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县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调研报告

admin 2024-03-31 14:04:10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发展战略部署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及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根据政协常委会协商安排,2023年2-4月,政协、团县委等单位成立联合调研组,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思路对策建议”为主题,组织深入开展调研。本次调研通过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撰写形成调研报告。

一、建设现状

(一)青年人口比重及分布情况。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14-35周岁青年常住人口为13.63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26.7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4%)。剔除华侨人口,14-35周岁青年常住人口为8.32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比重为22.9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4%),远低于省内发达县(市、区)。

(二)青年发展型建设的工作基础。今年1月,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作出《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的决定》,对构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生态提出具体要求,成立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4月11日,县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2023年重点工作方案》,提出“青年人口发展、青年活力激扬、青年成长助力”三项工程,共部署50项重点任务,其中承接市重点工作方案工作任务35条,我县创新工作任务15条,共涉及32个责任单位。

(三)当前工作开展成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发展,践行青年重点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的良好生态,取得了系列成效:高校毕业生引进提速,2022年全县引进高校毕业生超过7181人,同比增长了74.29%。华侨要素回流加快,侨乡进口商品城吸引近千名华侨(其中大部分是青年华侨)回乡创办277家进口商品企业,成为国内著名红酒、哈蒙等进口商品集散地。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建成英伟达·创新赋能中心,新引进一批数字经济头部型企业,从数商兴农到电商共富工坊,以“互联网+产业+品牌”战略,赋能乡村振兴,助推产业发展,实现“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新业态和青年共成长。

二、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致力于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打造“青年”,在促进青年宜居、宜业、宜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青年成长期盼和发展需求,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青年人口集聚方面

1.“引人”政策不充分。就现有的政策文本看,部分青年发展政策只关注少数高端人才(主要是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内的人才,或者是有较高文凭和人才头衔的高层次人才),广大普通青年政策红利享受有限,比如人才补助、购房补贴、租房补助等政策。政策力度不仅较杭州、宁波、嘉兴等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且对比周边兄弟县(市、区)吸引力也不突出。问卷调查(访问对象2625名)显示,六成以上的青年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普惠性人才政策。同时,缺乏华侨新生代和外国籍青年来青发展专项政策。约有海外留学生、华侨新生代11万人,海外人才要素回流不够。

2.“育人”体系不完善。从受教育程度上看,每十万人口中的大专以上人数为6359人,和*区以及全省平均水平相比都差距较大。目前,县境内没有高等院校,只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青年技能人才匮乏,青年就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问卷显示,58%的青年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受限于自身学历水平和所学专业。

3.“留人”引力不强烈。据统计,2018年县籍通过高考高校录取1907人,2022年籍高校毕业学生社保登记仅691人;2022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当年就业227名,留在工作仅130人左右。由此可见,陷入了留不住青年的尴尬境地,问卷显示,45%的青年毕业后留青就业或创业的意愿不高。

(二)青年就业创业方面

1.岗位供给不足。山多地少,区域优势不明显,用地紧张和用地效率低下问题并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就业岗位匮乏,消化本地劳动力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存在困难。问卷显示,40%的青年表示在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比较难,62%认为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工作岗位有限。

2.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本地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以华侨青年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布局,现有的223家规上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仅有67家,与*县差距较大,不锈钢、鞋服、水电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8%,仅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动能,据《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创新指数为95.1,全省第82名,全市第6名。传统产业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为主,可提供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不够。问卷显示,84%的青年表示在找工作时最看重的是薪酬待遇。

3.创业扶持力度不大。当前在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空间等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问卷显示,46%的青年希望政府加快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同时青年创业者在融资、金融扶持方面的需求较大,52%青年希望政府完善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问卷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因缺少创业平台、创业资金等原因而没有创业打算。

(三)青年城市生活方面

1.缺乏城市青春元素。当前城市公共设施缺乏青春元素,青年生活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卷显示,58%、50%、40%的青年分别指出希望增设青年公共文化空间、青年运动公园、青年游学研学基地等面向青年开放的文体设施。

2.缺乏青春潮玩活动。与北京、上海、温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可向青年提供的娱乐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问卷显示,30%,20%的青年分别希望能够加强潮玩基地、小众体育活动场所等文娱设施建设。

3.缺乏青年消费业态。当前的消费业态还不具备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尚未融合数字科技和文化创业等新兴消费元素。问卷显示,28%的青年认为城市生活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商业配套,23%的青年期待谋划建设特色美食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等生活空间,希望举办文化艺术展、培育夜间文化、打造网红街区。

(四)青年服务保障方面

1.优质教育资源缺口较大。地域范围大且高山丘陵较多,各乡镇街道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放开二胎、三胎政策之后,庞大的就读需求与现有教育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主城区入学压力较大,子女“入学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的就业选择。问卷显示,接近七成的青年认为教育问题是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解决的问题。

