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不断完善食物供给体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保障粮食安全的“133”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粮食安全工作这一个核心理念,推进“三个环节党群联建”,抓好“三大要素党建串联”,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全市完成粮食面积131.54万亩、产量51.12万吨,实现粮食生产“六连增”。
一、突出党建引领,筑牢粮食安全保障
仓廪实、天下安。我市围绕坚持党建引领粮食安全工作这一个核心理念,坚定地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不断筑牢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抓好粮食生产主动权。
落实党政同责,把责任压到最末梢。责任制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坚强的组织保障能确保责任全面落实。市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搭建自上而下的责任制工作机制。成立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多部门力量、强化协同联动,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充分运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指挥棒”,全面压实市、县、乡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并将保障粮食安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促进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落细。
统筹资源要素,把政策送到心坎里。保障种粮效益,充分调动种粮主体的积极性是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市深化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工作激励奖补机制,多渠道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保护和提高种粮主体积极性。市、县两级出台支持粮食生产补贴政策,每年发布惠农政策礼包,对扶持粮食生产进行专项补助。2024年,安排市级财政资金4465万元用于补助“规模种植”等8项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建设。在降低种粮风险和成本方面,开展水稻、马铃薯种植保险,对水稻种植实施市级叠加保险,创新农业气象巨灾保险,确保种粮风险可控、损失可定、收益可保,解决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
发挥先锋作用,把党员聚在田埂上。科学精准的技术指导服务有助于提升粮食生产效能。在每年春耕备耕、夏收夏种和秋冬种等关键节点,市组织由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的党员先锋模范队将农业知识和农业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及时制定发布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技术意见,分类开展技术培训,持续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选任,并在关键农时集中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强田间管理、提升农作物抗灾害能力、落实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措施等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保障。
二、推进党群联建,稳固粮食安全基石
市充分发挥党群融合的阵地作用,压紧压实耕地保护监管责任,探索从源头、过程和管护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党群联建,在耕地数量、质量和耕地主体上综合施策,不断提升耕地保护和建设管护水平。
坚持党群联结,从源头上守好耕地“红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核心保障。市凝聚市、县、乡、村四级党组织的联结合力,在每年制定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常态化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政策宣传,帮农民算好耕地地力补贴账、粮食账,进一步保证谷物、豆类、薯类种植面积。同时,全面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垦工作,出台全市统筹利用撂荒地工作方案,鼓励山垅田复耕种粮,制定奖惩机制,对工作不力的镇、村进行通报,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的乡镇、村进行评比奖励。
坚持党群联动,从过程上严控耕地质量。在保证耕地数量的同时,也要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市充分调动党群联动力量,一方面,统筹谋划布局全市“五化”(宜机化、灌排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群众思想工作,宣传普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义,开展全过程、全环节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服务。2019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5.35万亩。率先在全省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计划到2025年完成改造提升8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整治任务,建成10个千亩、1个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千万示范片。另一方面,加大土壤改良力度,带动广大农户落实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绿肥种植等耕地土壤改良技术措施,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不断提升耕地地力和安全利用水平。
坚持党群联合,从管护上破解耕种难题。有了良田,必须还要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横向上培强管护主体、激活经营模式,纵向上激活各级党组织力量、加强党建赋能,纵横发力。支持发展“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并在粮食主产区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打造“县成立农耕服务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乡镇设立农耕服务(保姆)站—村(组)配置托管员”三级服务体系,2023年,全市完成5.16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同时,深化创建农业党建品牌,持续开展“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市党员干部认筹认种未耕种农田2483亩,助力粮食安全。
三、延伸党建串联,提升粮食生产效能
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是藏粮于技的具体举措。市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串联粮食生产链,从良种、良机、良法三大要素上下功夫,推动粮食综合生产效能不断提升。
选育良种守护农业“芯片”。良种为基,丰收之源。市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抓种业振兴,注重水稻、甘薯、马铃薯等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从品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方面进行种业创新攻关,切实提高良种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2023年市自主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登记)品种5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个,在全市建立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片(点)46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68%。
推广良机实现转型增效。良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装备支撑。市深化“党建+惠农”服务,组织党员干部成立农机服务队,与农机服务单位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创、业务联建。在机械化、智能化应用方面,积极推广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智能育秧中心以及农业无人机等搭载北斗智能终端的数字化农机装备陆续投入农业生产。当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24.48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9.57%。在补齐山区农机短板方面,因地制宜推广丘陵山区水稻生产适用的小型农机装备,举办现场演示推广活动,累计推广微耕机6414台、田园管理机6903台、小型联合收割机30台、植保无人机14台。
采用良法促进增产丰收。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途径。市积极破解耕地水田紧缺、水资源紧缺难题,深挖旱地种粮潜力,推行“粮—菜”轮作旱稻新模式,率先试验旱稻精量穴直播、机插以及无人机飞播等方式,形成富有x特色的旱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路径,2023年示范种植3995亩,2024年计划扩大推广到1.2万亩。同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满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需要,筛选并发布切合x实际的农业主推技术,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7.5%,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