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市“城市大脑”平台建设方案

admin 2024-03-06 03:15:26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为高效贯通汇聚政务数据资源,科学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提速提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根据《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数字政务提升行动”既定方向,现就市“城市大脑”平台建设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精神,突出“补短板、强弱项、重应用、促共享”实施导向,突出保障数据“可用可见可控”实施要求,深化数据汇聚共享,整合政务数据资源,补齐政务系统短板,完善数据安全保障,着力构建“1+2+N”城市大脑体系(1个中枢系统《数据底座、时空中台、业务中台、展示中台、视频中台等》,2项基础设施《政务云平台、城市物联网》,N类智慧场景应用《智慧网格、智慧城管、智慧民生、应急指挥、经济监测》),形成结构清晰、体系完备、标准统一、操作性强、便于迭代、深度整合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断提升“数字X”建设水平,推动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二、实施原则

(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实际需求,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规划建设符合X城市功能定位、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城市大脑”,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推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大脑建设模式。

(二)资源整合,协同创新。立足我市现有政务数据基础底座、自然资源一体化平台、智慧网格平台、智慧城管平台等信息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推进信息系统平台统筹整合,加快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深化业务应用融合创新,坚持全市“一盘棋”管理,构建职责清晰、统筹有力、协同联动的城市大脑建设机制,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化协同发展。

(三)以人为本,聚焦应用。按照“先解决共性、基础性诉求,后解决个性、特殊性诉求”的原则,坚持以应用场景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大脑”项目建设,重点探索在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政务、平安、社区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以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解决城市治理“难点”和“痛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科学规范,安全可控。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密码法相关要求,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提升“城市大脑”建设安全可控水平,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管理规范、安全可控。强化关键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确保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自主、安全、可控。

三、建设内容

(一)搭建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建立健全系统建设和接入标准规范,按照“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思路,围绕服务指挥决策、行业管理和便民利企,构建“城市大脑”中枢系统,以现有数据底座平台为基础,逐步完善数据通道功能,推动各部门将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集成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工作机制协调顺畅。按照协同治理、联动治理思路,推动各部门以“城市大脑”为基础,整合吸收、升级改造现有成果,丰富智慧化应用场景,为服务企业、市民、指挥决策提供支撑。包括五个部分:

1、数据中台。依托上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和本级数据底座,构建数据标准规范,整合接入上级共享数据(提供数据接口《如公安户籍、市场主体、社会保障等》、回流源数据《如标准地址库等》)、本级部门数据(部门数据汇聚本级数据底座),不断完善人口库、法人库、宏观经济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规范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和共享交换,构建形成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

2、时空中台。包括地理空间服务、标准地址服务、地址二维码服务3项功能。通过整合地理信息、道路实景、虚拟现实场景等城市地理信息,对接上级公安回流的城市统一标准地址库,面向本级各部门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地图图层、标准地址等服务接口,提高城市地理图层、地址的唯一性和及时更新率。

3、业务中台。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规范、技术规范和流程规范,统一构建面向业务应用的大数据基础组件、基础服务工具和模型算法,支撑标准高效的应用开发模式,夯实基础支撑能力、通用业务能力,其中,基础支撑能力包括统一认证、消息中心、统一底图、人工智能(如OCR等服务)、短信服务;通用业务能力包括协同处置、协同调度、协同服务、数据追溯等。

4、展示中台。即城市管理一张图。整合汇聚数据中台、时空中台不同类型、不同维度的实时数据,通过统计报表和可视化平台形式,对城市管理核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可视分析,实现城市各类数据融合贯通与直观可视,辅助管理者从各个层面洞察城市运行态势,提升监管力度和处置效率。

城市管理一张图通过公安应急指挥中心、智慧X运营管理中心的大屏分类展示,同时,设置手机移动端,分置相应不同的查询权限,方便市领导、部门、镇街随时随地了解情况、快速应对。在此基础上,着手建立完善以信息为核心、以事件为驱动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并配套出台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城市治理向跨部门、多层级协同模式转变,实现“一网统管”。

5、视频中台。将全市视频接入,形成视频云平台,进行结构化分析、建模。

(二)夯实两项基础设施

1、优化本级云平台。政务云方面,依托本级政务云平台和智慧X运营管理中心,细化政务云架构规范和系统迁移上云标准规范,充分整合本级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在确保新建部门信息系统规范上云基础上,把无法上云的将设备物理整合到智慧X运营管理中心进行集中托管,实现市直部门通用基础设施共建共用。行业云方面,制定行业云信息系统“迁移上云”计划,依据上级统一部署,顺应行业应用实际需求,有序、可控推进视频云平台、教育云平台、医疗云平台建设应用,夯实行业信息系统整合基础支撑。

2、完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顺应各部门业务系统末端数据采集需求,布局完善城市物联感知网络。一是加快布局建设5G网络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核心骨干网覆盖面,打通物联感知数据传输通道,满足大带宽和泛在连接网络接入求;另二是构建统一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接入管理平台,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根据实际需求在城市交通、桥梁、道路、河道、地下管线、灯杆铁塔、环境治理、消防等市政领域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标签、多类条码、智能传感设备等智能感知设施,完善基于智能感知的一体化协同共治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城市物联感知层。三是持续加强感知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建设,提升监控服务、查询服务、控制服务、扫描服务等综合性管理服务水平。