2.青年安居项目建设不足。城市规模较小,发展空间狭窄、青年住房压力过大,能否解决住房问题是青年是否留青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问卷显示,63%的青年表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优先解决住房问题,77%的青年认为的房价水平难以承受或者太高。

3.优质医疗服务供需失衡。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医疗服务质量较低,全县只有2家二甲医院,与青年的看病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问卷显示,60%的青年在城市生活方面最关注的问题是医疗健康,其中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分布、医疗费用是青年最关注的三大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青年集聚培养方面

1.优化青年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出台支持青年人才发展专项政策和华侨新生代、外国籍青年来青就业创业专项政策,提高政策涵盖面和含金量,聚焦石雕、咖啡、元宇宙等先发赛道和特色赛道招引全球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撑。

2.培育成长成才生态。优化青年教育资源供给,尽快完成技师学院区块政策处理,规划建设云创蔚来双创园,重点设立智能制造、石雕工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等特色专业,结合本土特色培育青年工匠,解决本地产业技能人才需求。优化青年人才招引和培养机制,以“来了,就是人”的开放胸怀广迎四海青年,探索实施高校毕业学子定向招引、对口省份学生接续培养、东西部劳务合作、国际青年交流等招才引智行动,营造最优人才生态。

3.增强青年留青意愿。以宁波市北仑区金创社区为例,成立“共享银行”,有针对性地整合辖区内单位团体的闲置资源、志愿者技能知识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细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让闲置资源得到物尽其用,真正实现资源与需求的“自助匹配”。以宁波市北仑区灵峰工业社区为例,在工业聚集区设立工业社区,有针对性地服务企业员工,聚焦破解工业聚集区流动人口多、公共服务配套短缺等突出问题,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以杭州市拱墅区瓜山社区为例,打造青年聚落,将来自五湖四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聚集在一起,让青年走出家门、广交良友,切实增强青年对城市的情感链接。

(二)青年就业创业方面

1.抓好产业升级。大力扶持本地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拓宽以商招商的渠道,积极引导本土小微企业聚焦主业、苦练内功,着力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加速培育元宇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优势产业集聚、高端产业链延伸,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青年人到就业。

2.打造众创空间。结合石雕、咖啡、元宇宙等特色赛道和先发赛道,加快高标准建设石雕抖音直播基地,鼓励青年投身电商经济。以咖啡文化为主题,建设咖啡文化体验交流中心;以英伟达·创新赋能中心为样板,建立一批创客园、产业园、小微园等新业态青年众创空间,为创客们搭建一个开放、交流、碰撞、合作的创业平台,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3.整合侨资侨智。充分发挥华侨资源的第一优势,根据“Z世代”制定“Z计划”,制定“Z世代”与“海外Z世代”国际交流交换计划:让Z世代学习国际知识,促进青年与世界各地不通文化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互学互鉴;让海外Z世代感受家乡文化,加强与海外青年人才的联系和凝聚,大力推进海外人才、科技项目回归家乡、落户。

(三)青年城市生活方面

1.实施青年城市元素丰富行动。按照“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统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系统打造青年阵地,全面布局青年运动公园、青年休闲中心、青年公共文化空间等城市青年场景。围绕田鱼、鼋、仙鹤等特色元素,打造“青年”城市IP,创造城市青春活力形象窗口。实施“告白计划”,借助现代科技在华侨总部经济大楼显示屏滚动呈现城市告白《恋爱日记》,将太鹤湖、网红桥一带打造成为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新地标。

2.实施青年生活形态拓展行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元的美食风情开展特色活动,结合山地风貌开展露营、山地车、登山等户外活动,围绕咖啡、红酒、西餐等特色美食,举办咖啡节、音乐节、演唱会、美食节等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发青年潮玩活动,通过打造青年体育节、举办青年赛事活动、建设“青春之城”潮玩基地、举办青春潮玩节等举措,打造青年“运动四季”“潮玩四季”“赋美四季”。

3.是实施青年消费业态培育行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美丽经济、创意经济等,将涌金街商圈、香溢商场、东门社区整体改造提升为青年街区,以此来培育一批融合业态、提升一批消费平台。

(四)青年服务保障方面

1.补齐教育资源缺口。高标准落实“大干教育学在”行动计划,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性和公平性,面向新侨教育需求,全力提升华侨国际学校影响力,将教育资源向华人华侨子女倾斜,解决青年下一代的入学、教育问题,让青年们无后顾之忧地在安心扎根、长远发展。

2.建设青年安居项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依托青创大厦等房源,改造建设可拎包入住的青年公寓120套以上,为不具备人才公寓安置条件的青年解决住房问题。依托宾馆酒店、城市民宿等打造1家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青求职青年提供短期住宿和一站式求职服务。

3.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健康建设,深入实施县级强院工程,兴办康复、康养、口腔等专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拓容,为青年提供优质便捷的就医诊疗服务。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