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关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admin 2023-10-24 18:05:22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城市民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短板,对于丰富我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内涵、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我市日照中心发展情况,市委党校课题组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主题教育相关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我市日照中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市民群众的新需求,提出推动日照中心转型升级的思考建议。

一、社区日照中心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社区日照中心承担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多元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职能。我市于2013年在全国率先探索社区日照中心建设,经过10年的发展,不断规范运营和管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一定满足。

日照中心的覆盖水平不断提升。至2022年,我市已建成日照中心3200家,城乡社区覆盖率超过75%,实现了大部分城乡社区的覆盖,养老服务短板逐步补齐。按照建设标准要求,各日照中心不断规范运营和管理,根据实际布局了相应的养老服务功能,在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年服务的功能需求不断扩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达100万人,老龄化率15%,预计2025年老龄化率将达到20%,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基数将进一步加大。这些压力将会逐步传导至社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多元化、专业化需求将持续增加。日照中心作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相互转介的重要设施,需要进一步发挥其为老年人就近提供专业的个人照料、保健康复、心理慰藉、休闲娱乐、上门服务、精神文化等多元服务功能,让日照中心成为链接养老资源、宣传养老服务政策、汇集涉老志愿服务力量、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等的有力阵地。

养老惠老的政策支持不断强化。近年来,中央和省委、市委均对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予以部署和强调,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以及便利化可及化水平作出了明确要求。我市贯彻中央、省委要求,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划和政策措施,发布《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支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印发了《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对社区养老服务,特别是日照中心分布情况、建筑面积等均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补齐日照中心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短板不足。

二.社区日照中心发展的存在的不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日照中心为老龄群体提供日托、助餐、居家照护、休闲娱乐等养老服务,被称为“第二个家”“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态与功能,满足老年人“一站式”居家养老需求。

亟须进一步完善设施功能布局。过去启动日照中心建设时,尽管有相应要求和宏观功能设定,但对于日照中心实际运行中的功能发挥、服务效能、运营管理等问题,究其实质,还是缺乏与形势变化相适应的机制支撑,难免造成不少日照中心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健全,有些服务半径过长,有些相邻社区选址过近,有些面积较小制约功能拓展等,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比如,对照《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关于多层次、多样化、方便可及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渐完善的发展目标来看,对照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实践路径来看,目前日照中心在精准配置、服务模式、协同支撑等方面仍有差距和努力空间。

亟须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内容。在老龄化逐渐深化的形势下,我国有约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迫切需要日照中心完善服务内容,在社区层面就近就便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从课题组问卷调研来看,目前我市老年人在日照中心主要享受了文化娱乐、社交活动、精神陪伴等服务,另外,还希望日照中心能够增加医疗保健(占比50%)、学习培训(占比24%)、代办服务(占比95%)、生活照料(占比8%)等服务内容。

亟须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营能力。目前,日照中心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补贴、村集体经济资助、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支持、专项项目资金投入,绝大多数依赖外部“输血”支持,较少有日照中心植入中医馆、康复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专业功能,尤其是许多人口分散、较为偏远的农村日照中心,基本只发挥了娱乐功能,不少日照中心运行效能差,“赔本赚吆喝”现象较为普遍。根据调研,不少日照中心可持续性运转机制不足、造血能力有限,按照现行各级政府补贴政策,如果日照中心运营主体无法推出更加灵活的运营制度设计,引入更加多元的功能业态,则难以实现盈亏平衡。

三、推动我市社区日照中心转型升级的思考

我市日照中心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及探索发展阶段,一定程度满足了养老服务需求。但面对市民群众对更好养老服务的新期待,必须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导向,推动日照中心从功能和形态上转型升级,着力做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造血功能、加大要素保障、降低运营风险四篇文章,用心用情将日照中心打造成老年人的“幸福港湾”。

实施分类建设,优化日照中心空间布局。充分考虑服务主体差异,按需建设、按需服务、精准配给,推动已有日照中心转型升级,实现社区日照中心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功能需求相适应,将“老人跟着机构走”转换为“机构跟着老人走”。一是系统谋划、统一评估,优化日照中心空间布局。科学评估日照中心,按照基本实现一个社区覆盖一个日照中心原则,综合考虑老年人的人口分布、消费半径和现实需求,因地制宜推动转型升级。二是按需建设、科学管理,完善日照中心服务功能。建设前应当做好需求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在选址和规划上,可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互补,盘活现有公共空间资源,相互配合打好“组合拳”;建设过程中遵循科学化标准化理念,做好适老化改造、地面防滑处理等;建成后定期开展评估和动态监测,及时运用考核结果和动态监测结果,确保日照中心平稳运行。

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日照中心造血能力。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优化服务供给,借鉴国内外先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理念和模式,鼓励各类优质社会资本进入社区日照中心,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提升日照中心自我造血能力。一是推广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运营模式。加大对专业养老机构、专业社工组织的培育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开展日照中心连锁运营,优化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人工费用等经营成本,探索培育可复制、具有我市特色的日照中心品牌。二是推动医养服务融合发展。鼓励社区日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护、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等一站式专业服务,拓展健康监护、康复治疗、医疗护理、生活照护、中医药服务等服务项目,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提供特色医疗服务,打造家门口的“药房”,增强日照中心吸引力。三是鼓励以优质服务探索利润增长点。引导运营方全面了解社区老年群体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服务清单,推动日照中心履行好基本服务功能。坚持“公益+低偿”理念,鼓励延展服务范围增加“有偿服务”,打造可以满足老年人“一站式”消费需求的老年生活馆、“社区食堂”,提升日照中心的服务能级。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日照中心健康运转。日照中心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发挥好政府的要素保障作用,在资金投入、智慧治理、人才培养上加大力度,确保日照中心健康运转,保障其公益特性。一是强化经费保障。适当提高日照中心的基础运营补贴,将运营奖励与日照中心的星级评定和运营状况等挂钩,通过公益性岗位援助、慈善捐赠、公益创投、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降低运营主体的日常成本,形成多元筹措的经费保障格局。二是强化智慧支撑。提升日照中心智慧治理能力,鼓励日照中心运营方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订单式”养老服务,形成全人群覆盖、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管理、全天候响应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智慧治理推动日照中心服务转型升级。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发挥职业教育高地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或与相关职业院校联合开展养老服务类人才培养,将社区养老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有关培训补贴范围,建立“拴心留人”的人才激励保障制度。

强化管理监督,降低日照中心运营风险。老年人群是高风险人群,日照中心普遍面临较大运营风险,尤其是运营中的低收益与高成本这一矛盾,让很多养老机构和社会组织对于运营日照中心积极性不高。因此,必须做好关口前移,加强各类风险防范,综合施策降低风险以及发生风险带来的高额成本。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日照中心各方面安全检查力度,提前防范潜在的医疗、消防、食品安全、意外事故等隐患,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松、隐患不清除不销账,坚持定期跟踪整改进度、定期查验整改情况,切实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探索发展商业保险。通过给予政策支持、提供保费补贴、拓展参保途径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开发专门针对日照中心经营风险的保险险种,降低风险发生后运营机构产生的高额赔付压力。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