(三)深化N类智慧场景应用。顺应城市管理、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监测需求,按照“急用先建、实用优先”原则,在现有公共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再行打造若干个智慧城市应用场景。明确镇街、村社统一入口,各市直部门应接入,减轻基层负担,在端口上“统一门户”。

1、智慧网格应用。顺应公安、民政、卫健、人社等相关业务信息采集需求,在智慧网格平台基础上,整合融入社区治理、社会保障等服务功能,并发挥网格员作用,动态更新“一标三实”(即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和实有单位)信息,实现人口基础数据“统一采集、多部门应用”。

2、智慧城管应用。一是依据《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建设城市管理指挥协调系统,实现城市运行管理问题的“发现、立案、派单、核查、处置、结案”的闭环管理。二是围绕城市管理主要职责,建设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和城市管理执法等行业应用系统,支撑城市管理部门行业监管工作需要。三是对于现有的城市管理行业应用系统,统一集成整合到城市大脑,为城管业务管理、领导监督、考核评价等提供直观可视化支持,实现城市管理领域“一屏观全域”。

3、应急指挥应用。以公安应急指挥平台等为基础,建设完善窄带物联网、无线宽带集群、5G通讯、无人机、卫星通信、北斗通信等通信手段,提升防汛、消防、救援、应急等多个领域的融合通信、精确指挥能力。

4、智慧交通应用。以城市交通态势感知为核心,对接公安智能交通平台,结合信号优化控制、交通可视化指挥调度、智慧停车等等应用,实时监测交通运行等城市路况指数,实现路口交通情况、区域交通运行状态的动态评估;汇聚交通运输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应用;探索整合全市小区、单位停车场、园区、城市公共停车资源等实时车位数据,打造城市停车服务新模式。

5、智慧民生应用。支持推动教育、卫健、人社、民政、残联、文旅等部门对接城市大脑数据底座共享基础数据,赋能提效民生保障。按照“幼有善育、劳有厚得、学有优教、老有颐养、弱有众扶、病有良医”思路,探索整合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养老等信息资源,建设阳光惠民系统,织密民生保障网。重点对接教育资源大数据、医疗电子病历大数据、文旅大数据等服务功能,解决各行业信息系统大数据服务能力支撑不足问题。

6、政务服务应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政务公共服务便利化、普惠化。全面普及审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积极推进省“闽政通”政务APP及泉州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工作,优化“闽政通—泉服务—iX”便民服务小程序,聚合全市移动端便民服务事项。完善电子证照共享应用体系,推进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的对接,强化全市政务服务办件数据汇聚共享工作,推进我市各部门自建审批系统与泉州市电子证照共享服务系统全面对接。

7、经济监测应用。争取税务、能源、环保、金融部门支持,整合汇聚企业经营数据、水电气数据、排污数据、资金流水数据,探索筹划建设集统计分析、综合查询、预测预警于一体的工业运行监测系统,为工业运行分析和信息引导提供基础支撑。

8、综合执法应用。以中央综合执法改革试点为契机,建设与智慧网格、智慧城管、应急指挥等平台互联互通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内设综合执法统筹协调指挥、“综合查一次”、镇街办案等模块,实现综合执法数据归集和共享、统计分析、预警研判、联动指挥、法制联审、监督评议和行刑衔接等功能,构建市、镇联动的行政执法管理体制机制。

四、实施计划

本着急用先行、先易后难、快速见效等原则,本项目分为3期建设:

第一期(2023年1月--2023年4月)。开展前期调研,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有关单位到国内先进城市考察;完成方案报批,申请项目立项;编制系统需求方案,组织方案评审。

第二期(2023年5月--2023年9月)。建设完善城市大脑中枢,完成数据中台、时空中台、展示中台的搭建,初步完成智慧网格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的改造和对接;推动政务服务应用与数据中台的全面对接,初步实现“全网办”、“掌上办”。

第三期(2023年10月--2024年12月)。以城市大脑平台为基础,完善各类行业领域应用,重点对接教育、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生态环保、气象服务等行业应用平台。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统筹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X“城市大脑”建设工作小组,统筹指导推进X“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工信局,负责研究制定市“城市大脑”建设规划,统筹政府信息化项目规划设计审核把关,调度推进“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工作。各镇(街道、开发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别明确1名分管领导、1个具体业务科室、1名数字专员,协同推进市“城市大脑”建设应用工作。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街道、开发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加强协同协作,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建“1+2+N”城市大脑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定期通报“1+2+N”城市大脑体系建设进度,会商研究解决“城市大脑”建设应用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本级信息化专家顾问机制,强化“城市大脑”项目方案评审、论证工作。

(三)拓展融资渠道。支持X大数据公司探索拓宽投融资渠道,综合利用企业债券、资本市场融资、引入基金合作、社会融资等方式,满足项目建设、运营经费需求。市财政统筹设立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专项用于保障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和日常运营。

(四)强化技术支撑。市国企党工委牵头会同财政局、人社局、工信局,研究制定鼓励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盟智信大数据公司、X电信运营商政策,创新突破X大数据公司专业技术人才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支持X大数据公司、电信运营商多元化招引汇聚信息技术人才。鼓励X大数据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或“国企+二级项目公司”方式,引入信息化行业头部企业携带技术、专业团队和资金参与“城市大脑”项目建设运营。

(五)实施督导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对部门场景建设应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信息化项目立项、预算申报挂钩,并纳入本级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应用场景更实、更精、更优、更管用。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