队,在已有规划编制基础上,研究制定民宿行业的布局规划,并根据自然景观、街区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同时,优化产业链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建立专家智库,促进产业链延伸,突出民俗活动、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不同主题,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宿产业体系。

(二)差异布局,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形成类型多样化、风格多样化、体验项目多样化的民宿产业格局,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和恶性竞争。一是设计差异化。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地域文化元素,传达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别具匠心和相映成趣的基础上,满足游客对旅游住宿舒适、安全、卫生和品质的需求。如**项目,利用修复后的矿山打造特色民宿。二是服务差异化。高度重视游客需求,注重与游客的良好互动,进行关系营销和情感营销,通过提供个性化、人情化的服务建立竞争优势。三是市场差异化。进行市场细分,以有效地避免市场选择和定位模糊导致的竞争加剧。例如与旅行社和学校合作,开发户外研学产品,带动当地居民生产土特产进行销售等等。

(三)强化服务,倾力为企排忧解难。文旅行业的崛起,离不开市场主体的齐心协力,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加持”,拿出“真金白银”,当好“店小二”,积极搭建平台,规范市场经营,既帮助民宿企业纾困解忧,更助力企业抢占先机,领跑市场。一是服务助企。在《关于实施百家主题民宿示范工程的十条意见(试行)》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出台管理办法和实施办法。通过制定各类政策惠企,给予企业政策扶持,促进民宿产业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环境活企。探索免审即享,先“批”后“审”,以管代审,结果互认等模式,为民宿管理规范提供依据,为民宿企业事项办理提供便利。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宣传推介优秀民宿案例并总结推广经验,引领民宿产业逐渐走上合法化、规范化、精品化道路。三是政策惠企。提供基础的、普惠性政策服务,设立专项补助资金,为民宿产业输血充能。制定民宿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对于优秀民宿依照等级给予相应奖励。

(四)招商配套,助力产业协同发展。以产业大招商为抓手,引进旅行社等服务类企业,大力培育和丰富民宿旅游业态,促进景区周边街区提质发展,助力民宿产业整体高质量升级。一是注重精准招商。以“云”为媒、以“网”为桥,通过“视频洽谈”“网上签约”等新模式开展“云上招商”活动。主动对接本地企业、城乡居民,推荐优质资源点,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人员等兴建精品民宿,借力民间资本,助力民宿产业发展,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二是完善配套服务。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大民宿发展区域道路、通信、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智慧旅游建设力度,建设户外休闲、农事体验、餐饮娱乐等休闲配套设施,打造一站式沉浸体验服务,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三是紧抓项目建设。做好民宿项目的联系指导服务工作,积极盘活原有存量项目,及时化解相关矛盾纠纷,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尽快完工投入运营,带动群众致富。

(五)加强营销,激发市场潜在活力。据调查统计,大众获取民宿信息的线上渠道主要有微信、微博、美团、携程、抖音、蚂蚁短租等app,这些线上宣传方式均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且成本较低的优势。政府和民宿经营者应选择多种线上营销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在宣传方式上可采用发布故事短片的形式,以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或者与知名博主合作,通过直播、撰写旅游文案等形式,利用其粉丝效应以提高民宿的知名度。还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开设线上预约和点评功能,为消费者了解民宿和预定提供便利。

(六)成立协会,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民宿业者可以在经营管理上相互借鉴和学习,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促进行业共同发展。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不断推动民宿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健康发展,助推全区民宿产业提档升级,展现民宿产业的新面貌。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