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栏目/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admin 2024-08-11 17:20:36 浏览量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流平台、通道、资源和环境,是世界一流大学遵循的基本教育规律。**大学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和殷殷嘱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担当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责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大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构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基地,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勇担战略使命,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思政教育体系

**大学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国家战略全局谋划使命愿景,聚焦国家需要培养时代新人,将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高质量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走在前列”。

围绕战略性需求做实思政教育。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学坚持举旗定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率先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及其溯源研究,编制出版《新思想在**的萌发与实践》系列教材,引导学生体悟 “八八战略”在**的生动实践,首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四史”等课程,引导学生带着感恩之情学习新思想,对照党的使命明晰个人奋斗目标,汇聚起紧跟总书记、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学校以国家战略需求重塑学生“出口”,加强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统筹,以更开阔的战略视野打通选、育、送的路径,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实现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是高度统一的,源源不断地将学生输送到战略性领域和区域。

注重使命感激发擦亮家国底色。“有使命感的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项目和目标的学习,是驱动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的航标,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明确成才方向的前提下获得学习的动力。**大学通过布设主题展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年来关心指导我校的历程,首创编制使命愿景红皮书,不断深化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成效,打造首批全国红色文化弘扬基地、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激发学生有使命感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血脉守护好,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学注重将红色基因融入铸魂育人的实践,深挖王淦昌、程开甲、林俊德等浙大功勋人物事迹,建立王淦昌事迹陈列室、马兰工作室、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一系列思想引领品牌,形成了红色校史、红色地标、红色课程、红色实践、红色研学“五位一体”的红色文化弘扬品牌,在扎根中铸魂,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聚焦贯通性培养培育时代新人。有效的思政教育一定是鲜活而具体的,引、助、聚、化各个环节只有真正落实到各学科各专业才能贯通到底。“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学发挥综合型大学优势,将世界一流大学先进育人理念和我国大学实际相结合,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本研贯通、国内外联动,把学生学习、实践、择业、成才贯通起来。将学生放在办学中心位置,聚焦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强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设计,通过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凝练“学科思政”内涵,进一步推动“一二三四”课堂有机融通。制定长周期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以学术为业,锻造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育人作用,推进“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国家战略行动等特色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力,促使“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

二、遵循成长规律,全面发展激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学生成长是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成长,是符合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的成长。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要求高度契合。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为了一切学生成长,**大学充分激活各类主体,推进学生侧、教师侧、管理侧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学生提供以学为主、多元成长通道和进步台阶,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学乐相融,不断探索引领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的创新路径。

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德育共同体。德育共同体是高校全体成员以共同的道德信仰和价值认同为基础的成长有机体,是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目标的多元主体的集合。立德树人,关键在于教师,要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要求,激发教师育人动能,让组织“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大学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构建“尊德性道问学”的德育共同体。学校坚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第一标准,出台推进教师党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意见,发挥先进人物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导航作用,调动高水平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持续开展“永平奖教金”、“三育人”标兵、“五好”导学团队、“辅导员育人奖教金”、“学生工作贡献奖”等评选,不断激发各类育人主体立德树人的内生动力,引导教师争当“大先生”。

多元通道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不同类型学生实现人生进阶是大学的责任,高校应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系统化设计目标、任务和保障条件,为学生成长提供一流平台、通道、资源和环境。**大学坚持育人育德有机融合,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将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评奖评优首要标准,鼓励学生在参与群体群艺、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过程中不断实现全面发展。构建以提升能力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发挥空间育人的功能,打造“文化长廊”“惟学长廊”等公共学习交流空间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交流需求。制定**大学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实施方案,连续四年开展全覆盖本科生思政调研,进一步分析掌握学生成长特点和需求,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完善精准引领举措。

面向未来提升学生国际视野。文明交流互鉴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集中展示窗口,也为萃取人类文明精华、完善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有益镜鉴。面对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高校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系统提升学生参与全球事务的竞争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扩大教育开放”的要求,学校深入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全面融入国际教育网络,与世界顶尖大学、海外一流学科、国际组织、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实质合作,全球合作伙伴网络覆盖6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机构。探索本土国际化书院制育人模式,建立“面向世界”的中国国情教育体系,海宁国际校区办学质量广受认可,被国家三部委明确为创建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实施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鼓励学生在大胆“闯世界”的实践中擦亮“世界眼光”,进一步拓展学生全球视野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浙大学子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全球大赛上多次荣获金奖或总冠军,充分展现出不逊于欧美等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注重因时而进,守正创新打造全过程立体化育人生态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背景下,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急迫,对高水平大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思政工作也必须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思政育人新格局。

载体融合提升大思政课质效。青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高校应进一步拓展思政教育载体,丰富思政教育内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大学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打造“一学科、一特色”育人载体,形成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课题思政、社会实践、导学共同体为特征的学科思政工作体系,并建设6个校级学科思政育人示范基地,立足伟大实践上好大思政课。积极探索高水平的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之路,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各类科创平台的育人功能,打造“启真问学”“青青计划”“教授学术小组”等创新平台,组织以院士、长江学者、“四青”人才为主体的百余名教师与百余名优秀本科生结对,畅通“思想引领—灵感激发—探索研究—科创实践”的人才培养路径。

党建业务融合强化思政引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党。高校要聚焦党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深化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德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战斗堡垒,将学校打造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学校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一流的政治功能,以使命型党支部建设为牵引深化学生党建“双引双提”工程,开展本科生党建业务互融互促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深化研究生党建“双组融合”组织模式,全校90%以上研究生党支部建在课题组、科研(导学)团队等学术基本单元。夯实“党建+”社区育人体系,打造思政、学习一体化浸润式育人环境,45名院士、专家等组成“名师工作室”扎根学生社区为解决学生成长困惑“开良方”,教师、机关干部、“五老”资源等参与社区育人。

线上线下融合注重数智赋能。聚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升级转型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高质量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高校要推动思政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数字思政建设融入到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战略大局之中,打造数智育人思政工作矩阵,重塑全过程立体化的育人生态圈。**大学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进数字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充分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开环教育体系、链接教育资源,支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高质量开展,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完善学生学业预警、安全稳定预警、智慧资助等数智育人应用场景,切实提升精准思政水平。强化探索网络思政模式,成立学生网络思政中心,加快构建网络思政育人同心圆。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