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县着眼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以干部教育培训为有力抓手,积极调整培训思路,不断改进培训方式,探索出台干部教育培训“三段管理”模式,采取培训需求自主点单、过程管理精准到人、训后实践跟踪问效做法,让干部教育培训有实效。
一、按需点单、因需施教,变“填鸭式排课”为“自助式点单”
坚持“党的事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将培训需求前置,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打造“按需点菜”“精准上菜”的培训模式。坚持广泛征集培训需求,收集27个单位68条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拟定培训计划,并反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确定2022年主体班次11期、部门班次6期,力求满足干部需要。
二是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形成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利用江口烈士陵园、宁佛工委旧址、红25军司令部旧址等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培训”;依托“田园党校、先锋农场”,开展“体验式教学”;采取“讲堂+培训”的形式,借助“乡村振兴夜校”(乡村振兴大讲堂)、三是“干部大讲堂”提升干部能力。先后组织4期259名党员干部到江口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追忆先辈足迹”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35个支部建设党性教育实践基地63.56亩;举办“乡村振兴夜校”、“干部大讲堂”36期(堂),培训党员干部1072人次。
四是精准确定培训对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培训主题和课程设置,明确参训对象范围,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行业主管部门举荐”方式,结合各单位、各行业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干部、党外干部情况,建立年度培训台账,每期培训名单由组织部、党校和主办单位按照“干什么、训什么”的原则联审确定,确保培训精准有效。
二、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变干部被动受训为主动学习
围绕妥善解决工学矛盾,让想培训的干部都能参加培训,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新方式,通过主题班次加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培训的全局性和系统性。
一是开设主题班次,将重点工作培训到位。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结合县情实际举办集中培训,邀请省市专家现场授课,宣讲政策、答疑解惑,2022年确定主体班次11期、部门班次6期,精心设置培训课程,形成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二是开展“直播教学”,将培训触角延伸到村。在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要求下,充分利用线上培训覆盖广、少聚集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县机关干部、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及队员参加线上直播学习。通过网络直播“重点学”、视频回看“自主学”、分组研讨“集中学”,单次参训2035人,开展专题研讨86场次。
三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培训精准到人。通过及时提醒收看、评选学习标兵等方式,激励党员干部在陕西干部网络学院、“清华云”课堂、智慧党建、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自主选学。参加“清华云”课堂学习8期,学习人数5000余人;智慧党建月均在线学习3500余人。
三、闭环管理、跟踪问效,变“一人充电”为“群体赋能”
坚持畅通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学员单位三方信息反馈渠道,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转化的跟踪了解,将培训效果作为识别了解干部的重要依据,提高培训的导向性和科学性。
一是过程式管理。由县委党校、培训机构分别派员设“双班主任”,各班设临时党支部,建立班委会,下设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纪律要求,实行早晚课制度和研讨制度,对集中培训、外出教学全方位管理,将优良学风贯穿培训始终。
二是考察式跟班。积极探索“在培训中识别考察干部”,由组织部派员跟班,将培训学员的出勤、发言、考试成绩、撰写材料进行综合评价,点对点反馈到所在单位,同时每班次按不超过20%的比例评定“优秀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现培训中全方位、零距离、立体式考察识别干部。
三是跟踪式问效。培训结束后,要求参训学员撰写调研文章、交流心得体会,并将培训收获通过单位干部会、支部“三会一课”等方式传授给其他干部,形成“一人参训、多人受益”的良好局面。结合干部考察、工作调研、专项检查,深入学员所在单位,了解学员培训前后变化、工作情况,加速学习成果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